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早就進入了特效時代。
只要擁有綠幕和電腦,你想要的一切物品和場景都能呈現出來。特效的優點顯而易見,它大大縮短了電影的製作週期,讓拍電影這件事變得相對簡單了。但同時,中國產特效的不成熟也常常為觀眾所詬病。那些一眼就能辨出真偽的“五毛特效”,不僅讓觀眾立刻出戲,還拉低了整部劇的製作水平。
“五毛特效”當道,箇中原因無非有兩點,一是用於特效製作的資金不足,二是一部分負責特效的美術人員過分依賴電腦,缺乏實地考察和探究的精神與耐心。
所以,人們才會覺得現在的電影雖然酷炫,但卻少了些味道,與老電影相比,多了幾分精彩,卻少了幾分精緻。
時間倒退幾十年,在那個沒有特效的年代,電影全都是實景拍攝。所有場景都是先由美術師根據劇本畫出氣氛圖,然後交由工人們搭建而成的。在電影美術行業,有一個名字可謂是無人不知,那就是楊佔家。連現在鼎鼎大名的葉錦添和陳浩忠都要稱他一聲“老師”。
在電影行業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想拍大片,就要找楊佔家。”
楊佔家,天津武清縣(現武清區)人,1963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建築裝飾系並留校任教,1972年調入北京電影製片廠擔任美術師。代表作有電影《霸王別姬》《東邪西毒》《夜半歌聲》《臥虎藏龍》《天下無雙》《河東獅吼》《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赤壁》《唐山大地震》等。不光如此,他還參與了人民大會堂北京廳,周總理專機的內部裝飾,橫店影視城明清宮的設計。
陳浩中介紹說,楊佔家對中國電影美術界最大的貢獻,就是把建築美術的的製圖方法、理念以及美學觀念植入到電影美術設計之中,大大提高了電影美術設計的規範和準則。
楊老現在80多歲了,即使退休在家也經常接到大導演的工作邀約,但他都因身體原因而謝絕了。青年作家李青菜找到了他,將他口述的幾十年生活經歷整理成《因為我有生活》一書,讓無數年輕人認識了這位“80後劇組瑰寶”。
整本書讀起來親切質樸,感覺像是與楊老面對面地聊家常一樣。書中還配以大量的手稿插圖,大部分都是我們熟知的電影,每一處線條都透露出楊老對電影美術的專注與熱愛。
閱讀楊老的的故事以後,除了對他高超的製圖技術感到敬佩之外,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對待工作的3個心態——順應天意,秉持匠心,不卑不亢。正是這樣的心態,讓他從一名鄉下窮小子一步步成為了受人尊敬的美術大師。
01 順應天意:認清自己的天分作家麥家曾說:“天分是天意,要為天意去執著,不要讓勤去補拙。通往羅馬的大路只有一條,多一條都是歧途。”
一個人的天分往往在小時候就體現出來了。
楊老在書中提到他從小就愛畫畫,那個時候家裡窮,買不起紙筆,他就找塊白灰塊在地上和牆上畫。畫的內容就是他平時看到的人、房子、雞、鴨、豬、狗等,他可以從村東頭一直畫到村西頭。上學之後,他開始接受正規的美術教育,一邊處理繁重的功課,一邊擠出時間練習畫畫,後來成功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當今社會上有這樣一部分人,他們每天都在羨慕別人的人生,同時也抱怨自己的待遇不公。這種“檸檬精”心態其實都源自於對自己沒有清晰地認知。
克麗絲特爾·潘恩在《會賺錢的媽媽》一書中說道:“一個人的理想事業,應該是技能、天賦、激情、知識四者的結合。 ”
楊老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若想事業有成,首先就要認清自己的天分。不要看到別人做什麼賺了錢,你就去做什麼,而是應該找到自己最擅長的事情,然後用心深耕。
02 秉持匠心:將工作與生活合二為一現代年輕人中流行著這樣一種主張:必須將工作與生活割裂開來。似乎上班等於是將自己的身體和心靈暫時出租出去,下班後的時間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但是楊老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工作與生活並不矛盾。如果你真的熱愛一份工作,就應該將它融入生活的點滴之中。
比如,電影美術師的工作決不能侷限在攝影棚裡,而是要將照相機、速寫本、尺子和筆時刻帶在身上,隨時隨地進行拍、畫、量、記。無論去哪兒,他都會仔細觀察研究街邊的建築,遇到特色鮮明的就隨手畫下來,以便日後用在電影中。
電影《白鹿原》商業街與市樓氣氛圖
楊老在書中提到了他參與設計橫店影視城明清宮的一段趣事。
當時,為了使明清宮儘可能地還原北京故宮,在設計時就要用到故宮建築的大量資料尺寸,但是故宮裡的建築是不允許拿尺子測量的。好在楊老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測量宮殿內的立柱時,他讓助手站在柱子旁邊拍一張照片,以助手的身高去量柱高。然後按照古建法則,柱徑是柱高的十分之一到十一分之一,從而得出柱徑。天安門前華表的尺寸,金水橋漢白玉欄杆的尺寸都是用同樣的方法得到的。
工作與生活本就是一體的。工作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而生活又可以為工作帶來靈感。將兩者合二為一,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
03 不卑不亢:不做灰姑娘,也不做灰姑娘的姐姐放眼職場,人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會呈現出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
一是像灰姑娘一樣過於自卑,沒有自己的主見,一味地順從別人,不敢說不。
二是像灰姑娘的姐姐一樣過於自負,自以為是,什麼人都不放在眼裡。
但是請記住,以上兩種心態都是職場大忌。
楊絳先生有句名言: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臺階,階下有人在仰視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正的自己。
讀完整本書,我印象最深的除了楊老繪畫技藝的精湛,還有他為人處世時那種不卑不亢的態度。
楊老一生中,只有一次被炒魷魚的經歷。
拍攝電視劇《中華大丈夫》時,製片人安排置景組長跟楊老住在一起。但是他們的工作性質和作息時間都不相同,置景組長早上八點進棚,下午六點收工,因工作辛苦,每天睡得很早。但是楊老身為美術師,常常要在深夜畫圖。二人產生了很大的分歧。置景組長甚至要求楊老每天早上七點半跟他一同進棚工作。楊老實在忍受不了,就向製片主任反應。結果製片很快便炒了楊老的魷魚,讓他回了北京。後來才知道那位置景組長是導演的親戚。
楊老認為,面對不公正的待遇,要勇於提出自己的意見,實在解決不了,就轉身走人。“這裡不好乾,我換個組幹。”不必過分卑微,要敢於維護自己的利益。
電影《霸王別姬》程蝶衣家氣氛圖
除此之外,書中有段話深深刻在我的心裡:
同行、徒弟們把我這個畢生鑽研手繪的人當成罕見的“熊貓國寶”,說實話我的心還是一個農民——會畫畫的農民。現在,你看到的這些呢,就是我種的“莊稼”。
楊老用幾十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們: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也不能驕傲自負,低調和謙虛是值得堅持一生的美德。
電影《霸王別姬》祖師爺家的院子氣氛圖
《因為我有生活》這本書的序言,是著名美術指導陳浩忠先生寫的。其中有這麼一句——“是真佛只道家常”——很好地概括了整本書的內涵。
楊佔家雖然是獲譽無數的美術大師,但在說起自己的經歷時,他沒有一絲一毫的傲慢。字裡行間充滿了親切、質樸與真情,令人心生敬佩。
我們不僅能從楊老身上學到對待工作的正確態度,還能看到很多關於導演和演員的小八卦。透過文字,藉助楊老的眼睛,我們能更好地了解他們那一代電影人的真實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