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說,張藝謀是一個能讓14億人都滿意的乙方,是這樣嗎?又是人陣、又是光影變化,你是滿意,還是滿意?
其實,對類似的表演,你還真不能按照電視晚會的標準去評判,而是要放在十年來張藝謀對國家級廣場表演的創作歷史中去看:
那麼,相比以往,2019年的創作,究竟牛在哪裡?
不知道你是否記得北京奧運會上,開場表演擊缶而歌帶來的震撼。還有活字印刷展現的種種中國意象。
當完成了一系列變化之後,負責操縱每一個“活字”的人驚喜現身。連美國NBC解說都驚呼:and How to do this?wow,they do it by People!
從那時候開始,By People,就是張藝謀廣場表演的精神核心——這類表演最大的亮點和特點,就是“人”工運動操縱一切。
就連萬眾矚目的點火環節,都讓“人”飛上了高空,經過環繞一週的儀式才點燃了引線。處處彰顯以“人”為本的表演特點。
2016年杭州的文藝演出,是張藝謀執導國際演出的又一次創舉,這次的重心放在了光影和水的互動。巨大的光影扇毫無疑問地成為了時代記憶之一,這很大程度得益於他奧運前後多次在各風景區指導“印象”系列的經驗。
光與影,在冬奧會北京8分鐘的舞臺上,再度得以展現。客場表演,“人”自然不會太多,但人與光影高度配合,通過輪滑運動變成幾根線條,然後勾勒出各種圖案。
如果我們對這場表演進行分解,你會發現,如果沒有“人”,單靠光影變化,這場表演也是可以成立的,只是缺乏了“人”的靈性。
2019,在70年表演中,其實就是這個邏輯的進一步延伸——這一次,人陣與光影不能分割了。
每個人手持了光影板。這意味著,展現的形狀與人陣的形狀必須密切配合。
我們對這場表演的要素進行分解,你會發現如果去掉“人”,只剩光影,那麼這場表演,就完全不成立了。
這,就是70年這場表演比“北京冬奧8分鐘”更高階的地方!
如果還不能理解的話,我們不妨來和奧運會的人陣玩法進行對比:
過去,我們看到奧運會的活字印刷表演,人的位置都是相對固定的,他們只需要記住手部動作,不需要記住走位。
太極表演,雖然出現了走位,甚至發生大的隊形變化,但他們只需要完成獨立的太極表演,不需要和多變的光影結合。
而今年表演的難度就在於,不僅需要手部變化,還有隊形的變化,還有與光影圖案要100%結合。這就讓每個表演個體的運動變數,多了很多。
這也意味著人的表演,不能有一個人出差錯,否則對錶演的任何一個陣型,都是毀滅式打擊。
說完了LED人陣在邏輯上的難點,我們再來說煙花。
和張藝謀搭檔過奧運會的蔡國強,仍然負責今年的煙花表演。08年他首創的大腳印,和五環煙火,無疑讓他成為享譽國際的“煙花大師”。
2009年,蔡國強搭上一個平面的巨幅煙花牆,成為當年聯歡活動又一大前所未有的煙火創意。
今年,他的煙花牆,變成了煙花樹。燃放的產品,從平面變成了三維。
於是我們看到了牡丹綻放的驚豔場面。
還有各種圖形圖案在廣場上出現。
其實,三維煙花樹的邏輯也不難理解,對煙花燃放的固體支架,做成可以旋轉的樹狀結構。於是就可以不改變舞臺裝置的情況下,更換煙花裝置。
令人驚豔的牡丹綻放,就是其中一個角度的表演。但綻放這個立體運動是怎麼實現的呢?是煙花在放光的同時,燃放支架同時在做軌跡運動,於是才有了綻放的效果。
LED也好,煙花表演也好,也許,有的觀眾並沒有從電視螢幕裡感受到這些進步,有人依然覺得看懂這場晚會有點難度。其實,我們非常需要給這臺晚會做減法——
也許沒有一些雜亂的鏡頭,只把所有的光影表演剪輯在一起。
再做一個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