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影片《局內人》是一部影射當代韓國社會、財閥控制政治和輿論的電影。影片2015年11月上映後,引起巨大反響,據說有五分之一的韓國成年人觀看過,影片獲得第37屆韓國電影青龍獎中的最優秀作品獎和最佳男主角獎,第53屆韓國大鐘獎中的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和最佳男主角獎。
電影講述的故事並不複雜。黑道分子安尚久為發展勢力,獲得公權力庇護,攀附了政治掮客——主流媒體《祖國日報》的主編李江熙。經李江熙引薦,安尚久成為總統競選人姜畢宇以及大財閥未來汽車會長吳延秀的“鷹犬”,他透過威脅、恐嚇、綁架等暴力手段,打砸基層投票站,阻礙其他競爭者競選,幫助提供性賄賂以及打壓工會抗議活動等行為,目的是為姜畢宇拉票。
政客在黑道打手和財閥“政治獻金”的幫助下,打壓對手,獲得競選經費和優勢,掌握國家權力;財閥用“政治獻金”方式扶植自己的“政治代言人”,謀取資源和壟斷經濟,獲得鉅額非法利益;政客借權斂財,滿足物慾和肉慾。安尚久則得到公權力庇護,地盤不斷壯大。
後來,安尚久偶然獲得了未來汽車向新政黨總統候選人姜畢宇提供“政治獻金”的資料,他將資料備份留存,以求在姜畢宇登上總統寶座之後獲得更大利益。但是,安尚久錯誤估計了自己的地位,招來了橫禍,不但被斬斷一隻手,還被趕出局。心有不甘的安尚久決心報仇。恰巧,沒有後臺背景的檢察官吳章勳,希望透過偵辦要案出人頭地。機緣之下,兩人聯手,共同走上了扳倒財閥和政客之路。
其實,無論一部電影、電視劇還是一部小說,觀眾說它好,往往是它引起了觀眾內心深處的共鳴,觸及了人們心靈深處的東西。《局內人》之所以在韓國引起強烈反響,就是因為深刻揭露了韓國政壇及社會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也表達了韓國廣大觀眾對社會亂象的一種憤慨態度。
影片中,許多人都在追求或利用權力。什麼是權力?權力,權為衡器,權力,是平衡的力量、平衡的能力。廣義的權力是指某種影響力和支配力,狹義的權力指國家權力,即統治者為了實現其政治利益和建立一定的統治秩序而具有的一種組織性支配力。
權力的客觀目的在於影響和制約他人的價值來為自己的生存與發展服務,因此,權力是一種客觀的、間接的價值形式,它必然會反映到人的主觀意識之中。
影片中,未來汽車逃避競選經費監管,向新政黨總統候選人姜畢宇議員投入了大量非法助選資金,未來汽車的吳會長甚至在私人別墅內舉行“性派對”,藉助黑幫控制的演藝集團裡的女藝人向姜畢宇進行性賄賂,以拉攏感情。未來汽車之所以投資姜畢宇,是因為吳會長認為“姜畢宇更聽話”,姜若當選,能為未來汽車輸送更多非法利益。
商業競爭是殘酷的,有些商人認為,如果沒有權力,財富就永遠不能出人頭地,永遠不安穩,所以商人為了保衛他的財富成果,往往想依附權力,或控制權力。利用權力換取最大利益是他們的一種手段,而這種手段違背市場公平競爭原則,對於社會有著極強的危害性。根據社會契約論裡的觀點,公權力是每個人讓渡給國家的一些權力的總和,公權力有著公共屬性,是為廣大人民服務的,而商人控制權力是為自己謀取私利,這肯定與社會不能相容。
權力有著非常明顯的主觀意願的表達。由於領導才能和道德品質的不同,權力的使用將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對於貪汙腐敗的官員來說,權力是他們擄取利益的資本,而對於公正無私的官員來說,權力是用來造福群眾、服務人民的工具。
有人認為,只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接受大眾的監督,媒體有自由報道的權力,腐敗問題就應該不會成為社會的主要問題。但是,電影中原本應該監督政府依法行政的媒體代表、《祖國日報》主編李江熙卻充當官員與商人之間的掮客,在政商勾結中大肆謀利,借用媒體煽動大眾情緒,為腐敗政客和財閥發聲,甚至操縱輿論干擾司法。這時候的法律,成了權力與媒體合謀的犧牲品,他們不僅戲弄了真相與正義,更是對公正的蹂躪與踐踏。
唯一讓觀眾得到安慰的是片中的檢察官,他為了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窮追不捨,最終伸張了正義。劇中的檢察官有這麼大的權力是有原因的。韓國的檢察官由總統任命,其資格不隨總統換屆而改變,檢察官對於自己負責的案子獨立偵查、獨立判斷並作出決定,上司不能更改檢察官的決定,所以韓國檢察官被稱為“刑事犯罪偵查之王”。
其實,司法人員的權力與政府官員的權力本質是一樣的,只不過有了一層法律的外衣,但正因為有了法律的這層外衣,才更具有危害性。人們常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讓群眾知道司法人員也在犯罪,讓他們知道法律也在欺騙他們時,或者有司法人員披著法律的外衣而任意踐踏法律,他們就不會相信世上還有公平這回事了。所以說,司法人員的權力比起政府官員的權力所要負的責任更大。如果司法人員腐敗,以法治之名去踐踏法治精神,這就是哲人說的“汙染了水源”。
公正是人們的永恆追求,弱肉強食是叢林法則,不適用於現代文明社會,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一書中指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它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要想權力不被濫用,就需要用法律來制約。
法律是基於多數人的利益訴求和社會發展要求而設立的,法律與人民利益和社會發展要求有著內在的一致性,強化公民對法律過程的參與,教育廣大人民群眾依法辦事,減少其對權力的依賴,是廣大司法工作者的責任與義務。同時,要使法律真正有力量、有權威,關鍵還在於法律必須得到權力的支援和尊重。權力如果在法治的軌道上行使,便可以造福人民群眾,如果在法律之外行使,則必然禍害國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