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原創科幻電影《末日激戰》(Outside the Wire) 近日上線,這部電影將時間設定在2036 年,無人機、機器士兵與生化科技的突破讓現代戰爭的樣貌產生微妙轉變,一名冷靜自制的年輕無人機駕駛,被派駐任務趕赴東歐前線,與一名具有人性的生化科技軍官合作執行秘密任務,阻止核彈被恐怖份子掌握,進而保衛美國國土安全。
以漫威電影「獵鷹」一角開創事業高峰的好萊塢演員安東尼麥基,近期開始監製並主演數部與不同平臺合作的電視電影,《銀行家》在少數戲院限量上映並由Apple TV+ 獨家釋出,科幻電影《少女地球守護者》與本片《末日激戰》則與Netflix 合作。《末日激戰》的可看之處是麥基在部分時刻顯現的明星魅力,與《疾速特攻2》特技團隊Georgi Manchev、Dian Hristov 等人的動作編排合作,讓麥基看來確實有成為一個動作明星的天賦。遺憾的是,電影除此之外少有優點,曾經執導《邪惡》與《1408》的瑞典導演麥克哈夫斯強已經久未有佳作問世,在本片也看不出個人性格。
《末日激戰》最讓人困惑之處,是一種濃厚的拼貼組合經驗。身為一個觀眾,我沒辦法真正理解這個故事關於什麼?它的戲劇張力鼓勵我把注意力擺向何處?它又到底想要透過哪種型別風格與敘事去達成娛樂效果?在許多情況下,風格與型別敘事的拼貼可以達到讓觀眾驚喜的效果,但在這部電影中,它大多時候只是讓人因為無法理解而惱怒。
從故事背景來看,電影設計一位對生命價值過於冷淡的外勤菜鳥,跟性格鮮明並行事果斷的生化軍人合作。這個組合讓人直覺想到安東尼法奎執導的經典警匪電影《訓練日》,伊森霍克飾演的菜鳥警員要與老練且道德立場模糊的資深警官(丹佐華盛頓)合作。事實上,《末日激戰》的情節發展大致雷同,但歸咎於拙劣的劇本寫作,兩位主角並沒有真正的道德爭論,他們的立場與價值觀衝突大多時候被一些奇怪的煙霧彈設定轉移焦點,諸如核彈危機或人工智慧安全機制等等。
此外,電影中試圖加入一些當代科幻電影感興趣的酷東西,無人機、機器士兵、生化科技等等。現代無人機戰爭對士兵的心理影響可參照《善意殺戮》,連帶傷害的道德議題可參照《天空之眼》,機器士兵的設計風格讓人想到尼爾布洛姆坎普的科幻電影;生化半機械人,科幻電影從不缺這類想像。簡要的總結是,這裡沒有任何我們沒看過的東西。
在軟性的科幻氛圍上,《末日激戰》有時候嘗試在室內外都使用一些帶有疏離與神秘色彩的黃色光線;但也有時候,布達佩斯的實景拍攝場景讓它像是現代戰爭電影,訴求實景的自然光線與主觀投入。
電影的近身格鬥與跑酷,則表現類似諜報動作電影的寫實氛圍,但一轉頭我們卻又看到一堆機器士兵用火箭槍炮互相掃射;在還沒會意過來之前,麥基已經用一種熱身的方式在螢幕上高速奔跑,演出類似美國隊長的高速奔跑與超級英雄能力。
別誤解我,我向來喜歡低成本動作電影的粗糙與直率,但《末日激戰》更多時候像是把一堆大學生聚在一起,交出一份每個人都寫上一兩段的期中團體作業,故事裡的角色們像是(字面上意義的)機器一樣枯燥地講著沒有意義的對白。基於我對動作電影的喜愛,我需要表達這種不滿,它就像是用來塞滿頻道的糟糕填充內容,缺乏一些真實的情感,還有吸引我們在未來仍會持續談起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