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比如《上陽賦》,豆瓣開分的5.8似乎都來自章子怡出演15歲少女的槽點。

我雖然也被撒嬌吐舌頭玩轉圈圈的“少女章子怡”尬到,但對她和週一圍、於和偉、楊祐寧、趙雅芝、惠英紅、袁弘這樣的陣容還頗有信心。

畢竟長達68集,這些人演技都不差。沒準“少女感”部分演完之後,就能像《宸汐緣》《如懿傳》那樣真香了呢?

請忽略這海報拙劣p圖技術

不過,看到17集終於可以確認——《上陽賦》不會“真香”了。

它的尬不在於章子怡沒有“少女感”,也無關演技,而是因為編劇太弱。

單薄的瑪麗蘇套路、單一的人物臉譜刻畫、前後矛盾的敘事邏輯,撐不起如此強大的陣容,和這陣容下的野心。

真的想說,中國劇界的大編劇們,長點心吧!想起之前,百餘編劇大把精力拿去討伐某郭和某於,喊著維護自己的權益,甚至互相謾罵人身攻擊。

然而,好劇本這個硬通貨,編劇老師們一年能拿出多少呢?

舉個《上陽賦》最近的例子:蹇寧王兵大軍兵臨暉州城下。

豫章王妃王儇自知己方不敵,於是自己單騎出城,於敵軍陣前勸說蹇寧王,以拖延時間。

必須承認,這匹馬確實走出了奧運馬術比賽“盛裝舞步”的效果。

章子怡大女主的氣場氣勢擺得足足的。(要不是看到彈幕有網友說,遠看像非洲草原的長頸鹿,我一定不會笑出來)

要是沒有大女主光環、沒有編劇開金手指,蹇寧王一個鐵了心起兵造反謀朝篡位的軍中將領,還是皇族,憑什麼被王儇幾句天下民心的道德口號說服,從而暫緩攻城?

再看看王儇所在位置和交戰雙方的距離——與敵軍近在咫尺,反而距離己方城牆很遠,且一覽無餘沒有伏兵。

這已經不是唱空城計,而是主動送人頭或者送人質了。可笑的是,蹇寧王還不肯收下。

早前的劇情交代過,蹇寧王要求與他同謀的暉州刺史吳謙扣住王儇,好作為人質要挾豫章王蕭綦,以及王儇的父親——左相王藺。

此時王儇自己送到軍前,蹇寧王非但不抓她作人質,反而莫名其妙答應緩兵一日。如此前後矛盾,除了反派沒智商之外,還能有什麼解釋?

蹇寧王在朝中的內應是二皇子和手中握有兵權掌握入京要塞的桓公。

二皇子疑心蹇寧王只想利用他盜取調兵的虎符,事成後不會真心輔佐他登基,而是自己稱帝。畢竟蹇寧王也流著皇族血脈。

桓公給了他一個驚世駭俗的解答——二皇子其實是蹇寧王的親兒子,這是一個布了二十年的局。

二十年,那應該是多麼周密的佈置啊,聽上去就權謀味道滿滿。

可等桓公娓娓道來觀眾才發現,哪有什麼權謀?這個局比宮鬥劇還簡單無腦。

就是送懷孕女子做宮女,尋找機會被皇帝寵幸,順理成章生下“皇子”,成為蹇寧王暗中扶植的物件。

網友都在彈幕上問了:處心積慮送進去的懷孕宮女生下的如果是女兒呢?

這得送多少宮女才能保證“二十年大局”的成功率,送得太多還要擔心增加皇帝的猜疑,這個度還真是不好把握呀!

