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影星國際章的電視劇首秀《上陽賦》終於播出了,頂著倡導婚姻自由的大女主人設,其實就是套俗氣低智的瑪麗蘇的老套路,而且選角更是引發巨大爭議。
國際章出場就扮演15歲的少女,何種撒嬌賣萌,嘟嘴瞪眼,可以眉宇間的滄桑是怎麼都遮掩不住。
把輿論推到風口浪尖的是國際章在綜藝上大義凜然的"教育"其他演員的一些話:不適合你的角色你為什麼要去接呢?你是為了餬口嗎?還有不要跨界來當演員,所有人都要來分一杯羹等。
萬萬沒想到,這些話都成了迴旋鏢,狠狠地打了自己的臉。
倒是跟劇中的女主的雙標人設很符合。
唉!只能感嘆一句: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前段時間大熱的話題是中年女演員的焦慮。
要麼裝嫩演少女,要麼演少女她媽。
其實中年女性才是最精彩的,故事也最多的,拍好了絕對大火,可惜沒有幾個人做。
可能是投資方覺得觀眾的主力人群是年輕女學生和上了年紀已經邁過中年的女性。
拍出符合觀眾年齡段的劇情,更能增加代入感。
而且一廂情願地認為這兩個年齡段的劇情簡單,拍些瑪麗蘇低智爛俗的套路就好了,投入少,收入高,簡直大賺特賺。
比如《上陽賦》,裡邊的權謀戲堪比幼兒園的童話故事,難道劇組用的劇本是小學生的家庭作業?
雖說權謀劇要把愛情線弄簡單點,愛情劇要把權謀線簡化,避免主次不分。
可是這部劇也簡化得太過分了,編劇是想侮辱誰的智商嗎?
可是爛俗瑪麗蘇劇多了去了,觀眾早就麻木了,這部劇再爛也不會引起太大反響。
但是《上陽賦》的選角太違和了。
都說中年女演員缺機會,可是國際章就不愁沒機會,甚至連少女都能演。
大家不要看她怎麼說,要看她怎麼做。
她"言行不一"了嗎?
其實不完全是,她說"不要所有人都來分一杯羹"就講得很真誠。
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不錯,資本的血腥目標不僅僅是賺錢,而且還要利益最大化。
為了這個目標可以拋棄一切,為什麼說資本無國界,需要細品。
"生意嘛,賺錢,不寒磣。"
《上陽賦》的出品公司國際章佔股有9.35%之多。
這部劇是人家的自己生意。
蛋糕就這麼大,當然要保證自己分到最多。
所以你們不要來搶,不要分一杯羹。
怎麼才能切到最大的一塊蛋糕,當然是成為執刀人。
自家生意,當然用自己人。
不僅中年女演員缺機會,中年男演員,年輕的男女演員們誰都缺機會。
好角色就那麼幾個,當紅流量先吃肉,其他人才能分口湯喝。
這些年攢下的過氣明星、過氣偶像,再加上每年的藝術畢業生,還有各種選秀綜藝,各種跨界過來的,還有一大群拼搏上來的影視城裡的群演、草根、追夢人。
這得有多少人?
可是演技再好,在資本眼裡一文不值。
只要能賺到錢,哪怕被噴得再狠都無所謂。
那些被等著分蛋糕的人,一旦成為切蛋糕的人,就開始牢牢把握住上流資源。
但是切蛋糕的人始終是有限的,那麼就有聰明人開始想著成為執刀人的夫人、二夫人或者其他親屬。
拍爛片不怕,你不看總有人看。
明星過氣了就換一批,流水的縣長,背後是鐵打的黃老爺。
就算票房慘淡,收視率暴跌,也沒關係,你以為資本就沒有辦法賺錢了?
只能說你太年輕,也許資本另有賺錢的目的。
娛樂圈的資源越來越向少數人聚集,資源開始近親繁殖,開始世襲和壟斷。
有軍閥、門閥、財閥、學閥,娛樂圈也會有"娛閥"。
曾經的門閥子弟相互吹捧,相互舉薦的套路是不是很眼熟?
招式不怕老,好用就行。
這就是娛樂圈的馬太效應。
其實在2500年前我們的祖先老子在天人之道的闡述中就解釋明白了。
現在再看國際章所說的話是不是冰冷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