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一、緣起

鄭爽的事,大家都聽說了。

簡單來說,就是鄭爽和“前夫”張恆正在鬧離婚。二審前夕,張恆爆出猛料:

兩人感情甜蜜,你儂我儂之時,在美國找代孕生育了兩個“無辜的小生命”;

後來,兩人鬧掰,鄭爽一家子就不想要這倆孩子。

爽爸說:“就棄養唄,就棄唄”;爽媽說:就不要了。

爽妹更加乾脆直接:這兩個孩子七個月真的打不掉,TMD,我都煩死了。

這一段爆出的錄音讓所有人都憤怒了——這樣冷漠的語氣,似乎他們在說的並不是兩個小生命,而是家裡的兩袋垃圾,不要了,就棄唄。

一時之間,爽妹口碑崩盤:大家都在罵她,有人罵她以前蠢,現在壞——其實壞是從骨子裡透出的毒汁,讓人不寒而慄。

眾議紛紛。終於在逛完鹹魚之後,爽妹發表了迴應,毫無意外的,大家表示看不懂,好在有熱心網友做了註解。

其實吧,現代管理學有一條最實用的建議就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爽妹一直聲稱自己不用團隊,全靠自己,這下就露醜了吧,平常瘋瘋癲癲也沒啥,關鍵時刻還是這麼掉鏈子。

爽妹大概沒想到,不迴應還好,這一回應,大家罵得更狠了。

二、洗白

據說,風波之後,爽妹首次露面,在眾人詢問“是否決定棄養”時,她沉默前行,身邊的工作人員試圖拍落手機。

這讓人情何以堪?難為很多網友還在為她費心想辦法“洗白”。

有網友鼓勵說:爽妹,別怕,在娛樂圈中,就沒有什麼事洗不白的。

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但網友沒有。

接著,有思維清晰的網友為爽妹提到了各種可嘗試的“妙招”:

第一,水軍洗地,粉絲控評,買熱搜降低負面影響。

這樣的做法大家應該並不陌生,畢竟在爽妹的成長之路上,她的每一步都有粉絲的“加持”,直至今日,還是有很多“粉絲護主”。

長久以來,他們“狂噴濫砸”的主要方向,就是爽妹的直率,那叫一個“真性情”:

綜藝節目上說不錄就不錄,直播中說翻臉就翻臉,拍雜誌說不拍就不拍,放眼望去,整個娛樂圈,還能找到像爽妹這樣真性情的人嗎?

爽爸爽媽都說了,不要孩子,養不起,畢竟爽妹剛買下1.5億的大豪宅,哪還有錢來養孩子。

第二,轉移矛盾。

有錄音?那能說明啥?這是偷錄的,而且可以經過剪輯,這咋能代表著真相?所以,儘快把矛盾轉移到張恆身上,把自己打造成受害者。

咱們家小爽完全是因為戀愛腦,因為深愛張某,這才同意代孕,結果張恆這個渣男竟然出軌,借高利貸,各種險惡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還想用偷錄勒索,小爽心灰意冷之下,這才忍痛分手,不要孩子。

這套路也很熟悉吧,當下參加《浪姐2》的董潔姐姐曾經就用過,一招制敵,差點讓潘粵明翻不了身。

目前爽爸曬出各種證明,怒斥張恆是“渣男”就是這樣的操作。

第三,轉移視線。

如果轉移矛盾成功,大家一定都去罵“渣男”了,但這次有點麻煩,畢竟官媒都點名批評代孕了,所以,還得想辦法轉移下視線。

比如,代孕怎麼了?在娛樂圈裡這就不是秘密,代孕的人那麼多,為啥非得盯著小爽啊?

隨後,看似不經意地點出兩個人名,最後來一個未完待續,這樣,眾人的期待就變成了忙著“催更”,誰還記得爽妹的代孕呢。

這個套路也很熟悉吧?范冰冰事件後,有多少粉絲心痛難忍地表示:為啥就是盯著冰冰呢?她不過是運氣不好……

這基本算是娛樂圈的“洗白三部曲”,爽妹如果靈活運用,洗白一下,絕對沒問題。

畢竟,她的問題,真的是由來已久。

三、根由

這一次,隱忍了很久的張恆率先發難,曬出了孩子的照片,這樣的操作瞬時就收割了一波好感,畢竟很多時候,“得孩子者得天下”。

可是,這樣的張恆,真的就那麼無辜與善良嗎?

從他發文預熱,到後來的第一段錄音爆出,後來又是第二段錄音,在這之後,或許還有更多的猛料。

畢竟,有過親密關係的人,最容易傷到對方,因為他知道你的“死穴”。

那些一生恩愛的人,就在於他知道了這出柔軟的所在,但還是耗盡一生溫柔呵護,不忍下手,那些能夠下手的,要麼是隱忍已久,要麼是真的好狠。

在眾人紛紛指責鄭爽時,也曾有網友質疑:張恆,好狠一男的。

但無論如何,這件事的根由,還在鄭爽和她的家人身上。

鄭爽是如何從當年的“楚雨蕁”變成了現在的又瘋又壞的“惡婆子”?

無論我們是不是承認,在她背後,都是一個家庭教育的失敗。

2歲學習才藝,5歲開始參加比賽,12歲的時候,為了能“出人頭地”,背井離鄉。

在父母眼中,鄭爽並不是一個孩子,而是一棵“搖錢樹”。

爽媽曾在節目中毫不避諱地表示:培養爽妹,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當演員的夢想。

相較而言,爽爸更加“務實”:他憑藉著爽妹的名氣,在橫店開餐廳,在娛樂圈上綜藝,甚至,他拍了電影,實現了自己的大男主夢想。

在這樣的家庭中,沒有享受過別人呵護的鄭爽,自然不知道人與人之間,是需要相互關懷的。

——這也是粉絲們一直對鄭爽能夠包容並且引起共情的原因。

但是,就在被父母的“掠奪”中,已經長大的鄭爽並沒有學會去愛別人,她反而沉溺於“我是受害者”的心理暗示之中,大肆為所欲為,囂張跋扈,直至在娛樂圈中橫衝直撞,惹人煩膩。

可悲的是,那一對作妖的父母,以及來自粉絲們的縱容,讓鄭爽越來越迷失了自己。

在粉絲眼裡,鄭爽只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她的不負責任,發飆失控都是“真性情”;

在行業裡,她沒有演技沒有操守,但有流量,這就成了娛樂圈“畸形的價值”——

情緒不好,就上綜藝上直播,給觀眾看她失控的一面,然後上熱搜;沒有職業修養,就讓她拍粗製濫造的戲,然後上“演技”熱搜;口無遮攔,就讓她去點評一群油膩的哥哥,繼續上熱搜。

“被寵壞”的鄭爽完成了一個人的“異化”,於是,她真的成了“工具人”:

父母沒把她當人,她不把自己當人,同時,也沒有把別人當人。

所以她才會理所應當地認為:孩子不想生就代孕,生下來不想要就不要。

一切事物都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時候,人的基本價值和底線就成了粉末。

這是鄭爽的悲哀,也是整個娛樂圈的悲哀。

19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26年前的《武則天》,古裝劇的巔峰,最脫俗的“徐才人”最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