二皇子前期給人的印象是“隱忍多智”。迷香事件裡,他把權傾朝野的王家、謝家,還有皇帝三方都耍得團團轉。

可恆公講出的關於他身世的二十年大局計劃是如此的破綻百出,他竟然沒追問細節也不想著去求證,居然……當場就信了。

痛心於母親的悲慘人生,對王座發出了怒吼。

這人設崩得比娛樂明星還要快。皇子們果然都是鐵憨憨,難怪最後江山歸女主和她老公了。

有人說,原著小說《帝王業》本就是架空的大女主言情,所謂權謀不過是點綴,沒有必要苛求電視劇。

可正因為如此,改編劇本才需要更下功夫,尤其主演陣容如此豪華。

現在來看,《上陽賦》的劇本改編很顯然沒有走心。把原著裡對人性複雜的描繪全都捨棄了,一心想把王儇塑造成一個“聖母”。

原著裡,王儇被暉州刺史吳謙囚禁,負責看守的是吳夫人的侄兒牟連。

吳夫人不認可丈夫的行為但對此無可奈何,只能囑咐牟連對王儇多多照看,而王儇則趁機對牟連展開勸降。

她先是誘之以財物,發現牟連不為所動,分析其人品值得信賴。接著責之以大義,令他感到愧疚難當,為之後的反水埋下了種子。

王儇的勸降方式步步為營、層層遞進,但又懂得適可而止。展現了一個被世家大族當做皇后人選從小培養的女孩子所擁有的識人眼力和謀略手腕。

書中還回溯了王藺曾經教授女兒馭人之道,側寫了王藺、王儇的父女情。

摻雜了太多的家族和政治利益,世家大族的父女情變得既難以親近也難以割捨。

可以想見,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王儇,不可能是朵單純的白蓮花。

劇中呢,王儇沒有絲毫“階下囚”的自覺,把幽禁之地當做了自家的豫章王府,行事張揚。

吳夫人走後,她沒有任何躊躇和試探,直接把牟連叫進屋責備他不忠不義,生硬勸降完全沒有考慮一介武夫被她激怒的後果。

而牟連居然當場就被她的這番話說服了!真讓人哭笑不得。大義要是真的這麼有用,還要兵權做什麼?口炮即可蕩平天下。

等到寧朔軍和王家暗衛前來營救王儇,牟連更是主動衝出去斬殺副將,並大聲宣佈舅舅吳謙是逆賊!

而原著裡,牟連本打算悄悄放走王儇一行,結果被副將喊破,不得不斬殺副將。

而王儇震驚之餘臨場機變,當眾宣佈牟連大義滅親,把牟連逼到了自己的陣營。如此審時度勢、謀算決斷,才是真正的大女主本色。

書中,王儇奪城,吳謙逃走途中被宋懷恩射殺。吳夫人聞訊,隨之自殺。

吳夫人這個配角,出場的時候善良溫柔,走的時候堅定決絕,讓人感佩她的風骨,也讓王儇一直愧疚於心。

身處亂世,善良是珍貴卻不合時宜的品質。

因為吳夫人對王儇的一念之仁,導致丈夫吳謙間接死於王儇之手。而王儇策反牟連奪城,也是不得已的自救。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更何況,吳夫人是對王儇“患難相護”的有恩之人。這中間有命運的捉弄,也有立場不同的無奈,令人唏噓。

劇集卻絲毫沒有呈現出人性的糾結,只簡單地把吳夫人之死歸咎到了謝侯的身上。

還生怕觀眾看不明白,安排吳謙在臺詞裡認出謝侯派來暗使,暗使又說出要殺他的原因,並誤殺了吳夫人。

如此一來,吳夫人之死與王儇完全無關了。她對著吳夫人的遺體難過自責兩句,大家都會覺得這不是她的錯,她的心腸太好了。

可惜了吳夫人這個書中可悲可嘆的角色,在劇中變成了一個可有可無、面目模糊的工具“好人”。

可是我想問——編劇寫出這麼一個雙手清白如同嬰兒、善良愛民堪稱道德楷模、單純正直不屑於謀算人心的王儇,她憑什麼可以改朝換代,成為與蕭綦並肩共治天下的皇后呢?

如果只是憑著有才幹、有能力的男人都對她有情,那無非就是一場大型瑪麗蘇,何必浪費這麼多的演技派!

說到底,年齡感造成了尬只是短時間的,靠著演員的演技、人物的成長、劇情的推動,只要能讓觀眾入了戲,戲又好看,終究只尬一時不會尬全集。

但編劇的水平差,差到連原著寫得好的地方都不能抓住,反而把精彩的戲改得平庸老套,主動往傻白甜、瑪麗蘇方面靠,那麼再好的演技都救不回來了。

75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陸柯燃曬THE9合照,和別人拍是正經臉,唯獨和她活潑得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