首頁>娛樂>

開年,院線即迎來了首部 科幻 / 懸疑 / 驚悚 / 犯罪 型別電影——《緝魂》。經歷上週的點映後,觀眾給出了“演技炸裂”、“反轉不斷”、“畫面精美”等好評。導演陳思誠更是感嘆全員演技線上,並當場隔空邀約張震出演其監製的《誤殺2》。那麼這部電影究竟如何?四個方面為你全面解評:

<友情提醒>

以下內容含輕微劇透,但不包括關鍵反轉劇情,不影響觀影。喜歡神秘感的朋友可以先收藏,或跳過文章第三部分全文約3500字,預計閱讀時間 7分鐘

影片概覽

電影《緝魂》改編自江波的中篇科幻小說《移魂有術》。故事的核心設定得到沿用,但情節做了較大修改。

原著作者江波

中篇科幻小說《移魂有術》

講述了著名醫藥集團董事長王世聰慘死家中,負責此案的檢察官梁文超(張震 飾)與CID刑警,同時也是他妻子的阿爆(張鈞甯 飾)發現,死者年輕的再婚妻子李燕(孫安可 飾)、兒子王天佑(林暉閔 飾)存在重大嫌疑。隨著調查深入,一向理性的二人雖抱有懷疑,卻因種種跡象和線索逐漸相信,這是一起邪門的“超自然”案件。它牽扯到已故多年,王世聰的前妻唐素貞(張柏嘉 飾)。因為丈夫的風流和冷落,身患抑鬱症的唐素貞跳樓自殺,種下詛咒。怨念無法消散的她化為遊魂,時不時“侵入”李燕身體,並設法“傳念”於兒子。受其影響的王天佑,進而將母親的死怪罪於王世聰,親手殺了自己的父親。兇手認罪,真相大白,一切看似已結案。但王世聰多年的合夥人萬宇凡博士(李銘順 飾)和他主導的革命性腦醫學科技,RNA修復療法的出現,讓梁文超對整起案件有了新的解釋,一個埋藏深處的驚人秘密也逐漸浮現。隨著真相一步步揭開,梁文超和阿爆也面臨到“法與情”的重大考驗…

主要人物關係

本片是由我國臺灣新銳導演程偉豪執導,這是他繼2017年口碑之作《目擊者之追兇》後,再度講述懸疑、驚悚題材。從其此前執導的幾部影片來看,程偉豪相對偏好拍攝該型別電影,也從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發揮個人所長的同時,本次《緝魂》中還加入了近未來的科幻元素,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如開頭所述,電影劇本上的改編無疑是成功的。它將原著主角“精神科醫生”的身份巧妙改為“檢察官”和“刑警”,不但突出了電影“犯罪、推理”元素,而且執法人員這樣的角色設定,在影片中面臨“法與情”的兩難之境時,人物會更有層次。這相對於小說偏“解謎”,揭露“人性”的主題,電影的核心思想落點在“情”,從影視劇作的角度看,可以說使主題更為昇華。

導演程偉豪

影片優點

1、優秀的表演

毫無疑問,這是觀眾看這部電影最直觀的感受。兩位主演包括配角在內的表現均線上,尤其張震的演繹更是出彩。因本次飾演癌症晚期的檢察官,張震首先從外形上做了大膽“醜化”。非但減肥暴瘦25斤,還剃成光頭,使其原本就偏消瘦的臉龐,透過表演更加上一絲病態。這樣敬業的行為,除了能貼近人物,還是對自己表演上的加壓。結果我們也看到了,最終呈現,很不錯。

張震為人物形象剃光頭

貼合的人物狀態

尤其在與張鈞甯就病房場景的對手戲時,飾演一個垂死邊緣、不畏死但又因愛人不捨死的病人,其狀態演繹得相當好。還有包括得知自己身為刑警的妻子為了自己而知法犯法,那種痛心和無奈,也詮釋得恰如其分。

完美詮釋角色

對手戲表演突出

當然,好的對手同樣非常重要。這是張鈞甯時隔14年再度與張震合作,兩人的默契也因她在表演上的成長,有增無減。片中,張鈞甯將一個懷有身孕的妻子,那種為愛而失措,同時又是女刑警的堅強,表演得令人信服。正因為有好的對手,才能呈現出好的表演。

母親也是警察

張鈞甯

特別要提的是,其中讓我印象較深刻的,是劇中中期結案二人在辦公室一段的對手戲。梁文超與妻子擁抱,說出“為了這個家能做的只有再度工作,領一個月薪水是一個月”,兩人在此處的表演,看似平實,卻極為感人。對比影片最後獄中相遇的表演,實在是要好上太多。當然兩位表現雖然出色,但也不是毫無缺陷,關於不足,我後面再說。

平實但感人的表演

2、風格化的美術

本片的美術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增添了影片的氣質。整體調色用了低飽和、中低灰階的冷色系,配以置景,服裝上藍、綠、薑黃為主色調,凸顯了電影冷峻、寫實的風格。同時城市、山道中的霧霾與樓宇間的霓虹燈光,配以電影主題,完美呈現出賽博朋克式的近未來風格。不得不說,如此別具特色,又顯剋制的美術設計,既從影像上直觀地為影片型別作了輔助,也從情節上側面映襯出人物的心境狀態,著實為整部電影增色不少。

