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大江大河2》,《山海情》是我2021年最期待的電視劇之一。
幾年前,我在某平臺看了一部紀錄短片——《閩寧鎮的故事》,講述寧夏一個扶貧移民區,是怎麼從一個“天上無飛雀,地上不長草,風吹沙石跑”的荒蕪之地,發展成為常住居民6萬餘人的特色小鎮。
短短几分鐘,既樸實,又震撼,完美契合郭老師說得“無中生有”,你完全想象不出來他們是怎麼完成這個奇蹟的。
我一直期待它擴充套件成長片,好叫更多人瞭解這片土地,這片土地之上的人與事。
正午陽光搞出來了。
繼《大江大河》系列的“激盪三十年”,這個團隊又打造了浩浩蕩蕩長達25年的“扶貧往事”。
由高滿堂任劇本策劃,高滿堂,寫過《闖關東》、《老農民》、《溫州兩家人》,我最喜歡的編劇之一。
王三毛、未夕、小倔、磊子、邱玉潔、列那編劇,孔笙、孫墨龍執導,侯鴻亮任製片人。
黃軒領銜主演,張嘉益、閆妮、黃覺、姚晨、陶紅、王凱特別出演,熱依扎、黃堯、白宇帆、尤勇智、胡明、姜冠南、王莎莎主演,郭京飛、祖峰、白宇、郎月婷友情出演。
除了陣容,本劇今年1月12日起登陸浙江衛視、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東南衛視、寧夏衛視,五星聯播,深圳衛視黃金檔跟播,還都是晚上7點半的黃金檔。
三家網路平臺會員22:00跟播衛視。
我已經很久沒見到這種陣勢。
那麼,《山海情》的質量對得起這個陣勢嗎?
有一說一,《山海情》是我這幾年見過最接地氣、最土味、最搞笑的國產劇。
01、吊莊移民整部劇最先以“吊莊”來吊人胃口。
何謂“吊莊”?
顧名思義,“整個村莊的被吊起來,到另外一個地方放下”,聽起來很玄幻,其實就是90年代,寧夏回族自治區針對環境惡劣、經濟落後地區的農戶,設計了幾套方案,讓他們搬遷到資源富饒的開發區。
寥寥幾句話,說得簡單,但“吊莊移民”的過程比打怪通關還要艱難。
先來說說打怪的人,馬得福。
馬得福來自湧泉村,農校畢業,借調到吊莊辦,電視劇一開始,就是他帶吊莊辦主任張樹成找他代理村主任的父親馬喊水協助工作。
得福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傳統觀念根深蒂固。
《濟公全傳》裡講,人挪活,樹挪死。換個環境生活會給人帶來生機。非常科學的方法論。
但湧泉村的村民不這麼想。
首先新環境太苦了,多沙塵暴,蚊子多,房子也沒有,一窮二白,沒盼頭。言外之意就是,眼前的困難實在太難了,咱沒辦法去客克服。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大風三六九,小風天天有
不怪大家懶惰,村民祖祖輩輩都在湧泉村裡待著,思想已經被封閉了。
在第二集,就用了一個情節展現這種封閉。因為村裡的日子沒盼頭,馬得福的弟弟馬得寶帶著麥苗、水旺、尕娃幾個村裡的孩子離家出走,留下字條說要去外面打工賺錢,還帶跑了要嫁人的水花。
鄰村的人跑來大鬧,出現了流血事件,後面得虧是得福尋回了想要扒火車逃家的孩子們。
而放不下父親李老栓的水花放棄逃婚回了家,認命嫁給安永富,放棄了青梅竹馬的得福。
這種封閉落後刺痛了張樹成,也刺痛了馬得福,更加堅定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村民大會,緊要關頭,水旺爺爺受馬喊水囑託出面,一面問清了村民最關心的出路問題,一面拿幾個小娃娃還有出門闖蕩的魄力鼓舞士氣,跟馬喊水家帶頭報名去吊莊。
幾年後,第一批移民陸陸續續安定下來,房子也都搭上了,大家一邊進城打工一邊種地建設。
