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方言版和普通話版本來就有一些爭議,所謂角度不同,看法各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在以往的影視作品中,方言確實帶給我們很多美好的回憶。過去我們看過的《大決戰》《開國大典》等題材,偉人們都操著一口濃郁的方言,感覺非常親切自然,平易近人,充滿了藝術的感染力。歷史原因,觀眾已經看慣了說方言的偉人,反而普通話版偉人影視作品受到了觀眾的爭議。 飾演過周恩來的某個特型演員說,領袖形象是特定形象。即使演員演得再好,要是說普通話肯定減分。當年《大轉折》在香港放映,怕當地觀眾聽不懂方言,就放映了普通話版,結果香港的觀眾說,這個鄧小平是演出來的,不是真的,因為他從來不這樣說話。更不要說還有很多的方言喜劇,小品,如果沒有方言的加持,對人物的塑造,喜劇的效果等等都會大打折扣,這也成了一個有爭議的點。試想一下,如果趙本山的小品都用的是標準的普通話,那還能看嗎? 然而,中國太大了,眾口難調,很多事情也很難平衡。比如廣州本土非常火爆的情景劇《外來媳婦本地郎》,都拍了3000多集了,笑滿香江,可以對北方的觀眾來說,還是很難接受。 而趙本山的小品,到了南方,很多觀眾就很難笑出來。江湖流傳一句話,北方的喜劇不過江,就是說,一過長江,效果大大衰減。從國家的層面來講,是不願意看到這種局面的,而大力推廣普通話,有利於消除語言隔閡,促進社會交往,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其實早在2005年,廣電總局就曾下發《關於進一步重申電視劇使用規範語言的通知》,其中明確表示,電視劇的語言應以普通話為主,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電視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話。有專家指出,在影視劇中加入方言對錶現氛圍和塑造人物,確實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有時還會增加一些喜劇效果,讓人物更生活化。但並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適合用方言表達,從受眾普及的角度來說,還是要提倡普通話。 我國是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國,推廣普及普通話有利於增進各個民族地區的交流,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 由於以上原因,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扶貧題材的主旋律電視劇《山海情》這次同時推出了原音版和配音版,儘管有很多觀眾議論紛紛,但其實也是一件好事,既尊重了藝術創作,又遵循了國家的政策,至於想看哪一版,選擇權交給了觀眾,您說呢?

29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為什麼鄭爽這麼遭罵?除了“棄養”,這三點也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