霧霾下的山林公路

樓宇間的霓虹色彩

冷峻寫實的風格

冰冷的環境氛圍

3、合適的配樂

作為懸疑驚悚型別片,合適的配樂尤為重要。它對氣氛的營造好與否,直接影響到觀眾的沉浸體驗和情緒狀態。好在這方面,電影整體配樂的創作與處理,尤其前面部分“懸疑”、“驚悚”情節的鋪陳與穿插上,詭異、迷惑且緊張的音樂,牢牢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特別要肯定的是,本片在相關場景的配樂上沒有采用一驚一乍的音效去驚嚇觀眾,而是與畫面配合烘托出驚悚的氣氛,使情節上的懸疑感更為引人入勝。

合適的配音結合窺視鏡頭烘托氣氛

4、懸疑突出的多元素融合

本片將包括科幻、懸疑、驚悚、犯罪、推理、反轉、愛情、倫理等一系列商業片元素融合,總有一款你喜歡,無疑是滿足了大多數觀眾的口味。尤其程偉豪導演在處理懸疑和反轉時,鋪墊充分,設計精巧。雖不完美,但觀賞性效果突出。使其成為本片最大的看點。另外值得稱讚的是,導演在電影中把表現超自然的中國巫術和西方宗教意味的邪惡元素也做了融合,將鬼魅般的“借屍還魂”故事,在後續又透過科學的醫學設定將其打破、再包裝。這樣的方式有別於國內傳統驚悚恐怖型別片,無疑是一次打破了玄幻與科幻界限的大膽創新。

但“融合”是把雙刃劍,使得不好,缺點也會被放大。這就造成了:

影片缺點

1、情感主線割裂

因為想講的東西太多,電影有限的體量上,梁文超與阿爆、李燕(王世聰)與萬宇凡,兩條主、副情感線的描寫就顯得鋪墊不足、轉折生硬。外加貫穿影片偵案緝兇的主線佔到較大篇幅,致使上述情感線割裂明顯,感染力上大打折扣。這帶來最可惜後果,便是無法讓觀眾對人物的行為動機充分理解,從而很難產生共鳴,也就讓電影所傳達“情的執念可以超越生死”中“情”的主題核心,變得單薄。這也就是整體結尾只做到反轉卻無法令人動容的原因。當然,隨著影片“麥格芬”的消失,結尾的反轉被過早猜出,也是造成上述情感宣洩不足的障礙。

2、部分邏輯欠妥

很遺憾,邏輯的問題對懸疑片帶來的影響是致命的。舉幾個例子:

案發後,警方為什麼不在第一時間去找案件的重大嫌疑人王天佑?而是等到李燕“引導”後再去找。我明白導演在處理這段時有暗示和鋪墊的意圖,但應該更明顯地來表現警方是努力了。同樣是事件後續,既然眾人判斷李燕被唐素貞附身。實際中李燕也想故意演這齣戲,那麼從她是唐素貞的角度,不應該把罪責攬在自己,也就是李燕的身上嗎?還是這個事件,警方此前的檢驗報告得知,李燕身上的血跡只會是跨坐在被害人身上產生,這與其口供不符,言下之意她極為可能是真正行兇的人。那麼警方為何又會因為王天佑非確定性的認罪來結案和取消李燕的嫌疑?尤其還是在梁文超之前說出“不能排除嫌疑”之後。另外還有,錄音這麼關鍵的證據,證物保管的第一準則就是備份歸檔。電影中就在未備份的情況下這麼輕易地給出,還不做任何記錄。著實牽強。同樣是錄音,阿爆既然要做篡改,明顯違法的事情,為什麼還要先上傳雲端,為自己留下痕跡?即便想要留一手,也完全可以額外複製一份。此舉行為非常地不合邏輯。電影最後梁文超執行自己的計劃與萬宇凡出門,後阿爆回到家不見丈夫,只看到了他留下的錄音。此段情節在時間跨度上有處理不當的地方。顯然梁文超計劃的實施需要時間,這期間他還會與阿爆度過生命最後的時光,但從電影劇情承接、畫面閃回的表現的方式來看,錄音是他留下最後的念想。也就是說,二人在“永別”後,又若無其事地生活,不是很奇怪嗎?

3、少許表演失準

如果說邏輯欠妥是劇情設計的不足,那麼演員表演上的失準也會帶來矛盾。比如張震飾演病人,為了表現病態,影片開頭在醫院,以及去到上司辦公室申請復職的情節,張震是咳嗽的。雖然骨癌為什麼會導致咳嗽已經有些奇怪,如此表演非常模式化。但更奇怪的是,後續表演中,哪怕病危,張震也再沒咳嗽過。前後對比明顯矛盾。同樣是表演細節上的不足,張鈞甯的肢體表現是存在問題的,最明顯的一處便是她去到案發現場調查,張鈞甯本人自然狀態下的步態有“拖地”現象。即角色穿著鞋套,居然走出了拖拖鞋的感覺。這作為警察在案發現場從專業性角度來說,是絕對錯誤的。當然,細節上這麼摳有些吹毛求疵,觀眾可能根本不會發現。但作為定位嚴謹的懸疑電影,導演在各方面完善,無疑是更好。

張鈞甯

“咖啡”評分

總結下來,程偉豪導演四年後推出的這部作品,雖情節上不比其之前的《目擊者之追兇》,但仍然給了我們驚喜。按照慣例,就本片我將從兩個方面五個維度給出“咖啡”評分:

導演:7 / 劇本:7 / 人物:8 / 視聽:7.25 / 美術:8.5

綜合得分:7.3 主觀推薦度:80%

19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大秦賦》後張魯一再演雷劇,與小12歲吳倩忘年戀太辣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