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電影《斯特凡大公》1977年在中國放映,這也是文革之後,羅馬尼亞電影中首部歷史影片在中國公映。
這部電影讓中國觀眾看到了羅馬尼亞電影裡對宏大場面的營造,讓人歎服不已。
影片裡的戰鬥場面,主要集中在下半部,但對前部的大段的文戲,卻很容易讓對歐洲歷史缺乏瞭解的中國觀眾感到相當的費解,影片裡的那些你來我往的對話場面,究竟表現了什麼?
在羅馬尼亞歷史片中,反侵略是電影裡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而這個侵略者,主要就是奧斯曼土耳其。
從歷史來看,1354年土耳其開始插足歐洲,進入到歐洲的地盤,之後,不斷蠶食著歐洲的邊緣地帶,不緊不慢地向歐洲中心地帶穩步推進。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攻克了君士坦丁堡,這是西方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西方的近代史,也是從這一個時間節點開啟。
而對於中國人來說,近代史開啟的時間點在1840年這個鴉片戰爭爆發的時間。
土耳其人攻下了君士坦丁堡,封住了西方人進入亞洲的通道。
雖然現在很多中國人對土耳其沒有好感,但是從歷史上來看,土耳其人阻擋住了西方人對亞洲的侵入,其功不可沒。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土耳其人在歐亞大陸橋橫生一腳,像象棋中的鐵門柵一樣,封住了歐洲人一直虎視眈眈覬覦亞洲財富與地盤的野心,估計亞洲早已經被歐洲的堅船利炮打得七零八落。
土耳其封住了歐洲人東進的路線,但歐洲人的覬覦之心不滅,此路不通,另走海道,從此揭開了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英國的堅船利炮繞過了土耳其佔領的歐亞大陸橋,從海洋上來到了中國的大陸架,耀武揚威,直接把中國這一頭睡獅給打醒了,從此開啟了中國的近代歷史。
《斯特凡大公》就是表現了土耳其將其戰火的鋒芒,從亞洲推進到歐洲的內陸,一直將戰線延伸到歐洲最大的一個勢力所在——神聖羅馬帝國的眼皮底下。
羅馬尼亞各公國成了率先應對土耳其挑戰的一個“大門與視窗”。
但有意思的是,“斯特凡大公”在歷史上,最先是與土耳其沆瀣一氣的,一直參與土耳其的西進大軍,甚至幫助了土耳其去進攻瓦拉幾亞與匈牙利。這一點,電影作了視而不見的忽略,而強調了電影主人公的正能量的一面。
《斯特凡大公》這部電影表現了羅馬尼亞公國之一的摩爾多瓦與土耳其之間的1475年瓦斯盧伊戰役。
電影裡涉及的幾個國家讓人眼花繚亂,太過複雜,下面筆者圍繞《斯特凡大公》這部電影梳理一下相關的各種勢力的關係。
一、 先看看羅馬尼亞三個公國情況另一部羅馬尼亞歷史影片《勇敢的米哈依》的時代背景在1600年左右,而《斯特凡大公》表現的時間在1475年左右。
兩個電影的時間相差在一百二十年左右。
在《勇敢的米哈依》裡,我們看到羅馬尼亞的三個公國,已經基本成型,這三個公國是:特蘭西瓦尼亞、摩爾多瓦、瓦拉幾亞。
《勇敢的米哈依》中米哈依是瓦拉幾亞大公,瓦拉幾亞又被稱著羅馬尼亞、蒙特尼亞,這些名詞混一起,很容易讓人一頭霧水。