第一個問題解決了,但第二個問題又來了。
移民點始終沒通上電。扶貧辦給的指標是集滿60戶才能通電,一戶也不能少。
一籌莫展之際,水花用板車拖著殘疾的丈夫和年幼的女兒,跨越戈壁來到金灘村,補上了最後一戶的空缺。
電,終於通上了。
但第三個問題又來了。
張樹成要被調去黨校學習兩年,臨行前,他對得福講起了扶貧政策的調整,不是單純提供物資,而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接下來會有東西協作扶貧的大動作,福建對口援助寧夏的樣板——閩寧村的建立,將為得福他們的基層工作帶去新的轉變。
福建來掛職的縣長陳金山在火車上遇到了扒手,因為口音問題,難以與當地警察溝通,會普通話的得福被叫來與他溝通。
陳金山因為口音問題鬧出了不少笑話,兩邊經常雞同鴨講,這就好比我給你正兒八經科普馬克思,你給我數鴨子,完犢子。
一番雞飛狗跳,馬得福的扶貧工作,也才剛剛開了個頭。
雖然通了電,但是水站遲遲無法建成,村民們因為用水問題多次和別的水站起衝突,馬得福簡直急禿了。
得福費力解決了灌溉問題,三級揚水工程還遠未建成。在這期間,弟弟得寶又跑去新疆找表弟尕娃,讓他牽腸掛肚。
根據預告片透露的劇情,馬得福後面還面臨推廣菌菇種植這個攻略難題,真·萬里長征·沒完沒了。
這一系列搞笑荒誕又辛酸艱難的情節看下來,我願稱之為《山海情》之“馬得福歷險記”。
02、村民《山海情》只有23集,節奏很快,故事是按照單元的模式講述,每一集都有好幾個高潮,情節非常綿密。
在已經播出的幾集裡,就為我們展現了湧泉村這片神奇土地上很多別開生面的角色。
郭京飛飾演的陳金山,毫無架子的縣長,一出現就是全場笑點。
祖峰飾演的白校長,是當年從浙江上山下鄉過來支援西部建設的知識分子,兢兢業業為湧泉村的孩子傳道授業解惑,也是馬得福的人生導師之一。
黃堯飾演的白麥苗,白校長的女兒,也是馬得福弟弟得寶的青梅竹馬,第一批響應當地號召,千里迢迢遠赴福建打工,西北女子,就應該出去闖蕩。
熱依扎飾演的水花,要照顧殘疾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可謂真正的女強人,一人撐起了一片天。
在這些身份、性格各異的角色裡,有兩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
黃軒飾演的馬得福 ,湧泉村出來的農校畢業生,在那個年代,那個地方,能出一個農校畢業生是件了不起的事。
馬得福並不以此為傲,相反他心心念念著家鄉,想要為大家做點事。
因為聽了張主任一句“塞上江南”,就下定決心要把全村人拉出窮坑。
未滿二十歲的年輕後生,騎著他的二八大槓賓士在戈壁灘黃沙地上,風吹日曬,為一口井一道渠一根電線杆奔來跑去,他開心滿足,也發愁迷惘,但眼睛永遠有光,就為了那兩個字,“希望”。
黃軒這次終於變回那個令人驚豔的“小馬”了,只不過從“慘綠青年”過渡到了“扶貧村官”,外形和那股農村青年的勁兒都拿捏的特別好,也接得住張嘉益的戲。
他有兩場戲讓我印象很深,一場是村頭大會上,老支書說馬喊水跟他商量了兩家先帶頭搬遷,得福一臉吃驚的看著他爸,眼神裡滿是崇拜和激動。
一場是數年後本來揚言要讓水花換個村搬遷的馬喊水看到水花的現狀心軟了,得福一臉笑意的看著他,眼神裡有了多年父子如兄弟的默契。
兩場戲兩個眼神,從十九歲的新幹部到二十多歲的村官,黃軒把得福這個角色的成長變化都表現出來了。
前腳一臉期待
後腳就滿臉失落
馬喊水,馬得福的父親,湧泉村的代理村長,精明能幹,人緣極好,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
