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一、日劇定義

日劇,顧名思義就是日本拍攝的電視劇。日本是亞洲第一個拍攝電視劇的國家,日劇的題材種類豐富,來源十分廣泛,日劇以其短小精悍,積極向上的特點吸引了大批的海內外觀眾。目前,每年日劇的產量在100多部左右。日本電視界的獎項眾多,主要的有日劇學院獎(最有影響力)、日刊體育映畫大獎、報知映畫獎、毎日映畫獎等。

二、日劇的特點:

總結起來,我覺得日劇有以下四大特點

1. 篇幅短,故事緊張緊湊,投資小,質量穩定

日劇的長度一般都在9到11集左右,每集長度在45分鐘至60分鐘之間(晨間劇只有15分鐘左右,手機劇更短,只有5分鐘左右),製片方必須在制定的時間內講完故事,所以日劇基本上沒有拖拖拉拉的情況,這也符合日本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日劇的投資一般都不大,沒有豪華的佈景也沒有炫目的特效。日本雖然和美劇一樣都是邊拍邊播的模式,但是日本的製片方很少迎合觀眾的需求而亂改劇本,基本上不會出現特別狗血或者不靠譜的劇情。

2. 職業劇發達,表現力強

日本的職業劇可看性很高,編劇不是住在賓館裡寫劇本而是去實地體驗生活,去切身感受各行各業的酸甜苦辣,所以日本的職業劇往往能引起共鳴,其核心原因我認為就是真實。

3、內容積極向上、健康勵志

日本社會雖然競爭激烈,民眾幸福感普遍不高。人們拖著疲憊身軀回家,需要的是安慰和鼓勵,所以你會發現日劇大部分都是正面的,即使是反映社會黑暗面的題材,裡面也一定會有那種特別勵志的情節,讓觀眾看完元氣滿滿。

4、主演大部分只有一個,雙主演需要特別說明

在我們的傳統認知中,一部電視劇都有男一號,女一號之分,有的劇中男二號,女二號角色也十分吃重,也能算做主演之一,也就是說主演最起碼有兩個以上。但是日本卻不同,日劇大部分主演大部分只有一個,沒有男幾號,女幾號之分,主演之外剩下的全是配角,不過也有的劇是兩個主演,遇到這種情況官方就會特別說明這是“W主演”,看到這個字樣,觀眾就會知道這部劇是兩個主演。在日本,電視劇演員的咖位要比電影高,大部分演員的檔期安排會以電視劇為重,這一點也是日本獨有的現象。

三、日劇的分類:

1、按時間段分:日劇分為晨間劇、午間劇、常規劇、深夜劇

晨間劇:1961年日本最大的電視臺NHK推出了第一部晨間劇,是這種劇種的開拓者,一般人們口中的“晨間劇”其實指的就是HNK製作的。播出時間是每週一到週六的上午八點左右,時長大概15分鐘上下。主要面對的觀眾是家庭婦女,主人公以女性為主,由於播出時間是早晨,所以題材大部分都是陽光積極的,內容大都是講述女性的奮鬥史。

午間劇:中午的1點到兩點之間播放的電視劇被稱為午間劇,其實是肥皂劇的一種。觀眾以中老年人和家庭主婦群體為主,以女性視角拍攝的居多。從題材上看,大部分都是家族成員之間的情感糾葛、誇張的男女愛恨情仇、工薪階層的奮鬥歷程等。不過,由於收視率不穩定以及質量參差不齊等原因,目前午間劇基本已經被放棄了。

常規劇:其實日本並沒有常規劇這個說法,只是人們習慣地把在黃金時間播放的電視劇成為“常規劇”,應該說是一種約定成俗的說法。日本電視劇收視的黃金時段是晚上8:00~11:00之間,這個時段播出的電視劇就是常規劇了。

看了這麼複雜的術語,你是不是已經暈菜了?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週一晚九點播出的電視劇就是“月九劇”,週二晚十點播出的就是“火十劇”。

大河劇:大河劇也能算在常規劇裡面,這是一種日本NHK電視臺開發的一種歷史劇,一般每週一集,一部在50集左右。這種電視劇屬於嚴肅劇,劇情、服飾、道具等都是有事實依據的。一般人容易把時代劇和大河劇搞混,這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時代劇是藝術題材,是可以戲說的,大河劇是嚴肅題材,一切以史實為準。

晚間劇:晚上11點之後播出的電視劇叫“深夜劇”,一般而言這個時段未成年人都已經睡了,一些少兒不宜的節目就可以上線了。所以,這個時段的電視劇尺度都比較大,題材也更重口味。

SP:日劇有個顯著的特徵就是存在“特別篇”這一說,這就是人們常說的SP,在兩季日劇的空檔,電視臺經常會播放SP,可以是一集或兩集,時長和電影差不多在90至120分鐘之間,有的是一部劇完結後的特別篇,番外篇,有的是新劇開播前的試水篇,還有的就是那種大熱的電視劇,每年來一兩個SP,讓大家回味一下。也有一種情況是,之前播出的電視劇,讓觀眾留下了很多遺憾,往往這個時候SP會彌補觀眾這種心理,也算是一種情感上的撫慰。

