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直覺得咱們觀眾對國產劇過於苛刻。
直到最近《流金歲月》走紅,廠長才突然發現,原來大家好的,是雙女主這口。
也是。
倪妮這既A又媚的主兒,誰人不愛呢?
即便靜態jpg,也永遠是攝人魂魄的。
劉詩詩就更不用說。
生完孩子以後的她,少女感絲毫未減。
甚至比起以前,還要更具天使光環。
如此兩位,人人都被“為你寫詩”給磕的暈頭轉向。
但你可知,除了倪妮與劉詩詩,在中國影壇上,其實還有很多不曾被大家發現的神仙組合。
比如王姬與何賽飛——
她們就是廠長心中,非常完美的一對。
王姬,1993年的《北京人在紐約》,令她家喻戶曉。
也同樣是因為這部片,改變了當下審美。
讓人一度體會到,風姿綽約,原來是這種感覺。
而何賽飛,則於90年代初期參演《大紅燈籠高高掛》在演藝圈站穩腳跟。
與王姬的冷豔相比,她的嫵媚,更是撓人心尖。
這般獨具風情的兩位女演員,她們究竟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所有的一切,還得從這場風花雪月的故事慢慢講起——
《紅粉》
新中國解放後,青樓中的女人都被送往了勞動營進行勞動改造。
秋儀與小萼便是其中兩位。
論性格,秋儀堅強熱辣,一貫是姐姐做派。
而小萼則恰恰相反,每次看向別人的眼神,都是膽小怯懦的。
秋儀對她很是心疼,拿她,當親妹妹一樣看待。
後來,秋儀實在不習慣勞動營中的艱苦生活,於是便翻牆逃走,暫時寄宿在老蒲家中。
為人風流倜儻,很多姑娘都願意被他白嫖。
而他呢,只與秋儀與小萼交好。
尤其對秋儀,早就動了真心。
既動真心,必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獨處時刻。
所以廠長也是開了眼界的——
在95年的國產電影中,就看到了這樣一幕……
在老蒲的愛護下,秋儀憧憬著能與他就這麼白頭到老。
一時間忘記自己的出身,全然不顧家中,還有一位老母親。
作為當地享有名氣的地主夫人,老蒲的母親自然不同意兒子與妓女來往。
於是,在逼迫下,秋儀不得不離開蒲宅。
即便那時候,她已懷有身孕。
萬念俱灰的秋儀這下只能來到尼古庵,以削髮、流產為代價,勉強留到這裡。
而此時的小萼,她在勞動營裡鬧自殺,在最危急時刻,被人攔下才有幸撿回了性命……
原來,留在勞動營裡的小萼,她也並不幸福。
曾經賣來賣去的,如今就算接受改造,也改不了她的貪婪與懶惰。
她清楚,她的唯一出路,是男人。
比如,老蒲就很好。
沒了秋儀,她與老蒲之間,似乎還有更多可能……
恰逢當時土地改革,老蒲也因此結束了少爺生活。
就這樣,老蒲與小萼一拍即合,過起了只有兩個人的小日子。
婚後,小萼依然習慣懶散的過活,與麻友搓麻將,一搓就是一整夜。
老蒲心生不滿,與小萼的矛盾也是日益激化。
直到他為此貪汙被捕——
不懂事的小萼才終於後悔起來……
後悔也無用。
最終,老蒲被判處死刑。
小萼渾渾噩噩一整年後,實在不堪重負。
她將孩子交由秋儀,跟別的男人離開了這裡……
故事講到這,《紅粉》便結束了。
王姬飾演的秋儀,是她一貫喜歡詮釋的大女人。
何賽飛飾演的小萼,則總能讓廠長想起曾經的經典,海蘭珠。
而至於片中唯一的男主,蒲家偉——
廠長更是萬萬沒想到,年輕時候的王志文,竟然還能是這副模樣。
那時候,三人都是當下最火的明星,手上,也都有質量過硬的作品。
如此聯合已然超出想象,更別說,片中還氾濫著各種大尺度……
當然,除了“流量”與稀有畫面。
他們更是憑實力將人物塑造到完美。
尤其兩位女主,她們所演出的那種女性悲劇,更是刻入到了人們心裡。
透過這兩位的悲慘人生,我們不難發現:
一些長期被舊習所破壞與感染的東西,其實是無法彌補和挽救的。
時代造就了她們,然後又拋棄了她們。
她們努力掙扎,最後,也只能默默死去。
拿秋儀來說:
她善良坦蕩,重情重義。
可是她在最後又得到了些什麼呢?
是情人與姐妹的雙重背叛。
是無法生育後,只能以收養遺孤來度過餘生。
小萼,毫不掩飾慾望的她,至終都沒有被倫理道德所束縛。
不管世界如何翻天覆地,她只追求她自己。
從某種層面上來說,這樣的小萼,彷彿更貼近我們在當下所宣揚的女權主義。
但,廠長還是覺得她不會幸福。
因為作為女人,她只是有性格,而不是有骨氣。
她的路,從未想過要擺脫男人,從未想過要建立自己的社會地位。
這也是為什麼,我幾乎可以料定她在影片之外的結局——
即便她改嫁的再好,也定是一場悲劇。
縱觀秋儀與小萼的一生——
似乎無論何時,女性都逃不過命運所安排的“情感抉擇”。
但,這些情感與抉擇並不應該成為女性的絆腳石。
尤其不應該,在男權文化的籠罩下,女性就理所應當的去扮演著自輕自賤的角色……
有人說,看完《紅粉》,最大的感悟便是,中國再也拍不出這麼深刻的女性電影了。
而我卻覺得:
電影再偉大,也偉大不過人生。
我們應真正感到悲傷的是,自《紅粉》以來近30年過去,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做到了“我命由我”呢?
時代在進步,命運卻始終無法攥在自己手中。
我想,這才是最可悲,也最可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