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想必,大家已經都知道鄭爽的大瓜了。

隱婚、代孕、棄養,每一個關鍵詞都讓人聯想不起“純真小仙女”。

孕期7月,只想著趕緊把小孩“解決掉”;

孩子誕生後,滯留美國,面對嚴重的新冠疫情,但母親只想著讓父親簽證過期後,倆孩子自生自滅。

恍然覺得,剛看了一部年度恐怖大片。

然而,事件曝光後,鄭爽絲毫不解大眾的憤怒點,用一段長文迴應:“我真是傳說中那種大傻丫頭”,而小號則發表情包“傷害人你真有一套”

在綜藝節目當中,鄭爽曾經到寵物店詢問,是否能把自己的寵物狗牙齒磨平。

因為長期被輾轉寄養在不同的朋友家,所以,這隻寵物狗才充滿不安感,有明顯的攻擊性。

然而,她不會思考自己的責任,只因為想順自己的心意,就可以不管不顧是否虐待寵物。

而此次,她不管不顧的物件從狗,變成兩個小孩。

可雲瘋了還知道到處找自己的孩子,但爽妹子游說張恆棄養卻說:“我們做了一件好事。”

01

無人收貨的寶寶們命運堪憐,好一點的能進入福利院,期待遇到好心人領養。

如果命運悲慘,誕生在不合法機構當中,很有可能被“化整為零”,當做器官供體源。

印尼有個設計師,製作出一款售價5000美元的“人骨包”,專家看過照片後,幾乎肯定是用人的脊椎骨製成。

張恆那條引發了全網熱搜的微博裡,有一張兩個孩子的照片。

兩個孩子穿著恐龍服,懵懂可愛,但讓人覺得很心疼。

此時,ta們尚且不知世事,有父親的陪伴,然而,總有一天ta們會長大,能夠明白髮生的一切,明白自己和什麼樣的命運擦肩而過。

面對母親顯而易見的厭棄,兩個孩子會做何感想?

不被期待降生的孩子們,會有怎麼樣的人生?

美國家庭研究會的一項調查,能夠幫我們解答這個問題。學者Henry David找到400多位“不想讓孩子生出來”的母親——

和我們的法律法規不同,當時的捷克,母親如果想要墮胎,需要獲得許可。學者們找到的這些母親,她們雖然提出墮胎申請,但是訴求被駁回,不得已把孩子生了下來。

雖然400多位母親同意參與實驗,但因為每個孩子都需要找到一個和自己各方面條件都相似的小孩當作對照,所以到最後只有220個“不被期待降生”的孩子參與到了研究。

220對孩子,每一對孩子都有同樣的年紀,同樣的家庭社會階層,父母的婚姻狀態相同、受教育水平相似,唯一不同的是,映象孩子是在父母的期待中降生。

經過35年漫長的追蹤,學者們目睹、對比了這些孩子們的變化。

實驗表明:這些不被期待降生的孩子們,即便是一出生就具備了最好的社會經濟條件,但是“不被母親期待降生”對ta們的心理狀態產生嚴重的影響。

02

在剛出生時,這些不被期待的孩子們,體重、身高等等,生理上與另一組沒有明顯差異。

不過,母親們對待孩子的態度大相徑庭。不想要孩子的母親們態度明顯冷漠,很少、甚至完全不願母乳哺育孩子,更不要說主動的擁抱和用心的陪伴了。

① 9歲

在9歲時,兩組的孩子開始出現細小的差距。

不被期待組的孩子,學校各科的成績差距和另一組都不大,唯獨國語一門課遠遠落後。在語言表達能力上,ta們明顯是落後的,對於細微的語言表達時常會感到困惑。

而這時候,ta們在社交上也逐漸出現細小的問題。和映象組比起來,這些孩子們想要和別人交朋友,但卻更容易被拒絕。

而在老師、母親給孩子性格打分的環節,這些孩子的老師和母親都打出非常低的分數——都覺得這些孩子們“不討喜”。

② 15歲左右

到了青春期,兩組孩子的差距幾乎“肉眼可見”了。

原本只是語言表達能力的差距,到了青春期就已經擴大到所有科目,來自老師們的評語也變得越來越差。

這種差距並不是來自於智商,也和可獲得的教育資源無關,更多的是來自於日積月累的失望和自暴自棄。

在這個時期,不被期待組的很多孩子決定輟學,早早地進入社會。而映象組當中,即便是家庭條件比較差的家庭,也多數選擇繼續讀書。

這些孩子們都已步入成年,開始有能力為自己做決定。學者們詢問了ta們對自己生活的滿意度。不被期待組裡,認為自己“生活還算不錯”的人數,比另一組少了三分之一;而認為自己“生活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的人數,是另一組的兩倍。