2、按播出平臺分:早期播放電視劇的只有電視臺,隨著網路的興起網路平臺也成為播出主力之一,另外日本還有以手機為播出平臺的手機劇。

日本的電視網已經形成1+5的格局,即官方的NHK和民間的NTV、朝日、富士、TBS、東京電視臺等六大電視臺。

NHK是日本最大的電視臺,也是最具國際化影響力的電視臺。其王牌劇種是大河劇和晨間劇。NTV現存六個電視劇時段,其中較為出名的是水十、土九劇場。朝日電視臺現存七個電視劇時段,以刑偵推理劇著稱,其中水九、木九兩個是刑偵推理劇的專門時檔,另外兩個檔次也以行業劇為主。富士現存四個電視劇時段,分別是月九、火十、木十劇場與土曜劇場。TBS現存七個電視劇時段,較為出名的有周一懸疑劇院、金十和日九劇場。東京電視臺的深夜劇則比較出名,不過這個臺最大的特點不是播放電視劇,而是行事風格無厘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詢一下。

在流媒體這個領域,日本的市場競爭也相當激烈,目前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Apple TV+、Disney+等國際巨頭都已經進入了日本市場,目前奈飛是日本流媒體平臺的老大。本土的平臺有三個:U-NEXT、NICONICO(二次元的鼻祖,B站就是模仿這個網站發展起來的) 、Hulu Japan,和中國不同的是日本本土的流媒體平臺雖然規模都不大,但是都實現了盈利。網劇一般都會有“WEB配信”的字樣,表示這是在網路平臺上專門播出的。

日本的通訊公司還會製作一種只有幾分鐘的短劇,被稱作手機劇。這個和中國的短影片不同,手機劇是完全按照電視劇來打造的,不屬於自媒體的範疇。演員也都是專業演員,還有不少明星也出演手機劇。日本不少電視劇就是改編自手機劇。這種模式應該在5G時代有爆發的潛力,不得不說日本人在這方面走到了世界前列。

3、按題材分:日劇的題材可以說十分齊全,愛情、醫務、都市、警察、懸疑、律政、青春校園、政治、家庭、恐怖等樣樣題材俱全。值得說明的是很多人不明白什麼叫“趨勢劇”,簡單地說,日本把反應社會現實的電視劇統稱為“趨勢劇”。

四、日劇發展的歷程

1、1940-1969年 發展階段

1928年,美國人發明了電視劇。12年後的1940年,日本就有了第一部電視劇《夕餉 前》,不過這是一部用來做實驗的作品,時長只有12分鐘。拍攝也比較簡陋,就連照明都裝置都沒有,只能用燒報紙的方式來解決。由於戰爭的原因,日本電視劇行業沒有多大發展,甚至一度中斷,一直到了1953年電視臺才正式開始播放電視劇。和美國一樣,當時日本的電視劇也是現場直播或者用電影膠捲錄製。

1958年的時候錄影技術從美國傳到了日本,從此日劇放棄了以前的錄製方式而改用錄影機錄播。同年10月,現TBS電視臺的前身拍攝了一部電視劇叫《我想成為貝殼》,這是日本第一次把錄影技術用到電視劇拍攝上,該劇大獲成功,並且奪得當年的藝術祭大賞。不過當時錄影技術的電視劇還不是行業主導,經過技術的不斷革新和成本的逐漸下降,一直到2000年左右,膠片拍攝方式才退出歷史舞臺。2005年之後日劇製作進入了高畫質時代,觀看體驗有了質的飛躍。

2、1970-1989 成熟階段

排球女將

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日劇也慢慢的走向成熟。這個時期的日劇已經具備了較高的製作水平和紮實的劇本,也誕生了許多經典之作,其中《血疑》、《阿信》、《排球女將》、《恐龍特急克塞號》等廣為中國觀眾熟悉。

3、1990-2000 黃金十年

剛剛進入平成年間的日本,泡沫經濟破裂,整個國家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失業率居高不下。不過,日劇卻迎來了黃金十年。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經濟越差的時期,電視劇行業越繁榮,原因無非有兩個:第一,人們沒錢了,只有窩在家看電視。第二,借電視劇轉移注意力,忘掉生活中的痛苦。

松島菜菜子

中森明菜

木村拓哉

金城武

這個時期誕生了太多的經典日劇,也是日劇輸出海外的巔峰時期。大名鼎鼎的《東京愛情故事》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很多演員正是在這個時期大放異彩的,男星較出名的有:木村拓哉、竹野內豐、反町隆史、金城武、織田裕二、柏原崇等。女星有:酒井法子、鈴木保奈美、長盤貴子、松島菜菜子、廣末涼子、中森明菜、松隆子等。如果說這些當紅明星有什麼共同特徵的話,那就是顏值高!所以,這個時期的偶像劇是最成功的。應該說,亞洲偶像劇的先河就是日本開啟的,現在的偶像劇也基本上沒有突破這個時期的水平。曾經在亞洲掀起一股風潮的臺劇《流星花園》其實就是模仿日劇的模式,從此消費“男色”成了一股風氣,然後由韓劇放大到全世界,不過要論男色,日本才是祖師爺。

