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在這個電影被過度營銷的時代,電影製片方為了賺回高額成本,可謂是機關算盡——提檔撤檔、蹭熱點、內容捆綁、賣情懷……什麼操作都做得出來。

我們普通的觀眾掌握的資訊有限,難免會被電影營銷忽悠,給爛片貢獻了票房,花了錢還找罪受。

(首先說明,每個人對“爛片”的定義不同,我下面列舉的爛片,大多是豆瓣評分比較低的、大部分人覺得不好的電影,並不代表所有片子我都看過,我自己還是很會“避雷”的。)

一、看主創

電影的主創團隊包括製片人、監製、導演、編劇等。電影質量好壞不是由砸了多少錢決定,而是由製作這部電影的人決定,主創的素質很大程度決定了影片的質量。

與其衝著某個演員去看電影,不如衝著某個優秀電影導演去看電影。看電影前在豆瓣查一下導演最近幾部作品的評價,可以瞭解導演最近的創作水平,經常拍爛片的導演是很難一下子就拍出一部好片的。

導演落落最近的作品評分

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很多電影都是團隊協作,有時因為各種限制,導演的自主權很小,所以也會出現好導演拍爛片的情況,比如號稱從沒失過手的李安,拿到《雙子殺手》這樣的爛劇本,還是會拍出差強人意的電影的。比如張藝謀去好萊塢拍《長城》,也會因為水土不服而把古裝電影拍成奧運開幕式。

還有注意有些電影為了提攜新人,會找知名導演掛名當監製或製片人,宣傳時會刻意強調這個知名導演而不強調實際的導演,切勿把這種電影當做知名導演的作品。

二、看演員

演員和明星還是有區別的,演員是為了演戲而存在,明星是為了流量而存在。

演戲和演綜藝節目用的是不同的技能,好的演員會珍惜自己的羽毛,不會上太多的綜藝節目。而那些經常上綜藝節目的演員,容易被爛片導演盯上,因為憑他們的人氣,可以吸引很多看電視的觀眾進影院。

如果你看到一部電影的演員裡有綜藝明星、流量明星、歌星、舞星、相聲脫口秀演員、網紅主播等其他領域的名人,那這部片大機率會是爛片。隔行如隔山,這些人在其他領域做得好,不代表演技就會好。

一些用老牌演員(比如成龍、劉德華)做賣點的電影,一般是針對中老年觀眾的,劇情一般很老套,很少會是好片,年輕人要遠離。

有被爛片導演偏愛的演員,自然有被好片導演偏愛的演員,比如張譯、章宇、範偉……這些有追求的演員是奔著拿影帝的目標去的,所以會挑劇本,拒絕參演爛片。看他們主演的電影,不能保證有多好,但基本不會是爛片。

張譯的相關作品

三、看型別

由於電影工業的不成熟和一些觀眾的要求不高,國內的有些型別的電影爛片率很高,例如奇幻片、古裝片、科幻片、恐怖片、青春片……這些片子經常會出現狗血的劇情、漏洞百出的邏輯、五毛的特效、對外國電影拙劣的模仿……看這些型別的片期望不要太高。

四、看片名

李誕曾經在脫口秀大會上表明過自己不喜歡諧音梗,因為他曾經在廣告行業待過,廣告行業的諧音梗濫用的情況太多了,漢語有很多同音字,所以諧音梗寫起來太容易了,比如今年是鼠年,廣告文案就可以寫—— “鼠”不盡的收穫,“鼠”不盡的幸福,“鼠”不盡的鈔票……

總有人把諧音當創意,滿大街都是諧音廣告,其實這種諧音廣告真的很low。片名帶諧音梗的,也透露出主創的思維偷懶和低階趣味,自然不會是什麼好片,例如《妖鈴鈴》、《李茶的姑媽》、《嘻遊記》、《嘿店》……

片名中帶有傷感文學的字眼也可以判定是爛片,例如——《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既然青春留不住》……

還有一種就是抄襲經典電影,碰瓷類的片名,連個名字都不能自己起,能會是什麼好電影?例如《橫衝直撞好萊塢》(碰瓷《三傻大鬧寶萊塢》);《猛蟲過江》(碰瓷《猛龍過江》);《這個大叔不太囧》(碰瓷《這個殺手不太冷》);《怦然星動》(又是諧音梗又是碰瓷《怦然心動》)……

