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鄭爽和張恆分手一年之後。

今天因張恆的一條微博,兩人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並且,引發了巨大的輿論海嘯。

01鄭爽代孕事件起末

並附上了兩個孩子的出生證明:

孩子母親的姓名與年齡,與前女友鄭爽,完全相符。

隨即,@新浪娛樂 曝出一段錄音。

這段錄音的內容是鄭爽和張恆兩家人一起商量孩子怎麼“處理”。

鄭爽明確表示,自己不想要孩子,並且在代孕母親已懷孕7個月時,還試圖讓人家打胎。

錄音文字內容滑動檢視

錄音是張恆這一方放出來的,明顯想透過輿論“搞垮”鄭爽,但鄭爽棄養的事實也顯得更難以辯駁。

1月19日下午,鄭爽發了一條微博迴應此事,但網友似乎並不買賬,反而都是在“玩梗”、看熱鬧。

本以為事情就這樣告一段落,但是就在19日晚,又一份新的錄音曝光!

在這份錄音裡,鄭爽母親再次強調“感情不在了,就孩子送人”!

因為她覺得這是在“滿足那些沒有得到孩子家庭的遺憾”。

鄭爽則說:

“我們做了一件好事情。”

“如果我們以後還有感情,我們還可以再要孩子。”

鄭爽及其家人的一番言論,讓網友們坐不住了:

“棄養說得跟玩一樣,啥樣的父母啥樣的兒女。”

“她不是瘋,她是壞,是自私,是把人命當兒戲,什麼樣的家長教出什麼樣的孩子,他們一家人真的三觀盡碎。”

不是網友對鄭爽父母的惡意太大,而是因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

02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鄭爽和他的父母這種面對生命透露出的冷血和隨意,讓人不寒而慄。

忍不住要問,這一家人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也許就像網友說的:鄭爽自己甚至意識不到這是“問題”,因為從小就沒人教給她,這是錯的。

父母的人生觀、價值觀、行為處事的方式,或多會少會影響到孩子。而鄭爽父母在錄音中表現的冷漠、自私、功利,都絕非偶然。

在《女兒們的戀愛中》,看到鄭爽和張恆鬧矛盾,鄭爽父親鄭成華認為鄭爽一點錯都沒有,還生氣地摔筆,毫無反思與自省。

而在綜藝節目《王牌對王牌》中,鄭成華甚至以玩笑的方式,當眾揭馬天宇父母去世的傷疤。只顧自己博眼球,完全不在乎別人的感受。

某種程度上,鄭爽的處事風格延續自她的父母。在父親的“示範”下,鄭爽同樣以自我為中心。

她被人說不敬業、情緒化不是一次兩次:

在一次帶貨直播中,由於不滿帶貨的方式,她當場發飆,讓一位主播離開,還直言“業績跟我有什麼關係”,現場一度非常尷尬。

另外,在一檔綜藝節目的錄製過程中,鄭爽自己的隊伍輸了,就大喊大叫對裁判組發脾氣。

在《演員的誕生》中拒絕和對手搭戲,導致那場表演效果非常差。

這種“真性情”,說白了就是不負責,像個“巨嬰”一樣以自我為中心,所有的事情都丟給別人買單。

而造成一結果的,除了父親“以身作則”式的影響,還有更多的教育問題,回顧鄭爽的成長曆程,便可尋得諸多端倪。

03鄭爽,是一個家庭的悲劇產物

釋出會上突然自扇耳光;參加節目時,因為隊友疑似被遭受不公平對待而發飆;不修邊幅的出席活動...

