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光頭、冷漠、悲涼。

這是我對《輯魂》中張震的第一印象。

驚訝於張震對於人物塑造付出的同時,也讓我對《輯魂》有了更多的期待。

在正式觀看《輯魂》這部電影作品之前,我做過一定的案頭工作,看似破案懸疑構成的故事主線下隱藏著科幻核心的表徵。“人格置換”帶來的故事反轉與懸念設計讓我眼前一亮。科幻與懸疑的結合,沒有落入俗套,反而推動劇情在不斷反轉下得以更好呈現。

談及科幻電影,擁有宏大敘事的《流浪地球》在我國科幻電影發展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對標《流浪地球》,電影《輯魂》擁有3大亮點,是科幻電影,尤其是軟科幻電影不斷向前邁進的又一種嘗試。

第一重看點:角色辨識度鮮明,張震“絕症”氣質讓我記憶深刻

一部好的電影,首先需要有記憶點的人物角色,比如:《唐人街探案》中的張子楓,最後的那一笑讓人不寒而慄,《士兵突擊》中的陳思誠王寶強、李晨的真摯友誼。

《輯魂》的人物角色辨識度,很大程度上依靠張震的顛覆式形象,予以充分塑造。張震的“絕症”氣質隨著劇情的推進,不斷深入與展現,這時候戲外的張震和戲內的梁文超合二為一,讓人記憶深刻。

電影前期,梁文超接受身體檢查知曉病情時,目光是空洞、迷茫的,這時的梁文超與一般病人沒有區別,病怏怏的身體狀態,佝僂著身體,顯然,張震對於當時梁文超的狀態拿捏十分到位。梁文超接受案子之後,雖然他的身體狀態還是不一般的差,但是,此時的梁文超眼神銳利,甚至出現冷漠的神態,張震對於這一階段下的人物拿捏,主要從眼神、神態的變化予以展現。電影后期,梁文超病重,甚至出現了失禁現象,這時的張震可謂是演技滿滿,那種哀莫大於心死的狀態,與堅持分析案情的矛盾交織,伴隨著案情反轉,竟然與身邊的人有關,悲涼、絕望成為基調,更加符合電影主題。

對標《流浪地球》角色塑造上的宏觀化、英雄化,《輯魂》中的人物塑造更顯細膩,兩者各具優勢,各有千秋。而張震對於主人公梁文超不同時期的成功塑造,已經成為《輯魂》展現科幻元素,與其他不同要素糅合發展的關鍵所在。

第二重看點:科幻微小敘事,對標宏大敘事結構,潤物細無聲

《流浪地球》將敘事視角聚焦到時空、民族,甚至是人類的宏觀層面,蕩氣迴腸,科幻場景也著力於龐大角度的塑造。

當然,科幻電影敘事方式,並不僅僅侷限於宏觀敘事,更多地需要回歸到微小敘事之上,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講述更為精彩的故事。

背景中的微小敘事。電影《輯魂》的背景本身具有一定的科幻意味,故事發生的時間是本世紀30年代的“近未來”,觸屏、汽車、手機等等都有一定的科幻化呈現,不過,明顯可以感受到編劇對於本劇科幻元素的人為剋制,沒有呈現出宏觀化的敘事風格,而是將“謹小慎微”和當下受眾的理解完成了更多的結合。人物關係在“人格置換”下的微小敘事。王世聰、萬宇凡、唐素貞、李燕、梁文超關係錯綜複雜,這裡的關係更多地表現在人格關係,稍不注意,你就會錯過梳理人物關係的最佳時機,“人格置換”下的敘事同樣微小細膩,有時一個細節、一個眼神都可以暗示你看到的這個人,不再是他。

《輯魂》的影片型別決定了它的敘事是細膩、微小的,只有如此,才能讓梁文超不斷透過抽絲剝繭發現隱藏在陰影中的真相,也才能讓故事的不斷反轉更有燒腦感。

第三重看點:科幻、懸疑、靈異元素齊聚,反轉與燒腦並存

如何清晰定位《輯魂》的影片型別呢?

首先,它是一部破案懸疑電影,這一點毋庸置疑。不過,隨著科幻元素、靈異元素的“亂入”,又賦予了《輯魂》更多的可看性,反轉與燒腦並存。

對標《流浪地球》,更像是型別統一與型別多元的某種碰撞。《流浪地球》在科幻冒險元素下雙線並進,《輯魂》則披著破案懸疑的外衣,露出“人格置換”的科幻核心。

王世聰的意識藉助RNA手術成為了新的李燕,李燕又與原來的王世聰產生了矛盾,隨後又與萬宇凡、王世聰兒子王天佑發生了一系列事情,最後,病入膏肓的梁文超又成為了更新的李燕,實現了“重生”。

如此寥寥幾句,看似簡單,但是在不斷反轉,持續燒腦的劇情中,展現出錯綜複雜的關係,當然這也是《輯魂》的魅力所在。

關於電影《輯魂》,驚喜大於俗套。科幻元素與微小敘事的相互結合,再加上懸疑因素的填充,帶來了更多的可看性,甚至有一些劇情只有多加思索,才能予以瞭解,而電影中的鏡頭美學,讓我有一種觀看《西部世界》的即視感。

《輯魂》在科幻電影型別的探索上,呈現出細膩的表現手法,既不同於《流浪地球》的宏觀,也與《瘋狂的外星人》黑色幽默截然不同,它代表了另一種模式下的嘗試。

科幻電影,未來可期!

科幻電影,前程似錦!

最後,向敬業演員張震致敬!

26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同樣是代言珠寶,王一博與吳亦凡的畫風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