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貫不太看主旋律的影視,如果有例外,那麼近期來看,就是《山海情》了。
主旋律的影視要拍得好,其實很不容易。單純靠喊口號來凸顯主題、靠塑造偉光正形象,有時候反而效果不好。而這部《山海情》之所以好,就是因為他用實在的情節講著一件件小事,最終講述了協作扶貧這件大事。
《山海情》用平淡的口吻給我們講述了馬得福、馬喊水、張主任、陳金山等一群人,既是扶貧路上的一個人,也是扶貧路上的眾生相。
才播出六級就成為爆款,依靠的絕非是主題優勢,否則前些日子的《大秦賦》為何評價高開低走呢?
有人說,看劇就看正午陽光的,這句話有點誇張,但卻也帶有幾分合理。我們可以從劇組對服化道的重視,編劇、導演對拍攝的重視看到這部劇對細節的尊重,當然了,這也是對觀眾的尊重。我們可以看到劇中演員的妝容是比較嚴謹的,甚至可以看到被太陽強烈照射下的面板,看到被風一直吹而造成的面板上的凹凸不平。
畢竟一些劇裡面的在前線風吹雨打,結果“面板細膩”,雖然很美,但未免顯得觀眾沒有智商。
當觀眾們看到那些在艱難困苦環境裡掙扎生活的老鄉們時,那一張張渴望活下去的臉,讓我們覺得心酸、感動而又親切。在這樣不可以煽動情緒的拍攝下,卻留下了諸多感人的場面,以至於有不少網友表示:
想要我的熱淚,那就拿去吧!
第一個場景。剛剛從農校畢業的馬得福,和張主任一起,經歷一番奔波後,回到了湧泉村,他們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去做從玉泉營逃回來的村民的思想工作。
在他們回湧泉村的路上,映入我們眼簾的是綿延不絕的大山,瀰漫天空的黃沙,一條貧瘠的羊腸小道,宛如這些人對生機的渴望與改變未來的渺茫。
還記得張主任站在一個不知名的山頭上,他動情而無奈地說道:
在這地方刨食,人太難了。
是啊,如果長期在沿海地區的人們可能很難想到同樣是同胞的西北人民的生活。那裡很多環境很嚴酷,可是那裡的人們卻依舊堅強的面對生活。
觀眾們感動的不是情節,而是那種對生活的渴望,感動於他們的勇氣。
第二個場景。馬得福和張主任一起到湧泉村走訪,其中一家三兄弟居然只有一件還看得過去的褲子穿。以至於他們三個往往沒辦法同時出門,只能誰出門辦事,誰穿這件褲子。
很多人看到這也許笑了,但笑了笑後卻更多覺得心酸。如今物資豐富的我們離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似乎已經很遙遠了。然而,這些極度貧困的情況其實離我們也就不過三十四年。
有時候,一些人竭盡全力跳起來的高度,可能還不如一些人蹲著的高度。
從這個意義上講,扶貧、扶底層,從來都是真正正確的道路。
第三個場景。水旺爺爺不得已只能回到湧泉村修養。他臨走前忘不掉的不是人,而是他種下的小樹苗。
他難忘的原因,就在於這些小樹苗有一天成為了遮擋風沙的屏障,那麼未來的戈壁灘才可能變成可以生養人的新天地。
這是對脫貧最真誠、最樸素的執著了,看得讓人感動不已。
第四個場景。張主任要外出學習了,他叫上了得福,請了他吃了最好的羊肉。
在吃飯的過程中,得福向張主任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想法,他直言不諱地說道:
移民吊莊,太難了。
是啊,從他幹這一份工作之日起,哪有一天是輕鬆的呢?困難一個又一個,事情一件又一件,但他能做的唯有堅持了。
而什麼支撐他堅持下去呢?正是他樸素的信仰,他堅信扶貧政策是對的。
第五個場景,這是熱依扎扮演的水花,敬業的她詮釋了尋一個活路究竟有多難。
由於水花的老公癱瘓了,她一個女人,只能帶著癱瘓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用木輪車拖著,徒步走了400多公里。走了七天七夜,每天都是風餐露宿,終於來到了她眼裡的未來,也就是玉泉營。
這裡不提水花不能和自己心儀之人在一起的感情悲劇,只從她那歷盡艱辛終於來到玉泉營,就足以讓所有觀眾感動。
這是一個女人的韌性,一個自強不息的女人的韌性。
親愛的觀眾們,看到這樣動人的場景,我們又怎能不感動呢?這才是一部該值得讚賞的好電視劇。
話題:不知道大家對這部劇中的場景還覺得哪些讓你感動呢?不妨分享出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