鄭爽的人格,是有明顯缺陷的。

01 自卑,內心缺乏力量感

鄭爽從小是那種媽媽口中“隔壁家的孩子”,小學連連跳級,文化藝術兩手抓,獎狀一大把,16歲時被中戲、北影、上戲同時錄取。

父母為了讓她能走演藝這條路,在童年時期就給予高壓訓練,灌輸“爭第一”的思想。

即使考91分也會被罵或者被打手心。

那時候,鄭爽就開始自卑。就連被同學欺負、被媽媽批評,她能想到的解決辦法竟是“要做第一名”, 或許是在她被灌輸的思想裡,只有成績好才能受到別人尊重,被同學、被老師、被家長喜歡吧?

都經歷過的我們當然知道,現實並非如此。

02 以“愛”之名,完成父母期望

很多父母對兒女的期望,都是希望他們出人頭地,有美好的前程,甚至完成自己之前未能完成的心願。

鄭爽就是在這樣的教育邏輯中成長的。

出名當演員呢,其實是爽媽的夢想。

這是一個典型中國式家庭的悲劇。

父母或將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或者拔苗助長,讓他們承受和年齡不相符的壓力,同時又不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而這種烙印都會在孩子們成年之後慢慢凸顯,比如脆弱敏感,不信任他人,缺乏安全感等等。

03 被動的假性獨立

12歲,鄭爽就被送去成都學藝。

從遼寧到成都,12歲少女,孤身一人背井離鄉,那時候沒有智慧手機,通訊不發達,千里迢迢只為“圓父母的明星夢”。

12歲,青春期正在發育的少女,沒有父母在身邊,養成鄭爽孤僻,自說自話的性格,想說的話只能寫在日記裡。

以至於,在後來的綜藝中,鄭爽看到一群孩子天真爛漫的玩耍,說道“太早懂事的話,其實並不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希望這些孩子能真正擁有很快樂的時光,準備好長大這件事吧。”

04 控制型的“陪伴”,讓她害怕人群

鄭爽身邊沒有朋友,她的路透照片在網上能搜出幾萬條,但每次不是自己獨行就是跟爸爸同行,這麼多年沒有一個朋友。

就像她微博說的那樣,她害怕見到鏡頭,所以她不參加活動,不參加頒獎禮,某次出席了品牌活動,居然是穿著熊本熊出場。

成年後的鄭爽,依舊沒能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她延續著這種矛盾的依戀模式,把自己活成了一個擰巴的“戀愛腦”:

一方面,她把愛情當作生活的全部,自己卻低到了塵埃。

和初戀張翰在一起時,因為自卑選擇整容;

認識胡彥斌後,放下一切工作,24小時圍著對方轉。

哪怕分手了,也要把交往期間的100件小事都寫在書裡,還說“哪怕老了傷了病了,都還是願意照顧他”;

和張恆戀愛後,更是為他開公司、為他懟粉絲。

可另一方面,她明明渴望對方的陪伴,卻總是做出相反的舉動。

有一次,鄭爽坐在車裡一直在看手機、背臺詞,張恆看到鄭爽不開心,想逗她開心,就跟鄭爽講了很多自己小時候的經歷。

可誰知鄭爽根本不理他,依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失去耐心的張恆感覺自己又一次被女友忽略了,一怒之下,摔門離去。

04邊界感,是家庭教育的重點

從上述的點點滴滴,每一個特性,我們可以看出:鄭爽的成長階段,父母對她的影響幾乎都是負面的。

“高度期望、過分溺愛、肆意放養”...

這些都是鄭爽父母冠以愛之名對她的所謂教育,卻影響著她的性格養成。

父母和孩子是完全獨立的個體,他們有權規劃自己的人生。

就像紀伯倫《論孩子》所說:

“你的兒女,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而不是你的想法。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這,也是我們需要明白的:家庭教育的邊界感!

一切沒有界限感的父愛母愛,終將走向傷害。

親子之愛的感人之處,在於父母對孩子日復一日的精心照料和悉心教導;更在於是父母懂得在孩子成長之後適當的放手,得體的退出。

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就是不斷的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12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立青傳:天生是鈣而且演鈣成名?貴人扶持卻反目成仇的當紅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