米哈依透過征伐誘降,相繼滅掉了特蘭西瓦尼亞、摩爾多瓦,短暫地統一了三個公國,但他死後,三個公國又恢復原狀。米哈依的統一,實在不能與中國的秦始皇相比,秦大帝採取了一系列同化措施,而米哈依根本沒有能力與時間做到此。實際上,羅馬尼亞歷史上的分分合合,你吃掉我,我滅掉你,一直處於動盪不寧之中,米哈依短暫的統一不過維持了6個月,如此彈指一瞬的時間就被認為是大英雄,叫我們中國人來說,實在有一些難以理解。
在《斯特凡大公》故事發生的時代,羅馬尼亞三個公國,只有兩個公國存在,這就是“斯特凡大公”所在的摩爾多瓦,以及瓦拉幾亞。
另一個公國特蘭西瓦尼亞在哪裡?其實這時的特蘭西瓦尼亞屬於匈牙利,是匈牙利的一部分。
在羅馬尼亞人所著的《羅馬尼亞通史簡編》中寫道:羅馬尼亞區域“自治地區的殘存成為特蘭西瓦尼亞總督轄區本身在匈牙利王國實行自治的原因。”
就是說,匈牙利國王一直控制著特蘭西瓦尼亞,保留著“從大貴族中任命總督的大權”。
據英國學者所著的《羅馬尼亞史》中所述,在13、14世紀,特蘭西瓦尼亞主要是實行一種“公爵領地”制度,“匈牙利人在其上設定鄉鎮,匈牙利國王通過當地的公爵以及王室的高階官員在該地區行使統治。”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特蘭西瓦尼亞是在匈牙利王國名下的一個自治地區,由匈牙利任免的公爵統治。有一段時期,特蘭西瓦尼亞的總督,還兼領匈牙利國王。
匈牙利的地位肯定要位元蘭西瓦尼亞要高,但這個王國命運不濟,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在1541年就消失了,它的土地,被奧斯曼土耳其與神聖羅馬帝國分割,特蘭西瓦尼亞被析出,成為一個自治公國,臣服土耳其。
這樣看來,匈牙利滅亡了,但卻給特蘭西瓦尼亞帶來了出頭露面的機會,成為一個可以與摩爾多瓦、瓦拉幾亞相比肩平身的公國。
這樣,到了1600年左右的米哈依時代,這個特蘭西瓦尼亞就成了電影《勇敢的米哈依》中米哈依的最主要對手。
特蘭西瓦尼亞地區歸屬至今仍然是羅馬尼亞與匈牙利之間國家關係緊張的一個重要原因。畢竟,它曾經是匈牙利的一部分,匈牙利在後來複國後,對這一塊曾經屬於它的土地肯定念念不忘,而二戰期間,特蘭西瓦尼亞也曾經屬於匈牙利。
這樣,在《斯特凡大公》故事發生的年代,東南歐存在六個國家:奧斯曼帝國、匈牙利王國、威尼斯、拉古薩、摩爾多瓦,以及瓦拉幾亞。拉古薩相當於現在的克羅埃西亞(據《羅馬尼亞史》記載)。
這六個國家中,羅馬尼亞三個公國佔據了二分之一,可見,土耳其要進軍歐洲,必然要碰到羅馬尼亞的諸公國。
這就產生了羅馬尼亞公國與土耳其人之間的衝突與戰鬥。
二、《斯特凡大公》中的人物關係情況在《斯特凡大公》中,出現了斯特凡大公的皇后,名叫瑪麗亞。
她出生於克里米亞汗國,是斯特凡大公的第二位皇后。
斯特凡大公的第一位妻子是基輔大公的妹妹埃弗多恰,1463年結婚。斯特凡大公生於1437年,結婚時斯特凡大公26歲。這位皇后去世於1467年,留下一子一女。
第二位皇后是1472年與斯特凡大公結婚的,相當的年輕,此時斯特凡大公已經35歲。在電影裡有表現斯特凡大公與這位皇后一起去看孩子的場面。
在電影裡表現的這場戰鬥2年後即1477年,這位皇后去世,她與斯特凡大公共同生活了五年。
在電影裡,這位皇后對拉杜夫人及她的女兒被扣留在摩爾多瓦懷有戒心,並告戒斯特凡大公不要與她們母女見面。
當斯特凡大公問是什麼原因的時候,皇后提到了外面的風言風語。
這暗示著皇后對這兩個母女與斯特凡大公之間的曖昧關係已有所察覺。
