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鴨綠江》收視率居高不下,這段戲隔著螢幕能看哭
在接受採訪時,丁勇岱感慨地說,“拍攝《跨過鴨綠江》,每天都在流淚!”《跨過鴨綠江》這部劇文戲經典,但武戲太敷衍,很多經典戰役都沒拍,戰術動作不到位,世界最強輕步兵就這水平?侮辱我們戰士呢?有這功夫好好打磨一下武戲多好。當年的上甘嶺等電影也沒安排愛情戲啊,難道就不經典了?有堆砌那幾個虛構主角的功夫,把松骨峰犧牲的戰士名單念一下多好?不知道?建議去讀《誰是最可愛的人》,大部分中國人應該都背得過。
用影視藝術全景反映這段歷史,對演職人員的要求必然高。不然觀眾會不買賬的。好的時代,得到了國家的信任,承擔了好題材創作任務,就應該為人民拿出好作品。鄭銳、陸乘風等幾個虛構人物的出現,就拉低了全劇的水準。
跨過鴨綠江,是史實!不應該有太誇張寫法!第二十集:(1)汽車向平津湖運送補給,黑夜裡那位司機開著燈急速行駛引開敵機,表現很勇猛!如果黑夜裡停著不動,敵機能發現嗎?只有死才能表現勇猛?(2)第一師乘飛機偵察,茫茫林海中竟落到隱蔽的志願軍戰士旁,這種機率接近零?更不可思議的是放了一槍打中了志願軍戰士!更更不可思議的是這個志願軍戰士一點反應都沒有!(3)凍死那些戰士赤手握槍,持射擊狀。敵人沒到,保持這種狀態似乎表現朝鮮戰爭的嚴酷。
二次戰役時和三次戰役時,應該是冰天雪地,可是劇情中,有時卻是秋天的景色。為了趕工期,應在黑龍江冬季拍攝的場景,卻在河北的九十月份就拍攝了。神槍手張桃芳是五次戰役後的冷槍冷炮運動中出現的人物。之所以稱之為神槍手,是因為那時中國軍隊根本就沒有所謂狙擊手的概念,也不可能有這樣的概念。須知“狙擊手”被各大國接受是幾年以後的事情了。
總體是一部好的電視劇。既然是電視劇,就應該有些創作和渲染。應該編一些故事。這不影響展示那段輝煌的歷史,刻畫這些偉大的人物。當然,如果更真實更貼切就更好了。能奉獻給全國人民這樣一部電視劇,我已經很滿意了。這遠比那些抗日的什麼亂七八糟的神劇強多了。不必苛求。看電視,聽故事,瞭解歷史,學習精神。電視劇是虛構一些情節的,但是對於《跨過鴨綠江》這類正能量、愛國主義教育的歷史大劇必須尊重歷史,抗美援朝戰爭那些人、那些事不可以張冠李戴,也不可以刻意虛構,否則就偏離愛國主義教育的初衷。
丁勇岱演的不錯,有帶入感。岸英的演員文弱豐滿了點,他是個吃了無數苦的可憐孩子,還在蘇聯打過仗,演員看看他給總理當翻譯時的鏡頭,岸英是倔強和硬朗的,不應該有白紙一樣的笑。一線官兵演的不錯,但演員挑得太健壯和漂亮了。大部分都是農民受苦人,才解放,不可能大部分都很健壯吧。收視率高並不等於這部劇拍得如何如何好?(當然這部劇各方面表現還是不錯的)而是我們當代的青年們他們需要了解這段歷史,需要記住這段歷史,是他們的追劇才成就了現在的收視率!這個時代我們需要英雄,所以凡是拍的真實的愛國主義題材的影視片收視率肯定不會低!這是一部開年大劇,劇情生動,特感動觀眾,每集都有亮點催人淚下真實的再現了我志願軍將士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不怕犧牲,保家衛國值得我們永遠懷念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