五、看海報

透過海報可以看出電影的格調和主創的審美。

一般來說,海報裡人頭越多內容會越低俗,三流的電影海報就是把所有主演的大頭給P上去;請的明星越多,預算花得越多,就越沒剩多少預算花在影片的質量上。

爛片偏愛的大頭海報

喜歡用金色、銀色這種豪華富貴的字型,非常奢華的風格的,這種“暴發戶審美”的,內容大機率會爛俗。

爛片偏愛的金色字型

當然有的海報看似很高階,其實是抄襲的,這就要靠各位平時多看海報,避免被冒牌的欺騙。

六、看宣傳片/營銷手段

宣傳片是最容易暴露影片質量也是最容易誤導觀眾的一項,好的剪輯師能把爛片的預告片剪輯成大片。看電影的宣傳片要小心,一不小心就會被洗腦,對電影產生了過高的期待,結果就是又被坑了一次。

透過宣傳內容判斷電影質量的核心思想是——宣傳方向越是脫離電影內容,電影越有可能是爛片。

看宣傳內容時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可以幫你辨別:

是否蹭熱點?

《姜子牙》不算爛片,但宣傳時一直是捆綁著《哪吒》和《大聖歸來》。不針對電影的內容宣傳,而是一直和火熱的哪吒、大聖聯動,這讓人感覺很不對勁,只有那些對自己不夠自信的電影才會一直蹭好電影的口碑。

是否有低俗的笑點?

一流喜劇靠諷刺,二流喜劇靠情懷,三流喜劇靠段子,四流喜劇靠屎尿屁。

靠“屎尿屁”笑點堆砌起來的電影,基本就是爛俗片沒跑了。

是否三觀不正?

還有帶有各種歧視的(階級、地域、種族、性別、殘疾人),這樣的電影本身主創就三觀不正,更別說能拍出好電影。

國內電影最經常看到的是性別歧視。

由於很多電影是男性團隊創作的,經常會有一些隱晦的性別歧視,比如《前任3:再見前任》就被批為“直男癌”電影——電影裡男人分手後就自由了、可以逛夜店、撩妹、找回青春,而女人就只能喝醉、大哭,整天渾渾噩噩。 電影中諸如“給女人花錢的不一定是好男人,但不花錢的男人一定不愛她”的觀念,也是三觀歪到姥姥家。

是否有煽動性內容?

煽動性內容是一些鼓動你做出行動的內容,這樣的電影一般會選擇特殊日期上映,宣傳時就打上“今年第一部XX電影”的字樣,給電影鍍上一些特殊的意義,讓你為這些子虛烏有的意義買單。

疫情後某愛情電影的預告片

是否用苦肉計?

有些影片宣傳時喜歡放上製作花絮,說創作人員多麼努力多麼辛苦的,演員為了表演減了多少斤肉的,拍攝的時候差點出意外的……這樣的宣傳你別信,主創努力不代表電影就一定是好電影。拍電影的人哪個不辛苦的,只不過別人沒說出來而已,不能因為他們叫苦叫得比較大聲就覺得他們比別人努力。

是否賣情懷?

一些經典影視IP的重啟和名著改編是最容易賣情懷的,被毀的最嚴重的IP當屬《西遊記》了,但是每次出西遊題材的電影時,總是會有人買單。因為思維惰性,人們總是喜歡選擇自己熟悉的東西。

賣情懷賣出下限的當屬 《愛情公寓》,明明是部盜墓片,卻要包裝成《愛情公寓》的電影版,用“原班人馬,十年重聚”這種噱頭來收割《愛情公寓》的劇粉。

不是說情懷片就一定是爛片,有些情懷片還是值得你感動的,但有些就只是想來騙你錢。下次看到賣情懷的電影不要太激動,先按照上面的“六看法”檢查一遍,記住這句話:宣傳方向越是脫離電影內容,電影越有可能是爛片。

工商社會,時間寶貴——《大佛普拉斯》

學會分辨爛片不僅能幫你省錢,更重要的是省下寶貴的時間。

(以上純屬個人經驗,如有錯誤,還望包涵指正)

11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鄭爽,你連自己的孩子都可以棄養,我有什麼理由不能棄了你,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