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裡,出現過不少翻拍式的電影。有些是直接翻拍的,像幾年前的《英雄本色》、《追捕》。這類電影,在“老經典”的光環下頗有爭議性,但至少票房的成績還是不錯的。
還有的《沐浴之王》與《情聖》這類的,其核心架構出自於80年代的經典美國電影《落水姻緣》和《紅衣女郎》。這類電影有老電影的“骨”,新故事的“肉”,但依然被觀眾所詬病,票房有了,但口碑不好。
這裡就引出了一個新的話題,“現在的電影劇本已經枯竭了嗎?”,從這幾年來看,有太多的“冷飯”電影出現,這不得不讓人覺得,那些編劇開始“犯懶”,只會以前的劇本來一改再改。
事實上,把“再創作”稱為“犯懶”是有失偏頗的。因為有很多翻拍的電影,早已經和以前那些經典完全兩樣了,也可以說這是那些翻拍電影,正在塑造新的經典。
作為一部合格的翻拍片,首先需要一個好的劇本故事。如果說本來有著成名小說的“加持”,翻拍就完全不成了。像史蒂芬.金的小說《閃靈》和《小丑回魂》。這兩部電影能成為“名片”,要得益於小說原作的出色。
史蒂芬金的小說中,含有大量的細節橋段刻畫,這使得在改編成電影劇本的時候,有了現成的分鏡內容。不需要導演和編劇花上大量的時間來重新制作。只要讓演員表演到位即可。所以《閃靈》這部電影到後來翻拍成了“電視劇”卡司,照樣獲得了較好的口碑。
2017年和2019年的新版《小丑回魂》,更是翻出了特色,雖然新劇中淡化了主角之間之間的羈絆,但增強了各個角色成長曆程,詮釋了每個人對恐懼意識的不同理解。整部電影圍繞著“什麼是恐懼,如何來克服”展開,並對“童年陰影”這個心理學名詞做了詳細的剖析。讓觀眾看到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故事演繹,締造出新的經典。
電影翻拍除了對老故事的另一中解讀,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換一種概念,以此來“重啟”故事。這樣的方式相對有些“冒險”。因為很多經典電影在觀眾的印象中根深蒂固,如果以另一種概念來講故事,觀眾不買賬的話,就很容易“翻車”。
新線影業的翻拍的《鬼娃回魂》與環球影業重啟的《隱形人》屬於這類的成功案例。這兩家電影公司熱衷於對老IP進行大規模的“魔改”。
《鬼娃回魂》是新線影業的“老品牌”,老版的電影是一部“靈異類”電影。但如今市場上這類電影已經不再“吃香”,於是新版的《鬼娃回魂》改了了AI人工智慧“暴走”的故事,弱化了一部分驚悚成分,加入了探討家庭教育和高科技產品濫用的主題。這樣的一個故事設定,讓觀眾不禁驚呼“原來驚悚片可以這樣拍”。
環球影業的《隱形人》更是將“如何面對家暴”的話題,融入了翻拍電影之中。,“家暴”本是一種隱形於社會之中的暴力,新版《隱形人》一改早期講述科學事故的內容,將隱形人與家暴聯絡在一起,揭露了各種家暴所帶來的隱患,讓觀眾進一步能聯想到平日的生活,從而產生共情感。
不同的導演對同一個劇本的理解能力不同,老電影的翻拍,有水平的導演會將其中的“老梗”加以完善和填補,進而讓這些電影煥發出新的活力。使得觀眾在觀影之後,出現“哦!原來這裡是這麼來解釋的。”如釋重負的驚歎,這也就是翻拍電影的魅力。
但也有那些“不明所以”地翻拍的電影。這其中也可能是導演對老電影的理解能力有限,或者只想著在其中裝入太多的“新元素”,而忽略了原有的故事結構。這樣就使得一部曾經很經典的電影變成了“尷尬”的存在。
環球影業幾年前翻拍的《木乃伊》,論製作與演員陣容都是一流的。但是導演的野心太大,本來應該主打埃及元素的電影,卻加入了太多的其它元素,導致了《木乃伊》中的主角怪物戲份被精減,最後成為了一部不倫不類的電影。
所以說翻拍電影講究的是“質”而並非“量”,否則有老版電影珠玉在前,後者一旦沒有拍出新意,那肯定會遭遇觀眾的“討伐”,落得個吃力不討好的下場。有時候,為了保證電影質量,導演保留了前代的故事指令碼,完全呈現一種“老酒新裝”的態勢,也可以成為一部全新的經典。
所以,對電影的翻拍,本ID還是十分支援的,當然也建議大家能夠以對待新電影的態度去觀影;相信大家在觀看之後會得到完全不一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