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反派最大的亮點,吳彥祖牛逼,最後槍決的戲,這段太扎眼了。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看點劇情吧!
故事發生在90年代,還原度高,入戲快。吳彥祖的悍匪囂張勁兒很到位,作案手法老道,精密策劃、帶著團隊演練,當街爆炸、對射,鏡頭沒有太大刺激,但如果你想象這就是90年代內地的真實情況,還是挺害怕的。
而這部電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場戲,相信大家都會覺得是吳彥祖與王千源在浴室裡的最後一戰,既暴力又美麗,不少網友也發現這場戲中有個超級BUG,那就是他們打鬥的動作那麼真實那麼激烈,我們在螢幕外真是看著都疼,可為什麼他們下半身裹著的浴巾始終都不會掉呢?
對於這一疑問,王千源在WB上給出了迴應,原因是竟然用了強力膠,並且他還俏皮地說道——除暴牌強力膠你值得擁有。
吳彥祖與王千源的演技也是OK的,神仙打架,看一場少一場。最後決戰那段,浴室猛男肉搏戰,拳拳到肉的對打。瓷磚、水管、大鐵盤、手銬全用上了,看著真蠻疼的。
看完電影回來後,我特意去搜了一下90年代張君的故事... 當年他帶領團伙,持槍殺死了很多人,友誼商店搶劫案、運鈔車搶劫案電影也都有,整體上那些重大的真實案件還原,電影都有對應拍到。
其劇作,也是比較刻板保守,很多證據和隱藏線都埋得很淺,讓人一看便知,比如在特地有鏡頭交代銀行職員和運鈔保安約會,就已經預示著他們肯定有性命之憂。
但是前面的鋪墊對整個劇情的作用及推動,幾乎微乎其微,就像是為了湊時長一樣,最多看了給我們的感受是——“看吧,我猜對了”或者“生命無常啊!那些暴力份子簡直太殘忍了”。
再比如王千源飾演的警察已經猜到吳彥祖飾演的劫匪頭頭要到哪裡搶劫運鈔車,卻非要姍姍去遲,釀造幾十人傷亡的慘劇,最後丟擲的梗竟是走私者的妻兒紛紛在那場災難中罹難,好讓他自殺。
能把那個年代的故事搬上大銀幕,還將悍匪的兇狠歹毒、殺人不眨眼等特點毫不掩飾地表現出來,我感覺還是蠻敢拍的,畢竟是一段真實歷史。尤其是那一腳踹翻了公安執法的牌子,我心頭都一緊。尺度是有的...
感覺有刪減,她的支線故事不完整,有點工具人,還有其他的團伙人,也是就沒啥特殊的記憶點,可有可無。
最後不知道大傢伙看完後對此片有什麼獨特的見解呢?最大的bug是春夏,這個角色的戲份有點雞肋了,如果要你打分你會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