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大明星DY事件,發酵至今,已上升至國家法律道德層面,女主怕是力挽狂瀾的機會已經很渺茫了,正如很多P民載舟時的吃瓜評論,她錯過黃金24小時,無論是事出有因,還是有苦難言,DY這個事件終究是和其他瓜的拉鋸戰要分開討論,而女主和女主家庭依然死扛將所有事件攪和在一起,試圖開脫,或者拉對方下水,實在是不明智。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這個新媒體的時代,人們排解生活壓力消遣就是不用動腦筋的吃瓜吐瓜,言論自由,想從公眾群體這賺錢,那麼首要的就是遵守公眾群體的規則,可是大明星可能是被捧慣了,自由的空氣就怎麼爽怎麼來了,公眾底線還是要有的,還得有抓住問題痛點的能力,因為公眾的力量很可怕,除非你不賺公眾的錢,那麼另當別論,做什麼都是個人自由,公眾不會理你,只有國家會個別管控。
說到前一陣滿屏的心靈雞湯《心靈奇旅》
先不管被放大的平凡生活最珍貴的味精湯,其中有個畫面,那些被執念所矇蔽在心靈荒漠裡埋頭前行的黑影人,他們失去了感知世界的能力,身體裡只有自己的執念,遇到的人感受到的是黑色的戾氣,而它們渾然不知。電影裡的,可達成的執念就會被稱為美妙的忘我境界,而達不到卻依然執念的人變成了戾氣黑影人。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執念的度該如何把握?
再到亦舒的改編電視劇《流金歲月》前半段被罵的狗血噴頭的章安仁,為目的竭盡全力利用身邊資源,計算得失,包括女朋友,這種做法被廣大彈幕們不齒,可是到後面蔣南孫為了家裡的債務,竭盡全力甚至觸及自己人生觀賺錢的時候,她是否有想到以前的章安仁?
同理心的存在並不是本應該,只有真正體驗到才會真正的同理和共情,否則一不做二不休就會上升到三觀不合,所以他們各自的做法,又怎麼去區別是努力生活忘我的美麗還是戾氣黑影人?
生活的度,各有考量,什麼時候該放棄去修正?什麼時候該堅持?電影電視劇並沒有告訴我們,生活這本大書也沒能很直白的告訴眾生,各自有命只能自己體會,成王敗寇全在自己,所以到底是忘我的美妙還是戾氣黑影人,到底該誰來判斷?這是個悖論,那麼就要看誰為你買單,誰就有權力評判。
抓住重點,可能會破解局面,否則,爛泥發酵時間太久不可控制,就不知道還會吸引來什麼東西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