實際上,拉杜夫人的女兒沃伊基策日後的確成了斯特凡大公的第三任皇后,結婚時間是在電影裡的瓦斯盧伊戰爭之後的1478年,此時瑪麗亞皇后已經去世,斯特凡大公續娶杜拉夫人的女兒的障礙已經不存在。
在影片裡,我們可以看到拉杜夫人憂心忡忡,而她的女兒,則天真爛漫,對斯特凡大公滿眼都是崇拜之情,還向斯特凡大公提出請求,也想跟著斯特凡大公到前線去,被斯特凡大公拒絕,電影由此暗示,這個妙齡少女打心眼裡已經釋放出滿滿的愛意,這為她日後嫁給斯特凡大公作了鋪墊。
她與斯特凡大公生有一子,日後繼承了斯特凡大公的王位。
拉杜夫人本是羅馬尼亞三個公國中的瓦拉幾亞的拉杜大公的王后,按電影裡的說法,這拉杜與土耳其勾勾搭搭。斯特凡大公說他是“蘇丹的奴才,他卑鄙無恥,迫使我出兵兄弟的瓦拉幾亞,在布加勒斯特另立君主,讓他和我並肩作戰,反對奧斯曼的侵略”。
斯特凡大公把拉杜抓了起來,把拉杜的夫人當作人質,在影片裡,拉杜夫人對丈夫拉杜也缺乏好感,後來拉杜死去,斯特凡大公還下命令告訴拉杜夫人。
可以看出,當時羅馬尼亞那個範圍內的幾個公國,相互之間完全是靠武力說話,誰武力強大,就可以剋制住對方,看不慣對方的君主,直接開出大軍,把對方對廢了,而另立自己滿意的君主。
斯特凡大公廢掉拉杜的理由,是因為拉杜與蘇丹狼狽為奸,但是斯特凡大公在最初當政的時候,也與奧斯曼土耳其關係密切,幫助土耳其去攻打其它的鄰國。
所以,《斯特凡大公》對斯特凡大公作了拔高性處理,把他塑造成一個單純的應對侵略者的民族英雄,但實際上,可以看出,斯特凡大公對於別國來說,他也在干預他國的內政,一言不合,就大兵出動,廢了人家的君主。
而這種誰有武力就有說話權的方式,幾乎就是歐洲那些小國的不謀而合的生存模板。
三、《斯特凡大公》裡的波蘭段落情況在斯特凡大公的時代,羅馬尼亞公國周邊有三強,分別是:匈牙利王國、奧特曼帝國、波蘭王國。
匈牙利王國支援羅馬尼亞三個公國中的特蘭西瓦尼亞,很多時候,匈牙利的國王,直接兼了特蘭西瓦尼亞的君主,所以,在《羅馬尼亞史》裡,可以看到,那時候的南歐的六個國家中就看不到有特蘭西瓦尼亞的存在,因為特蘭西瓦尼亞就在匈牙利的勢力範圍內。
斯特凡大公的祖父亞歷山德魯於1400——1431年在位,他去逝之後,幾個兒子爭奪王位,城頭變換霸王旗,朝為君,暮為臣,混亂不堪。斯特凡大公的父親是私生子,在匈牙利國王揚庫的支援下,趕走了同父異母兄弟彼得·阿隆,登上了摩爾多瓦的君主之位。彼得·阿隆不甘心失敗,在波蘭的支援下,害死了斯特凡大公的父親,重新奪回王位。
斯特凡大公不得不隨著曾經是瓦拉幾亞公主的母親,逃到了瓦拉幾亞,寄人籬下。
瓦拉幾亞也不安穩,這裡也被各種外來勢力犬牙交錯地穿透著與作用著,使王國動盪不寧。著名的吸血鬼原型弗拉德·德古拉1456年登上王位,看樣子,他對逃難在他的國家的斯特凡大公頗有好感,他當政的第二年,也就是1457年幫助斯特凡大公,用六千軍隊,殺到斯特凡大公的母國,趕走了在臺上的彼得·阿隆,斯特凡大公由此成功上位。
大致是1461年,瓦拉幾亞的大公弗拉德·德古拉反叛土耳其,反叛的標誌,就是拒絕進貢。日後,勇敢的米哈依反叛土耳其的時候,還是用的是這一套路。
土耳其自然不容反叛者,派出大軍,把弗拉德·德古拉趕下臺,而把弗拉德·德古拉的親兄弟拉杜扶上了王位。這樣,當了6年國王的德古拉於1462年被趕下了臺,逃到了匈牙利,被匈牙利關在布達的牢房裡達14年。這就是日後聞名遐邇的吸血鬼的原型,其實他的命運還是挺慘的。蹲在牢裡他在想什麼?他肯定想到,當年是他把斯特凡大公送上了摩爾多瓦的王座,可是這位老兄在哪裡呢?
