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元月過半,尹力執導的《沒有過不去的年》以過硬的口碑引發媒體和觀眾的強烈關注,成為新的一年首部現象級作品,展示了國產影片的創作實力。
電影《沒有過不去的年》海報
對於中國電影觀眾來講,尹力的名字並不陌生。上世紀八十年代,尹力果斷地放下畫筆,拿起導筒。兩部兒童題材作品(電視劇《好爸爸·壞爸爸》、故事片《我的九月》)的成功,使得尹力獨特的敘事藝術、美學風格迅速為人們所熟悉,一片掌聲更堅定了他執導的信心。
尹力的作品不多,但是每一部都會引爆一個社會話題——
電影《杏花三月天》刻畫了杏花、旺來、福林三者之間愛情和婚姻,心酸的鄉土戀情、苦澀的鄉土倫理讓這部作品意蘊深長;
時間過去25年,20集電視連續劇《無悔追蹤》仍以9.3分高居懸疑劇的榜首,流逝在四十年追蹤與逃避、追蹤者與逃避者的歲月裡動盪的北京城親切而真實,正與邪、是與非、真與假究竟如何斷定,這是一個問題;
電影《張思德》則將鏡頭對準普通燒炭戰士張思德29歲的短暫人生、13年艱苦卓絕的延安歲月,從而揭示了一種永恆——偉大生於平凡、平凡成就偉大;
電影《雲水謠》講述一段橫跨海峽兩岸堅守數十年的愛情故事,拷問特殊時代的人性,追問複雜人性裡的命運;
電影《鐵人》從探討國家能源危機開始,著眼於更廣大意義的生態危機和信仰危機,看罷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電影《沒有過不去的年》劇照,導演尹力
尹力的電影作品落筆細膩、感情真摯,沒有口號,只有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一件件撲面而來的事。
《杏花三月天》裡那些隱忍的悲傷與偷歡的愉悅、果敢的背叛與偏狹的猶疑;
《張思德》裡那些燦爛的日子、席地手搖織布機、女戰士跳的集體舞、揮鎬開荒的力與美、洗衣飲馬的河畔;
《雲水謠》裡那悽美的愛情、運動的鏡頭、記錄臺灣風俗的長鏡頭、朝鮮戰場片刻休息時的愜意、西藏山路上玩羊骨頭的孩子;
《鐵人》裡那黃色的磕頭機、長長的管道、巨大的管鉗,以及石油工人佈滿皺紋的臉頰、長滿老繭的雙手……尹力用我們平凡生活中的一個個物件,還原了當年的延安、當年的臺灣、當年的大慶,綿延出無限的精神力量。
盡精微,致廣大,這是尹力的不懈追求。濃烈的生活氣息、強烈的生命意識,讓尹力的作品始終保持著現實主義的精神氣質。
2020年對全世界的人來說,都是特殊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經歷了生死離別,才愈發覺得更應該珍惜當下,在《沒有過不去的年》中,尹力緊扣2020這個特殊年份的主題,再次用電影的方式對現實主義進行時代的註釋。
《沒有過不去的年》真實還原了回家過年——這一平凡卻又動人的中國傳統儀俗。年關將至,中年編劇王自亮獨自揹負重重壓力,周旋在事業、家庭、人際關係等多重問題中,倍感年關難過。母親宋寶珍的最大願望,就是同四個兒女一起回老家吃頓年夜飯。然而,喧囂的世界牽扯著為生存奔波的孩子們,也讓老母親難圓心願。母親意外受傷,一家人的關係降至冰點,三代人的矛盾一次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經過選擇和考驗,兒女們意識到“媽在的地方才是家”,選擇迴歸故鄉親情,陪母親過個團圓年。
電影《沒有過不去的年》劇照,吳彥姝飾宋寶珍
《沒有過不去的年》塑造了一群鮮活的人物形象。母親宋寶珍和他的四個子女王自亮、王自建、王向藜、王向薇。他們每個人都揹負重壓,周旋在事業、家庭、人際關係等多重問題之間。母親的形象尤其令人感動,慈祥、堅強、苦難、溫暖、仁愛,不管哪個孩子遇到困難,她都會用溫暖的愛去拯救,這是銀幕上這是一個光彩照人、充滿魅力的母親形象,是中國人的母親的代表。
電影《沒有過不去的年》劇照,吳剛飾演王自亮、郭濤飾演王自健