2000-2010:最後的瘋狂

這個時期的日劇基本上還是延續了黃金十年的輝煌,只是成色略遜一籌。這個時期的偶像劇依然精彩,但是觀眾卻漸漸的失去了熱情,於是職業劇又開始大熱,2003年的醫務劇《白色巨塔》是這個是時期的代表作,也是職業劇的巔峰之作。

2011至今:平庸階段

如果說90年代是日劇的黃金期的話,那麼這個時期就是日劇的失落期,日劇走向沒落的原因很複雜,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韓劇的衝擊,因為篇幅原因,就不過多探討了。不過這個時期,也有經典作品誕生,比如說2011年的《家政婦三田》,本劇大結局更是創下了40%多的恐怖收視率。2013年的《半澤直樹》是另一部成功作品,一時間”以牙還牙,加倍奉還”成了年輕人的座右銘。不過,這兩部劇的成功,只能說掀起了一波日劇小陽春,對日劇整體的下降趨勢沒有起到根本性的改變作用。

五、日劇在中國發展歷程

追捕

說起日劇在中國的傳播還得先從日本電影說起,中日關係自1978年實現正常化之後,兩國的交往日漸頻繁,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五六年間,有大量的日本電影被引入中國,當時的日本電影製作手法新穎、劇情緊張刺激、人物穿著時尚、片中展現出來的日本社會那種繁榮和時髦都深深地震撼了中國人,電影《追捕》《望鄉》、《生死戀》、《遠山的呼喚》、《砂器》、《寅次郎的故事》等等一大批優秀作品成為一代中國人揮之不去的美好回憶。正是日本電影的大獲成功給後來的電視劇進入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進入八十年代之後,電視機漸漸的在中國普及開來,這也給日劇進入中國提供了方便。

阿信

八十年代引進中國的日劇以體育、愛情、青春為主。《姿三次郎》、《排球女將》、《阿信》等勵志作品大受歡迎,除了這些作品本身的優秀之外,也和中國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係。當時的中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民眾都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了期待,那個年代的人都期望自己能和劇中的主人公一樣透過自強不息來改變人生歷程。《血疑》、《命運》主人公的坎坷命運又讓中國觀眾聯想到自己之前遭受到的痛苦和艱難人生,引起了強烈的共鳴。觀眾看得如痴如醉,涕淚交加,在電視劇中他們找到了被壓抑多年的人性和久違了的家庭溫暖。《排球女將》播放前一年,中國女排戰勝了日本隊奪得了世界冠軍,舉國上下都在學習女排精神,民眾對排球的喜愛也達到了巔峰,在這種背景下,這部電視劇裡面傳達出來的頑強拼搏的精神是當時中國人的集體寫照,再加上這部劇本身也足夠優秀,主人公小鹿純子以“晴空霹靂”、“幻影旋風”等帶有魔幻色彩的打球技巧征服 了無數觀眾。不得不說,小鹿純子的形象是中國人民青春的詮釋,是實實在在的全民女神。

《血疑》中山口百惠的形象令人難忘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劇在中國漸漸的走向了低潮。直到“潮流劇”的興起,所謂的潮流劇其實就是偶像劇。偶像劇是日劇在中國傳播的第二個高峰,其中《東京愛情故事》影響力最大。此劇熱播的時候,中國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期,許多都市的年輕人在物質與愛情中痛苦抉擇,在都市的茫茫人海中迷失了自己,這和劇中主人公的心路歷程是有相似之處的,可以說心靈的共鳴是東愛在中國成功的重要原因。日劇再次崛起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衛視中文臺和後來的鳳凰衛視,這兩個電視臺經常播放日劇,也讓觀眾有了接觸日劇的機會。

《東京愛情故事》劇照

不過,這一波傳播熱潮的絕對主力並不是電視臺,而是VCD!90年代之後VCD機普及開來,大量的日本透過盜版的模式走進了千家萬戶。受眾也從之間的大眾變成了小眾,看日劇的群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高階白領和大學生當中,看日劇在當時是一種高逼格的享受和一種高雅的生活情趣。

2005年之後日劇的傳播在中國進入了字幕組時代,題材也更加多樣化,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日劇在中國的受眾越來越小了。

六、寫在最後的話

總體而言,雖然日劇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火爆了,但是其品質還是過硬的。日劇注重從小人物的角度來觀察這個世界,從而引發觀眾共鳴,觀眾在看劇的同時其實也是在看自己。,往往看完之後能有所感悟。我最喜歡的是日劇中透露出來的那種陽光、積極、熱情、忠誠、敬業、勵志的優良品質。而這些品質也是現代人走向成功的必備特質。

19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狂野的瑞典寶藏男孩趙立新,真的很不禁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