斯特凡大公果然沒有忘掉對於他來說有著救命之恩的弗拉德·德古拉,在電影裡表現的戰爭之後的1476年,斯特凡大公協同匈牙利把德古拉扶植上了瓦拉幾亞的君主。
傳聞中說德古拉比較殘酷,主要是他對土耳其的俘虜採取了用尖樁刺死的酷刑,令人毛骨悚然,很容易就把他附會成噬血成性的惡魔。他用的那種酷刑,其實在羅馬尼亞電影《達基亞人》也表現過,影片裡的國王信奉一種巫術,讓自己的兒子從高處摔下帶有尖刺的木板上,人體被穿刺而過,看上去慘不忍睹。所以,當時的羅馬尼亞領導人認為《達基亞人》表現本國人太過殘酷,對這部影片很是厭惡。但由此可見,這種日後被德古拉發揚光大的尖樁穿刺的酷刑,在羅馬尼亞的歷史上有著悠久的傳承。
德古拉被稱為“穿刺者”這個令人不寒而慄的綽號的原因,也是緣於他在處死對手時的毫不留情,手段殘忍。
不過,羅馬尼亞人卻因為他曾經抵抗過土耳其人,而認為他為國家統一作過貢獻,稱他延緩了土耳其對羅馬尼亞諸公國的統治至少七十五年以上,把他看成是民族英雄,與吸血鬼的汙名完全唱了對臺戲。
德古拉的這個弟弟拉杜,成為瓦拉幾亞的新大公。他在《斯特凡大公》裡,被指斥為投靠土耳其,憑著這個理由,斯特凡大公於1473年,也採取干預手段,大軍開進了瓦拉幾亞,把拉杜給廢了,擁立拉約特·巴薩拉布為君主。
這個拉約特·巴薩拉布由斯特凡大公扶持上來的,本應該對斯特凡大公感恩戴德才是,但後來,他再次背叛斯特凡大公,於是斯特凡大公再次用武力說話,這一次,他把當年扶持他登上摩爾多瓦的德古拉恢復了王位。也算是投桃報李,報答了當年他成功上位的重要支持者。
不過,德古拉僅僅登位一個月,拉約特·巴薩拉布在土耳其支援下捲土重來,殺掉德古拉。斯特凡大公豈甘自己的意旨被人否決,於是再次興兵,廢掉了拉約特·巴薩拉布。就這樣,羅馬尼亞的三個公國之間不斷重演著拉幫結派、武力互動、干涉內政的權力的遊戲,這種遊戲,有內部的小迴圈,更有外界的大交鋒,大娃套小娃,牽一髮動全身,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如果不是對這些歷史感興趣,根本搞不清你來我往的政權更疊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而斯特凡大公取而代之的摩爾多瓦前大公彼得·阿隆逃到了波蘭,伺機復辟。在電影《斯特凡大公》中,彼得·阿隆已經被除掉,但他的餘黨還在,電影裡表現了彼得·阿隆當政時的國璽大臣米胡與他的侄子,在波蘭暗中密謀,伺機殺回國內。
後來斯特凡大公派出自己親信、吉德里家族中的席苗恩,來到了波蘭,把米胡從波蘭抓了回來,徹底地掃除了前大公的勢力,這樣,斯特凡大公終於把國內的反對力量給掃清了,可以專一地應對與土耳其的戰鬥了。
吉德里家族的五個兒子
《斯特凡大公》前半部分,主要是表現斯特凡大公掃清各種勢力的宮闈鬥爭,在完成了廓清妖霧的鬥爭之後,電影表現了一場氣勢磅礴的戰鬥場面。這也是《斯特凡大公》當時給予中國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相對於相當單純的戰鬥場面,電影裡作了鋪墊的宮庭鬥爭,才是《斯特凡大公》電影耐人尋味的景深所在。透過這些複雜的交鋒,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歐洲的現實圖景,而今天我們仍然會在巴爾幹地區看到這種相互牽扯著的熱戰與冷戰鋒芒在暗中角力,可以說,歐洲最有趣味的歷史恰恰在這些讓人看得天昏地暗的地段,從這個意義上講,《斯特凡大公》提供給我們一個鳥瞰歐洲歷史的獨一無二的視窗,遠比站在英國、法國、德國、俄國角度看歷史那麼大而化之來得更有複雜的縱深與內質。
延伸閱讀:
- 羅晉唐嫣結婚4週年,男方被曝與張慧雯互相壓腿,舉止親密引爭議
- 劉雯穿低胸吊帶裙現身,氣場強大碾壓一眾明星,瘦到胸前骨頭凸出
- 張翰亮相網紅直播間被嘲跌份,其實他本人也不想去,但不得不配合
- 口紅對女人有多重要?塗不塗口紅區別竟這麼大?難怪女生愛買口紅
- 群星為楊冪、許凱新劇《愛的二八定律》打call,網友:期待值拉滿
- 恭喜!香港知名靚模郭思琳剖腹產下7.2斤重男嬰,丈夫激動到飆淚
- “不火是罪”甦醒:曾在說唱節目被後輩打壓,對方多次嘲諷穩輸!
- 知名歌手因癌去世,年僅36歲,曾公開表示吃檳榔而患上口腔癌
- 硬糖少女303成員近況:趙粵將從SNH48畢業,劉些寧新劇剛殺青
- 成龍39歲的兒子官宣復出!公開的露面狀態回春,滿面笑容心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