尹力擅長用聲音講故事,影片中的聲音令人印象深刻。煙火日子裡的各種雜音在影片中形成了一首交響樂,聽似沒有規律,但自有其節奏——任王自亮敲擊的鍵盤再重,母親總有一萬種方式掩蓋過王自亮忙碌的聲響,做菜聲、嘮叨聲、叮囑聲,混雜著母親無時不刻的關懷,王自亮彷彿已聽得耳朵生繭。這聽似煩擾的聲音,其實正是生活的聲音。就像片尾歌所唱:“假如還有來世我是否依然這樣過,假如還有來世我是否依然這樣活,冰冷之後才知道什麼是灼熱,灼熱之後才知道什麼是執著,執著之後才知道什麼是生活,假如還有來世,來世從頭說。”
電影《沒有過不去的年》劇照,王自亮
影片中的城市有三個,徽州、北京、洛杉磯。三個城市貫穿了一個出走的主題,出生於鄉村的宋寶珍帶著兄妹四人從農村來到徽州,出生於徽州的兄妹四人從徽州來到北京,王自亮的妻子又帶著兩個孩子從北京來到洛杉磯。不管是過去多少年、隔了多少代,每個人都想突破自己的圈層,尋找新的生活,然而,找到新生活後,一家人卻不約而同回到了起點。從徽州到北京到洛杉磯,再從洛杉磯到北京到徽州,影片全景式地展現了中國,甚至是全球化、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國圖景,包括一種精神圖景,在這樣一個時空的座標系中,家的命運就是國的命運。
電影《沒有過不去的年》劇照,宋寶珍與王自亮
影片中有個鏡頭耐人尋味。
徽州寒冷的冬天裡,母親宋寶珍獨自一人回到了故鄉。身邊沒有親人陪伴,宋老師的學生夫妻二人幫助她洗澡洗髮,之後又揹著她上山掃墓。除夕的最後一刻,母親終於等來了三代人的大團圓,“人,都來全了。”母親的一聲感嘆裡,有多少期待多少憂傷。
影片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不僅僅透過一個家庭寫出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更寫出了中國人的精神之痛,從而寫出中國人重新尋找精神家園的心靈軌跡,尖銳而又溫暖。所謂尖銳,在於影片富有膽識地揭示了在時代轉折點的中國人的精神困境;所謂溫暖,在與中國人開始意識到自己所處的困境並且努力尋找走出困境的道路。影片的結尾象徵意義,一家人不約而同地回到人生的起點,具有儀式感的鏡頭記錄了一家人更是千千萬萬箇中國家庭團聚的時刻。中國人,前所未有地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以著前所未有地氣概大踏步走向未來。
電影《沒有過不去的年》劇照,王自亮與王自健
尹力的電影作品有思想更有魄力,他擅長在型別創作中進行表達創新。在《杏花三月天》中,他試圖用藝術推動觀念創新;在《張思德》中,他嘗試對道德表達進行藝術創新,在《雲水謠》中他試圖信仰的表達方式進行創新,在《鐵人》中他則價值的多元創新。而在《沒有過不去的年》中,尹力則試圖將觀念、道德、信仰、價值等諸多方面進行集合式的創新。正因為如此,影片帶來的話題是多元多方位的,表現的社會的課題也是豐富複雜的,但是不管是哪個角度,哪個方面,這部影片都給人以力量,給人以溫暖,給人以勇氣,這分明是一種現實主義的正能量。
電影《沒有過不去的年》劇照
《沒有過不去的年》始終以高頻率、高熱度受到觀眾追捧,關鍵在於它真實地反映了我們現實生活中最受百姓關注的話題。這部以年和愛為核心詞的電影的熱映,充滿著尖銳的溫暖和深刻的提問,它不迴避矛盾,而是直面衝突,體現了現實主義創作的蓬勃姿態和偉大力量。真正能夠打動觀眾的溫暖不是廉價的溫暖,真是能夠讓觀眾記住的故事也不可能是個人的經歷,它同時還是千千萬萬中國人經歷過的共同的心路歷程。讓觀眾透過銀幕上的情景,照見世界,照見時代,照見他人,照見自己,回望自己的來路,檢視自己的靈魂,這樣的影片才會具有穿透力、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