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大概是2006年,或許是終於“意識”到自己人到中年了,於是在聽聞了一個發生在兩個家庭裡“生子”故事時,會引發無限感觸,以及突如其來的創作慾望。

隨之而來的“成果”就是這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透過一個小人物的視角,講述的一個光簡單描述,就可以把人壓抑到喘不過氣的,一個母親“無恥”要生子的“扭曲”故事——《左右》。

其實我更喜歡,或者說更覺得另一個名字《In Love We Trust》更好。

因為這個名字其實更能表達出王小帥的初衷,那個取自《聖經》,在他理解裡可以解釋為——因為愛,所以相信的,他想表達的故事內涵:

“希望人們在面對災難的時候,可以憑藉愛走出困境。”

只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故事,太過“刺激”,以至於到後來在國內、外,被髮酵為幾乎冰火兩重天的理解與口碑。

在國外,他憑藉這部作品,時隔七年再次拿下柏林電影節的銀熊獎,收穫極大的“特別關注”;

而在國內,卻因為種種原因,在上映之初就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其中有關於尺度的,有關於演員美醜的,有關於劇本的,甚至還有關於“三觀敗壞”的抨擊,卻很少關於他想表達的“愛與相信”的內涵。

說到底,還是因為這個講述了兩個家庭的兩對夫妻,因為女兒的絕症,需要配型,而引發的故事,其中的無奈與巧合,以及“愛”,太過離奇,或者說源於現實的生活,遠比被拍成電影更讓人難以接受。

而更有甚者,王小帥為了突出其中的“深度”,去盡情放大的種種“尺度”,更是一種對大眾關於人性倫理極限的挑戰。

以至於不出意外,僅在拍攝前後,就因為這個問題,斷斷續續重拍了六次,才勉強過審,得以被搬上大銀幕,接受大眾的審視。

意外看過另一個版本,大概是比較前面的一版。

雖然也承認這種讓人臉紅心跳的“戲”,被放在大銀幕上,有點過。

但不可否認的是,越是直白的赤裸,反而不會讓人感到低俗,而是會感到一種似靈魂深處湧上來的,更加壓抑的窒息感。

那種撲面而來的,對人性倫理底線的“踩踏”,以及一個人對“愛”理解的道德挑戰,真的太過讓人喘不過氣。

更別提試圖去換位思考:“如果是我會怎麼做?”這種為難自己的問題。

於是,我想在這裡想為大家帶來的,就是隱藏在故事裡,或許是王小帥真正想說的“因為愛,所以相信”的一點理解。

人性倫理的極限:生而為人,永遠左、右掙扎

肖路與枚竹離婚了,女兒禾禾跟著媽媽。

然後枚竹與老謝再婚了,一家三口生活著。

肖路和董帆也再婚了。

原本,這就是最平常的中年夫妻婚姻不合,離婚各自重新組成家庭的平常故事。

可惜,就在一次女兒禾禾高燒不退中,慢慢滑向不可控的“深淵”。

一次小小的高燒入院,禾禾被查出患上了白血病。

母親枚竹立刻做了配型,失敗了,於是去找禾禾的父親肖路配型。

肖路與妻子董帆結婚兩年,至今沒有孩子,所以在得知女兒禾禾生病,十分焦急,馬上就去做了配型,卻很可惜,失敗了。

接下來他們該怎麼辦?

這是王小帥為大家擺出來的第一個,也是最輕的一個“救命”難題。

白血病,一種治癒率不算低的癌症,基本只要找到合適的配型,就可以有大機率治好的病。

前提是,找到配型。

然而,如果親生父母都不行的話,留給患者的,就只有兩條路,要麼與死神賽跑,大海撈針去尋找配型,要麼有個同胞兄弟姐妹的配型。

可想而知,當枚竹知道這個“最好”辦法時,是多麼慶幸。

但對於老實的丈夫老謝來說,又是多麼抓狂,自己的妻子要和別人再生個孩子,為了救喊他“叔叔”的繼女。

另一邊,被前妻告知,這是“唯一可以救女兒”方法的肖路,內心也是複雜而震驚的。

是,他也只有這麼一個女兒,能救當然要救。

可是,要和前妻生個孩子出來,才能救女兒這件事,他是強烈反對的。

因為這種挑戰人性倫理底線的事,不是一個“人”能做出的事。

何況,他已經再婚了,就必須要對自己的“家”,妻子負責,為了博“大機率”,就生個孩子出來,不說他不同意,妻子董帆也不可能會接受。

由此,兩個家庭的兩對夫妻,都陷入了一個幾乎不能解的“死結”。

也是王小帥為大眾設定的第二個倫理困境,一個似乎只有唯一“結果”——生子的,反覆試探人性倫理底線的表達。

而這重困境,也是大眾在上映時,最富爭議的情節,因為王小帥“刻意”地忽略“三觀”,而讓大眾直麵人命和道德二選一的絕對選擇,是很挑戰人性的。

就像這部片漢語的直白片名《左右》一樣,生而為人,人性總是會左、右掙扎的。

於是,故事開始走向那個看起來“唯一”的結果,也是王小帥最想拋開一切倫理,選擇突出“愛與相信”的表達——生子。

因為在他看來,生命的“等級”應該是最高,一定會高於所謂的“倫理”。

就像原本陷入掙扎、委屈和痛苦抉擇中的董帆,在看到被病痛折磨的小禾禾的時候,突然的軟化一樣。

那種不由自主湧現的“母愛”,以及看到看到丈夫的心疼,她似乎突然被擊潰了,因為“愛”,所以相信,所以她妥協了......