陪得福在戈壁灘開荒好幾年,大事小事都要操心,給村民看病,小心地給樹苗苗們澆水。順便跟老冤家李大有鬥嘴。
一直指望農校畢業的大兒子馬得福當官,向前發展。生怕兒子跟水花有啥事影響前程。
但看到水花拖著殘疾老公和孩子住地窩子又心軟,指揮著幫忙。
一個可愛的西北老漢躍然於螢幕。
張嘉益的表演也非常真實。設計了不少肢體動作,沒事嘴裡叼著葉子,牙籤的平替,還不要錢。
手裡握塊石頭,沒事轉轉,文玩核桃的代餐,也不要錢。
時不時擠眉弄眼,說著一口地道西北方言罵罵咧咧,這哪是高官宋思明?也不是體育老師馬克,更不是演員張嘉益,這就是西北鄉村裡土生土長的農民馬老漢。
郭京飛也很厲害,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平時一口京片子,在劇裡演從福建過來支援湧泉村的幹部,一口hu建話,鬧出了不少笑點,令人忍不住fafafafafa。
演員帶來高完成度的表演,鮮活了劇本中的角色。像你認識的老家的農人一樣,忍不住要操心他們的命運。
03、普通中國人以往很多人說,中國影視劇越來越缺少接地氣且鮮活的農村故事,電視上都是光鮮亮麗的城市精英。
《山海情》,就是一部完完全全鮮活的農村史詩。
農村是什麼樣?上個世紀90年代的農村又是什麼樣?很多年沒有國產劇能夠再現。
《山海情》裡的湧泉村,並非美化之後的虛擬環境。
張主任臉上的灰;馬得福農村男孩的坐姿;村民們家徒四壁,一條褲子三個人換著穿;以及李大有耳朵後面別的紙菸,真以為是拿來抽的?充面子罷了,這些都是滿滿細節。
陳金山一個福建人來到西北非常不適應,一早上起來流了鼻血,夢裡一直找水喝,這雞窩頭和油光滿面的樣子,都太真實了。
喝茶的姿勢也很福建的感覺
農村大老爺們的坐姿,是那麼瀟灑不羈,那麼令人夢迴大山溝溝。
而劇裡幾場群戲,我懷疑孔笙他們是不是做了田野調查,否則怎麼那麼像農村吵架實況調查報告。
沒有懸浮狗血,沒有苦大仇深,而是在雞飛狗跳中講述攻堅扶貧故事。
村裡人遇到的問題都是真的問題,風沙、沒電、沒水、沒錢,年輕人沒活幹,即使沒有在那種環境待過,憑常識也知道這是非常真實的客觀存在的困難。
難嗎?特別難。喪嗎?一點兒不。
而扶貧攻堅並非只是單純的主旋律,本質上是人的故事。劇裡最閃光的都是最普通的西北人,他們是最吃苦的,卻也是最貧窮的。是最自顧不暇的,卻也是最有人情味的。
西北漢子,風沙裡滾大的,粗狂憨直,又帶著鐵漢柔情。任你多苦多極端的環境,也能梗著脖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用銅色的肉體造出一片奇蹟的綠洲。
西北女子,真是苦水裡長出來的花,模樣百般標緻,骨子卻比鋼鐵還硬。不管吃多少苦受多少罪,只要看見希望,都能笑得美,哪怕風餐露宿,拖著板車,也能赤足走上八百里,七天七夜,一直走到新家園去。
而西北方言,跟油潑辣子和扯麵一樣,太帶勁了,又硬又愣又直,聲調高昂,卻不兇,罵起人來花樣百出,但又不刻薄尖酸討厭,有趣得很。
只不過為了更廣大的觀眾,浙江衛視、北京衛視、東方衛視將播放配音版;東南衛視、寧夏衛視及跟播的深圳衛視將播放原聲版;騰訊影片、優酷、愛奇藝將同時上線原聲版和配音版兩個版本。
總得來說,《山海情》是我今年看到現在覺得非常特別的一部劇,它搞笑又土味,卻又現實有力量,它不僅緬懷過去的艱難歲月,也暢想未來的農村新發展,它講述了寧夏扶貧往事,是他們的家鄉曾經和正在發生的故事。
期待更多的扶貧故事搬上熒幕,好讓我們認識到真正的中國與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