雖然已經到了獨立的年紀,但是ta們並沒有因為脫離原生家庭變得幸福。

大多數人說,自己總是和同事產生衝突,沒什麼朋友,戀愛也不稱心。

④ 27歲左右

86%的人決定繼續參與,所以這個實驗得以繼續,讓我們看到ta們步入新一段人生的影響。

在男性當中,不被期待組的人更早地選擇結婚;在女性當中,兩組結婚率雖然沒什麼差別,但是不被期待組的女性的墮胎率明顯高於另一組,不少女性甚至有幾次墮胎史。

已經結婚生子的女性,不少人都告訴學者,她們感覺不到“當母親的快樂”

⑤ 30歲左右

在步入30歲時,實驗者們再次衡量了兩組的婚戀狀態。

雖然不被期待組很多人都早早結婚,但是,30歲的時候,這一組聲稱自己“未婚”或者“離異”的人數更多。

⑥ 35歲左右

學者們最後一次對兩組進行調查,這一次側重在了兩組人的精神疾病狀態。

整體而言,不被期待組有8.5%的人被診斷有比較明顯的心理疾病,而另一組只有1.2%。

而如果正好是家裡的獨子,不被期待組的心理疾病率高達12%,而另一組為0%。

然而,即便是有這樣的變數存在,不被期待組的孩子們,仍舊一生深感“被遺棄”的苦惱。

為什麼,只是“不被期待降生”,就會導致如此大的人生差距?

03

回顧這個35年的追溯調查,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剛降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缺少來自外界的支援。

① 視窗期,親子信任關係的缺失

根據埃裡克森發展心理學的理論,0~1.5歲是孩子們與父母建立信任關係的關鍵時期。

在這個時期,嬰兒們並不是沒有心理活動,而是處於“信任”與“不信任”的心理衝突中。

在這個關鍵的視窗期,父母無私地供給、呵護才能建立孩子的信任感和信心,讓ta們相信自己能夠獲得別人的認可、幫助。

然而,在視窗期的父母如果忽略孩子,那麼孩子很容易產生遺棄創傷,從而變得畏手畏腳:ta們時刻擔心自己的基本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同時不敢確認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有遺棄創傷的孩子長大後,因為保留了這份不確定感,常會出現討好型人格、邊緣型人格的傾向。

② 青春期,同一性危機嚴重化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在青春期經歷“同一性危機”,這一危機是我們對“自己是誰”、“要做什麼”、“為什麼活著”等等究極問題的質問。

這些問題本來就沒有答案,同一性危機對每個人都是痛苦的,而降生不被期待的孩子們,ta們經歷了更強烈的自我認知的質疑。

“出生就是一個錯誤”的ta們,更加無法回答自己是誰、給別人提供了什麼價值。

在父母關係中受到傷害,讓ta們相信自己的存在本身可能就是錯誤,所以,ta們沒辦法與世界沒有辦法建立關係,更難承認“生而為人是有價值的”。

遺棄創傷是一步步被撕裂,直到無法痊癒,成為終身遺憾。

04

在電影《心靈捕手》當中,講述了這麼一個被遺棄的天才的故事。

威爾被父母遺棄,然後又被繼父家暴,輾轉於不同的寄養家庭之間,這讓他的性格孤僻、易怒、愛打架。

他有驚人的數學天賦,MIT數學教授留在黑板上的困難級題目,其他人都沒做出來,但是作為清潔工的他輕而易舉解答出來。

他缺少朋友,所以花了大量的時間和書本獨處,博覽群書,連教授都自嘆不如。

但是,這樣有天賦的人,卻覺得自己和一切美好生活都不相配。打架滋事,他幾乎為此入獄。

教授惜才,為他找來了天才心理學家羅賓。

雖然是心理諮詢,但是兩人每一次見面都是犀利的言語交鋒,在一次次一言不合就相互言語傷害的過程中,威爾的過往傷痛被強行拽了出來重新審視。

直到有一次,羅賓不停地重複“這不是你的錯,這不是你的錯,這不是你的錯”。

總是以桀驁不馴面貌見人的威爾終於崩潰,痛哭了出來。

在劇中,威爾終於和自己大和解。

而羅賓對威爾說的一段經典臺詞,一直讓我覺得溫暖:

“如果我問你,關於女人的事情,你大可以向我如數家珍。你可能上過幾次床,但你沒法說出在女人身旁醒來時,那份內心真正的喜悅。”

“你年輕彪悍,我如果和你談論戰爭,你會向我大拋莎士比亞,朗誦‘共赴戰場,親愛的朋友’,但你從未親臨戰陣,未試過把摯友的頭擁入懷裡,看著他吸著最後一口氣,凝望著你,向你求助。”

“你只是個孩子,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經歷過遺棄創傷的孩子們,早早就要面對“不得不獨立”、“不得不逞強”的情景。

也許,也只有這樣,被別人看見內心脆弱的時候,才會恍然發現自己的委屈。

20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鄭爽那兩個孩子的結局可能會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