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對於這部電影,其實是有點小期待的。

張震、懸疑、科幻,都是感興趣的部分。

但看過之後,心情有些複雜。

一方面,感覺很多設定很荒謬,經不起推敲,儘管時間設定在近未來(距離現在十幾年後),但還是覺得很懸浮。

另一方面,又為導演在“人的大腦”這個部分的探索和延伸,深感嘆服。

看得出,所有懸疑、科幻等技巧性的外殼,都在為同一個核心服務,那就是“情感”。

親情、友情、愛情。

為了那個你愛的人,可以付出到怎樣的程度,不到那個節點,你永遠都不會知道:

那些所謂底線、原則、社會規則,還在不在?

你不會知道,自己會陷入怎樣的一種偏執。拿任何自己擁有的,或是能夠去掠奪的,當做籌碼去做出交換。

這部電影打動我的,不是那些炫技的場景,而是關於生老病死,那些觸動人心的部分。

理性與感性

理性的人,會基於現狀,做出理智分析和判斷,然後透過合理的邏輯推導,得出一個最優解。

感性的人,“應不應該”會讓位於“需不需要”,客觀利弊會讓位於情感需求。對於同一件事,他們會更遵從於自己的內心,來做出判斷和選擇。

毫無疑問,理性是推動這個世界有效高速運轉的剛需;但與此同時,感性是人之所以為人,有血有肉有溫度,區別於動物的重要部分。

當然,違背原則、觸犯法律是不對的。但是,一個感性的人,在緊要關頭就是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不是應不應該,而是需不需要。

理性與感性的碰撞,利弊與情感的較量,戲劇張力、矛盾衝突,會讓你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深吸一口氣。

是的,後勁挺大。

張震

張震很帥。

但不是那種陽光的帥,而是有些頹廢、喪、摸不著頭腦。

他那張幾乎沒有明顯情緒變化的臉,會讓你搞不清他在想什麼,但也恰恰因為這個,讓他顯得很與眾不同。

張震不太適合那種過於單薄的角色,畢竟在十幾歲,就出演了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男一號。

過於簡單的角色,凸顯不出他的演技。就像是學霸和學渣一起做1+1等於幾,怎麼顯示出學霸的智商優勢?

為演好這個角色,張震瘦了20多斤(他本來就不胖),無論體態、神態,還是面板狀態,都完全是一個癌症晚期病人的樣子。

看他出演的電影,《停車》、《繡春刀》、《無問西東》,基本都是這一款。

人物性格飽滿,心理層次豐富,一眼看不透,越品越有味。

像是《無問西東》,這裡面的幾個人物,基本都沒有太多的疑點需要解讀,無非就是人性的複雜和命運的無常。

但張震飾演的這個張果果,就很有看頭。

因為他對這個角色的處理,有很多留白。

畫畫和文字,都需要留白。但能不能留得巧妙和高階,是個技術活兒。

這點上張震很厲害,倒不覺得是他刻意為之,而是自帶這種氣質,然後透過一定的表演技巧,將這個部分代入到所塑造的人物角色中去。

有些人,就是天生的演員。

同款還有張孝全、戴立忍和凱文.史派西。都是適合塑造複雜人格,展現豐富心理層次的好演員。

張鈞甯

作為演員,張鈞甯不太行。

臺詞很不過關。聽她說話,就像是小學生在讀課文,很認真也很呆板,斷句還常常斷錯了地方。

想當年,看《最美的時光》,就覺得這部劇之所以能火,完全是因為有鍾漢良。

說他一個人拯救了一部劇,也不誇張。

四個主角,仨不給力。

艾利克斯,那可是從華爾街回來的精英,但賈乃亮演的,就像是個霜打的茄子;麻辣燙,蘇曼的閨蜜,矯揉造作地只想讓人快進;

蘇曼,就是張鈞甯演的這個,本來是個很討喜的角色,敢愛敢恨,性格明朗,但讓她演的也只想快進,但又一想,快進就看不到鍾漢良了(一大半都是他倆的對手戲),還是忍著看吧。

一個好演員,能把綠茶演得不討厭;一個差演員,能把可愛少女演得像綠茶。

這幾年,張鈞甯演了不少戲,但真沒多少長進。不出意外的話,可能也就這樣了。

好在,她有優勢。

顏值高、氣質好,而且是那種長期鍛鍊的活力型,看上去比較舒服。

故事&萬能鑰匙

看《緝魂》,讓我想到了《萬能鑰匙》。

我想,導演在內容創作上,應該從這部電影中獲取了靈感。

兩個相愛的黑人奴隸,在數百年間,透過巫術和移魂術,佔用他人年輕健康的身體,將自己和愛人的關係,或戀人、或朋友、或姐妹兄弟,不斷延續下去。

這兩部電影的核心有些相似,那就是如果你被困於某種執念,就會為此付出代價。

這種執念,可能是對於某個人或某種思想的極度信任;也可能是對於某種事物或某個人的極度渴求,為此,願意用其他維度的任何利益來進行交換。

有時候,執念能成就一個人,但也能毀了一個人。

而且,兩部電影,在一些小動作的設定上,也非常相似。

比如說,張震撫摸張鈞甯眉心,手指放在她的嘴角做笑臉,這些設定都是在為角色移魂後做對照。

畢竟外形、身份、甚至是性別發生變化之後,再讓觀眾辨認出這是同一個人,難度還是挺大的。

所以,這些小動作會幫助到你。

《萬能鑰匙》中,也有這種設定。最後,女主被移魂之後,坐在椅子上翹著二郎腿抽菸的動作,就跟會巫術的女主人一模一樣。

看到這裡,觀眾就知道。又一個受害者誕生了。

我想導演並不是想進行某種思想的輸入,或是某種是非判斷和價值批判,而是想借此引發思考: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科技的飛速發展,讓很多不可能成為了可能。

在這個什麼都可以被精準細分、資料量化的時代,情感這個部分,是仍然作為剛需的存在,還是隻能當作一道配菜。

這直接決定,當我們在做出選擇的時候,是更基於內在情感的需求,還是客觀實際的考量。

或者說,我們是更像一個活生生的人,還是一個龐大機器上的微小零件。

《緝魂》有不足,但後勁很足。四星推薦,可以去看。

初中英語老師,11歲男孩媽媽;

讀書達人,每年閱讀書目100+;

電影狂人,每年貢獻票房2000+

心理學感興趣,小毛頭hold得住;

人類靈魂的小裁縫,擅長自黑的不辣媽

23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看不見的客人》:看得見的結局,看不透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