故事進行到此,很顯然以王小帥的“彆扭”個性,絕不會如此輕易放過大眾,於是第三重,也是最具爭議,甚至飽受抨擊的倫理困境——必須的自然受孕,來了。

當初因為考慮到女兒禾禾還小,於是枚竹再婚後的第一個孩子沒有要。

然而,正是那次流產,讓枚竹患上了習慣性流產的後遺症。

於是,兩個人連續三次的人工受孕都沒能成功。

可是,女兒禾禾的病情在一天天在惡化,該怎麼辦?

為了救命,枚竹試圖抓住最後的救命稻草——自然受孕。

這一次,他和她,挑戰的就不止是人性倫理的極限,而是真正的“愛”的懸崖......

當王小帥把兩個家庭,兩對夫妻四個人,以這種決絕的方式拖入“絕境”時,他其實就是在拷問關於“愛”的底線為何?

此時的四個人,已經不單純會站在各自的家庭立場,而是被放置在生命與愛的天平上。

左、右掙扎的,也不僅僅是表面上的倫理問題,而是一種人性本能裡,“愛”的珍貴序列問題。

王小帥甩出的是“人性”的拷問。

答案,或許每個人都不同,有愛情高於親情的,有親情高於愛情的,有倫理高於生命的,有......

而他,他選的是生命高於一切,憑藉愛,人們可以走出任何困境。

“愛”的底線:母親的愛

2006年,王小帥邁入四十歲大關,一個不得不承認“人到中年”的人生階段。

而此前,他的沉浸與狀態,或許是一直在《十七歲的單車》裡的。

於是,對於他來說,這部幾乎可以“感同身受”的《左右》,就是他對自己這個階段感受的一部分釋放。

所以在影片裡,他幾乎沒有去試圖迎合大眾,日益“流量化”到“顏值為王”的市場審美,而是儘量把“人”還給角色。

除了把董帆交給稍微“好”一點的余男演之外,會選擇柔弱可憐的劉威葳演枚竹,選滄桑又絕望的成泰燊演老謝,選天生帶著“老實臉”的張嘉譯演肖路。

且完全不給他們帶上任何亮麗的“修飾”,甚至畫面都是發灰,到看起來就無比壓抑的程度。

試圖用這種“普通人”的真正視覺角度,來講這個故事。

因為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但越是普通,就越會在細水長流一般的生活裡,在面對巨大困難時,越發堅強,那是一種屬於普通人平凡的動容。

就像故事裡,那個看起來“瘋狂”的枚竹一樣。

在我看來,她是“錯”的,不過是作為妻子是錯的,而不是母親。

因為屬於妻子的“愛”,應該對丈夫和自己家庭負責,它是有至少一夫一妻的底線的,所以她錯了。

然而,當她是母親身份的時候,她就站在這份“愛”的反面了。

雖然,王小帥在這一塊的處理上,過於粗糙了,只“任性”地去順勢而為,於是很自然,枚竹在作為母親身份的層面上,在大眾看來,是彆扭的,是有點“強盜邏輯”的。

就算前面設定好的“倫理困境”為生命高於一切。

但問題在於,這個行為實際上忽略了另一個生命,那個即將為救姐姐而被生下來的孩子的自由人生權。

這讓我想起之前看過的一本書《姐姐的守護者》,裡面的妹妹也是作為美化的“守護者“身份出生,實際上她的誕生只是一件可以挽救姐姐生命的”工具“而已,於是,當妹妹真的被生下來時,她在母親的眼裡就成為了它,一件被可以忽略”人性“的,沒有未來的”救命藥“。

而這,就是枚竹,也是此時把母親身份擺在前面而活的”母親的邏輯“——只要我的孩子活著,我可以做一切,其它我不管。

所以,

當肖路說:“你得給我點時間。”時,

枚竹開始咄咄逼人,她說:“誰給禾禾時間呢?”

當一個妻子在用一個母親身份活著的時候,她是“戰士”,可以為孩子不惜一切,衝鋒陷陣的英雄,儘管會有犧牲。

此時其實對於她來說,哪有什麼左、右為難,不管走哪條,她都希望那條路的終點是救活女兒。

於是,在大眾看來,枚竹的要求,才如此挑戰倫理極限,“三觀不正”。

因為大家看到的只是一個妻子的“出軌”,一個女人的背叛,以及一個可以忽略掉的倫理的“唯一選擇”。

之所以如此,不外乎我們都是普通人,所以會有人性的痼疾——偏見,同情弱者,忽略強者,比如明明更剛強的枚竹的勇氣罷了。

最後的最後,他們拉開“蒼白”,躺在紅色的床上,陷入大紅的被子裡,極盡大汗淋漓。

那一刻琴音響起,他們似乎突然解脫,希望的神色開始爬上臉......

最後:

近年來,越發喜歡找老電影看,因為很多時候,在一部電影新上映的時候,身邊會出現太多“聲音”,不止影響個人的獨立判斷,還會掩蓋很多東西,比如這部《左右》的深意。

誠然,王小帥在《左右》裡,遠沒有後來的《地久天長》處理的成熟,因為他也是“第一次步入中年”。

但至少,他在這裡“看”到了母親的形象,即使處理地很生硬,但在一片男性視角為主導的“電影界”裡,是很難得的。

就像他的初衷——因為愛,所以相信。

相信我,《左右》值得一看。

13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同樣是代孕,為什麼C羅從沒人說?而鄭爽的脊樑骨都要被戳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