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沒有想到,《攀登者》會被《中國機長》遙遙地甩在了後面。
截至10月2日,根據貓眼票房顯示:《我和我的祖國》總票房為11.12億,《中國機長》總票房為8.51億,《攀登者》總票房為4.67億。《我和我的祖國》自然不必說,作為主基調的作品,第一是毋庸置疑的。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中國機長》的票房幾乎是《攀登者》的兩倍!可以說是吊打了,記得在影片播出之前,討論最多的是吳京的票房神話能否延續,當時可以說大部分觀眾都認為《攀登者》的票房是僅次《我和我的祖國》的。
小編我是到今天才把三部電影全部看完,這裡僅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說實在的起初我是覺得感情線很正常,一部電影肯定需要一些感情上的鋪墊才能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但是我沒想到的是感情線的篇幅會佔據這麼多的時間。
當影片最後登頂時,本應是情懷昇華到極點,點明這部電影的主題時,吳京和章子怡的感情戲碼突兀地插入進來,你就有一種戛然而止,一口氣憋在心裡就是吐不出來的感覺。
而胡歌、井柏然、張譯等人呢,在吳京光芒下幾乎成了暗淡的角色。不是說他們演技不行,相反,幾個人的演技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編劇和導演的指導下,他們幾乎沒有好好發揮自己角色的空間。
張譯則更慘,好好的一個角色其實前後的矛盾思想處理的好的話能讓曲松林這個角色增色不少,可是因為劇情的問題,很多觀眾甚至會覺得曲松林的心理轉變讓人無法接受,結果就是張譯連帶著被質疑。
總結下來就是一點:導演編劇要背鍋,這個鍋也只能是他們背。這個劇情的設計真的很有問題,總是讓人看著看著就出戲了,真的浪費了這麼多一流的演員,也許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多吧。
看完《攀登者》心中一口鬱氣久久不能散去,乾脆直接買了《中國機長》的票,直接走起。
看了《中國機長》之後,我也算明白了為什麼《中國機長》能夠有這麼高的票房了。
先說《中國機長》的主次線吧。
《中國機長》中同樣也有感情戲:分別是杜江和baby的愛情,張涵予的親情。
但是導演就很明智,飛機高空出現故障到安全落地才是故事的主線,所以感情線在整部電影中只佔很小的比重。杜江和baby的愛情只用了一個吻、一個等待的鏡頭、幾條平安的簡訊就呈現出來了,很簡單但是很實用,baby也是難得一次得到好評。
張涵予的親情則是出發前的一個告別與平安歸來後的一個擁抱,中間則是通過親人至今的通話來進行一個旁邊式的處理,同樣很簡單,效果卻很好。
作為影片最核心的部分:高空處理險情看得真的挺驚心動魄的。
當你認為沒有錯的時候,錯就一定會來找你
當張涵予說出這句話後,擋風玻璃破裂,歐豪被吸出窗外那個場景真的可以說是還原度超高了,那一瞬間我只聽到整個放映室裡一聲“啊!”的聲音,當時相信大部分的觀眾都是被帶入進去的。
然後就是在釋壓的過程中整個客艙內的人物刻畫我覺得做得很好的:對人性的把控比較細緻。當一個人身處高空,遇到危難時那種無力感會讓人做出很多不理智的行為,那位大叔失控的行為則將現場還原得更加真實。
再說幾個細緻的點:
第一個細節是:杜江重新回到駕駛艙後,用手使勁的搓著張涵予的手臂。這個細節真的非常到位,要知道當時的高度是在7000多米,擋風碎了駕駛艙的溫度直接降到零下三四十度,這對一個駕駛員來說是致命的,杜江這麼做就是為了不讓機長的手臂僵硬,能夠更好的控制飛機。
第二個細節是:飛機與塔臺之間的聯絡。這個細節的地方就是在於駕駛艙當時的環境是不可能與塔臺正常溝通的,而在最後飛機釋壓回到3000米高度後與塔臺聯絡時一句很模糊的聲音能夠看到劇組在細節方面還是做了很大的研究的。
最重要的一點是,這部電影相比於《攀登者》,在群像人物的刻畫上也比較成功,《中國機長》裡,杜江、歐豪、李現、李沁、baby等人的形象都刻畫得比較生動,那怕是一些配角,比如說那位藏族婦女的老公,雖然出現的時間很短暫,但是留給觀眾的印象卻很深刻。
當然,這部電影也有一些讓人齣戲的地方。
比如說:關曉彤的出現到底是為什麼我就是沒搞懂,除了一開始她的遊戲介面出現遊戲失敗的播報會對劇情起到一個渲染的作用,別的地方我就不明白有什麼出現的必要。
雖然說這部電影有一些齣戲的地方,但是好在大的主線立住了,並且高空處理險情的地方還是非常刺激的。
總的來說,作為一部商業片,《中國機長》無疑是成功的。而且遇到了《攀登者》的劇情硬傷,從票房來看,《攀登者》幾乎是不可能翻盤了。而在主基調是《我和我的祖國》的情況下,仍能4天豪取8億票房,可以說國慶最大的黑馬非《中國機長》莫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