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帝從清閒王爺蛻變為高高在上的雄主,他在創業時有氣吞如虎的霸氣,在守業時又能做到如水一般的沉靜,他的冷與狠令人膽戰心驚。
慶帝更是一個權力的代號,他最愛製造各種家庭矛盾,讓各種勢力相互制衡,從而鞏固自己的權利和地位。
俗語有“虎父無犬子”,劇版《慶餘年》播出至今,我們只看到了慶帝的兩個兒子——太子和二皇子,而“範閒生父”作為《慶餘年》一大謎團也即將在後續的劇情中揭曉答案,通過原著可以得知,範閒的真實身份也是皇子,他的生父就是慶帝。按照常理,同為皇子的三人應該都能或多或少地遺傳些慶帝的優良基因,可三個兒子的行事作風和結局卻大不相同。
範閒、二皇子和太子三人的人生走向不同,這與慶帝的“詐屍式”教育方式有關,也與他經常厚此薄彼的態度有關。
最重要的是,三個兒子的母親的追求各不相同,這也導致三個人的人生觀從小就出現偏差,在周圍人和環境的影響下,他們最終擁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說明:以下部分內容結合《慶餘年》原著進行分析評點。
三位皇子性格大不同範閒在不同人面前呈現出的性格是不一樣的,他對朋友重情重義、很有擔當,對敵人步步為營、絕不姑息,對戀人溫柔眷戀、一往情深。
而範閒最鮮明的標籤是聰明,他的聰明在於他跟每個人都保留一定的距離。
這種神祕感和孤獨感也是他能成為最大贏家的最重要的性格特質。
正如二皇子評價範閒:“他是一個奸猾的忠臣。”
隨著劇情的推進,或許最讓人“意難平”的人就是二皇子。表面上整天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他假借欣賞範閒才華的名義與範閒親近,最後卻用滕梓荊的孩子來威脅範閒,對範閒步步緊逼。
常說“型如其人”,二皇子那放縱不羈的劉海只是他窺探世界的法寶,他用一隻眼睛來“演戲”,而另一隻被劉海蓋住的眼睛,則可助他悄悄地觀察每個人,同時也將他的真實面目隱藏起來。
通過《慶餘年》的原著可以得知,太子雖然身份尊貴,可他的母后一族已經被陳萍萍全部除去,他根本不能得到來自外戚的助力。太子的內心也極度缺乏安全感,為了穩固東宮的地位,他想找到自己的左膀右臂,讓更多人來幫助他登上帝位。可太子身邊的人,個個都心懷鬼胎,沒有真正想幫助他的人。“很傻很天真”的太子,他有時是別人的槍,有時又是別人的棋子,看似風光的背後,實則甚是憋屈。
母親的影響力不同《慶餘年》後宮中的女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存智慧,她們雖然沒有大的權利,卻在一定程度上敢於干預一切。她們與皇子們相處的每個細節都影響著皇子們今後的發展,因為母親對孩子灌輸的思想是潛移默化的。孩子依賴母親,母親的行為和思想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範閒的母親葉輕眉是一個驕傲迷人、聰明絕頂的女人,她不屑天下所有男人,她主張人人平等的思想。同時,葉輕眉也是樂天派,她一直在生活中尋找樂趣。
葉輕眉給範閒留下的不僅僅是她的“貴人天團”,還有能與封建思想對抗的現代思想,這也是她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慶餘年》原著裡面,範閒通過母親的書信而受啟發,最終他還是走上了完成葉輕眉遺願的那條路。
二皇子的母親淑貴妃是一個憂鬱系的文藝女青年,她愛書如命,她的思想總在神遊,她與人交談時經常會讓對方接不上話。二皇子受母親的影響,從小就在詩詞歌賦方面有很高的天賦。
可母子的處境卻是不同的,淑貴妃為了避免紛爭,找到書這個精神庇護所。
但二皇子卻不能置身事外,他被扯進各種爭鬥中。最終,二皇子沿襲了淑貴妃只愛聖賢書的形象,用以遮蓋他內在的野心。
太子的母親為了自保便經常不露面,這也讓太子不得不將自己的情感寄託轉移到長公主身上。而長公主名義上是在幫助太子鞏固勢力,實則她是想構建自己的版圖。
想要成大事,就必須無情,當一個人有了感情,那他就有了軟肋。
太子將長公主當成了自己的畫中仙,可是這仙女是沒有容貌的,或許某種程度上也在暗示他根本看不清長公主的真實面目。
為情所困終究只能成為這場爭鬥的犧牲品,這樣的戀愛腦男人怎麼可能走到最後?
慶帝的厚此薄彼成關鍵?慶帝作為三個皇子的父親,他並沒有做到一個父親應盡的責任,他開心時會來個“詐屍式育兒”,他的關愛也大多數是訓斥兒子的話。
不是慶帝不想當個好父親,而是當他登上皇位的那一刻,他就必須割捨掉所有的親情,他與皇子之間的關係只能是君臣。
即便如此,慶帝對三個兒子的態度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這也影響到三個皇子對人生的選擇。
從情感的層面慶帝應該是最愛葉輕眉的,可他對這個女子也很忌憚,這種感情也延續到了範閒身上。慶帝初見範閒時,躲在一旁偷看兒子,他臉上緊張又快樂的神情暴露了他對範閒的喜愛。
他評價範閒用的是“臉皮厚”,這其實也是一種誇讚。
想必在慶帝心中,男人必須臉皮夠厚、心夠黑,方能成就一番霸業。
即便慶帝再喜歡範閒,他也只想把範閒當魚餌,但他沒料到的是,範閒比他想的更有遠見。
在慶帝看來,愛書的女人只能遠遠地欣賞,和她們偶爾談談詩情還好,真要是天天沉浸於其中,那他的帝位便恐怕保不住了。淑貴妃與慶帝的關係就是這樣,慶帝對她一直比較冷淡,所以對二皇子自然也就親近不起來。
慶帝評價二皇子:“從小就沒個吃相,到現在也是。”
慶帝用二皇子當太子的磨刀石,一直在挑唆二皇子與太子明爭暗鬥,或許在一定程度上他這個父皇也從未把二皇子放在眼裡過。
太子在慶帝看來是最佳的皇帝人選,太子仁厚,這樣的性格最適合守業。慶帝評價太子是木頭,這看似是在貶低太子,實則是一種帶著審視目光的喜愛,因為太子的“木”也正是慶帝看中的一點。
可最終太子卻戀上長公主,慶帝利用長公主,長公主又利用太子,這個局中局也毀掉了慶帝賜予太子的前程。
當然,這些僅僅是原著中的細節,劇版的《慶餘年》究竟會有如何走向,我們尚不可知。
《慶餘年》中慶帝的三個兒子的不同命運讓我們領悟到,除了慶帝的“詐屍式教育”外,他們的母親對他們的影響也是很深遠的,尤其是母親的智商和情商,這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起了決定性因素。最聰明的範閒擁有開掛的人生,自然是能笑到最後成為最大贏家,藏得最深的二皇子最終還是成了悲劇,而最傻最天真的太子卻因愛生痴、因痴捨命。
這樣的結局,似乎從一開始,就早已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