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1988年,36歲的鄭曉龍,後來娛樂圈裡的京圈初代大佬,此時在北京市廣電局下面的電視藝術中心當副主任。

王朔

鄭曉龍

而鄭曉龍要拍攝《渴望》,有個原因是正好電視中心的攝影棚一直空著,每空一天就要損失一天的錢,所以鄭曉龍打“室內劇”,將這個攝影棚利用起來。

事實上,這一說法裡有個巨大的漏洞,那就是這5人當中,有一位當時的北京廣電局局長。他當時並不是頂著北京青年作家的頭銜赴約,他是1935年生人,當年已經53歲了,並且當時他是北京廣電局局長。也就是說,他是鄭曉龍的領導的領導。

巴西譯製片《女奴》

於是,他與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的幾員大將四處尋覓,終於在西山腳下找到一個部隊的兩個舊籃球訓練館。他一狠心,將北京電視臺和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的家底全押了上去,投進200萬元,將這兩個籃球館改建成簡陋的室內電視連續劇拍攝大棚。這就是1987年準備拍攝我國第一部室內電視連續劇《渴望》的序曲。

室內劇拍攝場地有了,但要拍什麼當時卻毫無準備。於是,他又親自找了一些年輕人來策劃劇本,這其中就有開頭包括鄭曉龍在內的四位。當時30歲的王朔是鄭曉龍走向影視娛樂圈的伯樂,兩人關係非常好,鄭曉龍可以說是王朔小說的鐵桿粉絲。李曉明是電視中心的編劇,與鄭曉龍是同屆大學生,後來還是《過把癮》《搭錯車》《大腕》等熱門電影的編劇。而44歲的鄭萬隆,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代表作有《響水灣》,後來成了北京出版社文藝編輯室副主任,《十月》雜誌副主編,副編審。後來《鐵齒銅牙紀曉嵐》《不要與陌生人說話》等熱播劇,都參與了編劇工作。

他們5個人,在薊門飯店肯定是邊吃涮羊肉、餃子,邊策劃電視劇本選題。他們同時對《記者文摘》裡的一個300字左右的故事吸引,那是一個收養棄兒的新聞報道。他們就按照這個收養棄兒的主體劇情,慢慢地豐滿整個劇本情節。他們還住進賓館編戲,每個人的腦子裡都有了一套故事情節和結構設想。“五個人一起編故事的時候,實際上是把幾個人的思想,幾個人編的故事、設計的人物命運、組織的情節集中在一起。也就是,調動五個人的生活積累,為豐富這部電視劇的故事、人物命運和情節結構服務。”五個人共同出主意,拉大綱,最後由具體執筆者李曉明寫本子。

因此,在這部50集的長篇鉅製中,有幾個鮮活的人物,總感覺有這5位創作者的影子。比如,《渴望》劇中的王亞茹、王滬生的父親,被平反的老幹部王子濤,或許有著陳昌本的從政經歷、思維方式和語境;王朔的京味痞氣,又與劇中的退伍軍人劉國強“北京爺們兒”的風格很類似。鄭萬隆的純作家經歷,也似乎融進了羅岡的情節設定中。劇中羅岡作為北京大學文學系高材生,文學系教授,撰寫了一部名叫《銀杏樹下》的長篇小說,引發了包括娟子在內的文藝女青年的崇拜……

故事簡單總結為“大姑子的孩子丟了,弟媳婦撿著了,還給她了”。這裡面有親情、愛情、友情、真情以及世情,主題是“人間真善美,與人要奉獻”。

“沒有五個人豐厚的生活積累,是編不出《渴望》那樣的具有時代特點的情節故事和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來的。《渴望》的成功,依賴的是策劃人、編劇、改編者、導演乃至演員的生活厚度和藝術功力,絕不是策劃者們靈機一動,胡編濫造的產物。”

有了如此紮實用心的劇本,長達50集的室內電視連續劇《渴望》僅僅只用了8個月就順利完成。這當時,在中央電視臺陸續播出後,立即產生了極大的轟動效應。

從這兩個劇本產生過程的版本來看,這位領導的版本的可信度更高,但或許也是部分事實。而《渴望》的製片人鄭曉龍,並沒有點出北京廣電局這位領導在整個《渴望》拍攝過程中的作用,或許也是有很多功利的目的。總之,在他們的努力下,《渴望》的劇本已經成功大半,之後就剩下演員團隊的加入。我們下集接著講,歡迎繼續關注收看。

9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飾演“綠茶”常客演員,張嘉倪印象深刻,而她重新整理小三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