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影視雜談#

一口氣刷了七集,根本停不下來,是我觀看《山海情》的最大感受,太真實,太好看!

這部電視劇反映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寧夏西海固村民在福建扶貧幫困之下創造美好生活的過程,很顯然,這是一部主旋律電視劇。以往這種題材很正的劇大多拍的不是紅而專,就是高大上,枯燥,嚴肅,從而不接地氣。在身為西北五省最大的省份——新疆人眼裡的我看來,這劇高度還原了那個時代。劇裡許多的戈壁灘場景,簡直和我生活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模一樣。

西北五省陝甘寧新青,寧夏是小透明,存在感很低,在全國來說也是,一來確實小,同樣是西北五省,劇中也說了一個新疆相當於25個寧夏。二來相比陝西和新疆、甘肅,好像寧夏沒什麼特色,多年來一直靜悄悄。劇中的扶貧幫困,我這裡現在也有對口支援,比如我們是浙江對口援疆。從這點來說,《山海情》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其中水花拉架子車,九幾年我也拉過,當然如今農村幾乎見不到了。

馬德福帶領一群移民過來的人往吊莊趕的路上,遭遇沙塵暴,我所在的新疆南疆至今每年春秋時節都有,相似度五顆星。裡面人物說得不是寧夏方言,若不是幾個主要演員們一口陝西腔,我甚至懷疑就是在新疆拍的,代入感太強,分分鐘把我拉回那個年代。說到移民,我們這裡從九十年代初,也有陸陸續續移民,不同的是,我這裡多半都是從河南移民到新疆來的,因為新疆地多人少。

不得不承認,《山海情》導演太會選演員,簡直就是精準。張嘉益一出場嘴裡嚼著樹葉的歪頭殺,迅速火成表情包。熱依扎扮演的水花笑中帶淚,把那個年代農村女性的隱忍樂觀刻畫得入木三分,黃軒飾演的村幹部馬德福,自然不做作。還有麥苗德寶等幾個少年,同樣出彩。人物語言風趣幽默,雖然土得掉渣,卻看的人連聲叫好。就連劇中人物的名字也走心,不少人覺得楊尕娃這名好土,咋叫這呢?絕不騙人,我小時候連隊上真有叫楊尕娃的,張尕娃,王尕娃,李尕娃的,那時候農村人沒啥文化,起名就是這樣,男孩尕娃,尕蛋,女孩尕紅,尕萍,不要太常見,而且並不覺得不妥。

說實話,我都快記不得有多久不看電視,藝術來源於生活,可這幾年的國產劇實在不敢恭維,不是離現實生活遙不可及,就是婆婆媽媽、狗血瑪麗蘇,辣眼睛毀三觀,像樣的劇少之又少,良心劇更是屈指可數,難得有一部讓人靜下心來認真追的《山海情》。當然,一部劇不可能滿足所有人期待,網上也有吐槽,比如方言版和普通話版之爭,什麼劇情拖沓啦。

依我這樣一個普通觀眾來看,此劇最大的不足之處就是地域性不明顯,至少目前我沒看出來是寧夏土地上的。看普通話版,說它講的是發生在新疆的故事,應該沒有多少人反對。畢竟,劇中呈現的荒灘戈壁、室外做飯等場景,包括沒麻噠此類口語,實在太新疆了,以至於我幾度覺得導演或者編劇肯定在我大新疆生活過,不然怎麼重合度如此之高?或者是西北都差不多,或者導演的重心放在了劇情和強調演員演技上,從而忽略或者淡化了故事的地域性。

13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創4》國際男團,選手神似王一博+宋威龍、黃子韜,誰能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