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裡,最讓人怨恨的角色,除了綠茶袁媛,應該就是蔣媽了。
蔣媽嫁到蔣家二十多年,一直不受蔣奶奶待見。
蔣爸死前,天天炒股虧空,還偷她的金項鍊出去賣。
她說自己在蔣家很委屈,妹妹和女兒都勸她離婚,但她又要抱怨又死活不離,為什麼呢?
首先,蔣媽思想有守舊的一面,這決定了她不會離婚。
在劇裡,蔣媽是那種明明不喜歡卻又不反抗的人。
她覺得兒媳婦對婆婆,應該就是逆來順受的。
所以,婆婆不待見她,要她倒茶伺候,還把痰吐在一張紙巾上,蔣媽不敢表現出厭惡,於是彎著腰拿著紙巾等婆婆吐完後,才雙手捧著紙巾丟進垃圾桶。
這一點,看出來蔣媽在蔣家的地位很卑微,但她好像已經習慣了這樣生活。
蔣南孫和蔣爸鬧矛盾沒回家,婆婆罵女孩子不回家成何體統,有哪個婆婆受得了一個女人整天在外面忙不顧家,難不成把家當賓館不是。
其實婆婆這話含沙射影,罵的就是蔣媽天天在外面打麻將不管家和女兒,但蔣媽只是默默轉身翻了一下白眼。
對於婆婆的辱罵,她不是聽不出來,也不是不在乎,她聽完心裡還是會不舒服,但她就是什麼都不說。
蔣爸呢,只知道啃老、炒股,對蔣媽幾乎不聞不問,看在眼裡的蔣南孫,都希望她能和蔣爸離婚。
但蔣媽說她走不掉的。
為什麼走不掉?因為她的思想註定了她選擇一個男人,不管這男人是好是壞,她都得跟他。
這是蔣媽的侷限,思想的侷限,就像舊時代的女子,唯夫是從。
連妹妹戴茜都說,蔣媽數十年如一日,就像活在舊社會。
這樣的人,眼前的生活是怎樣就是怎樣,從來不敢去思考它可不可能改變。
所以當妹妹和女兒勸她離婚,她搖搖頭說算了,她都習慣了。
而她習慣的,不僅是眼前一地雞毛的生活,還有她頓挫的思想,狹窄的思維。
這樣的人,哪怕面對的婚姻,名存實亡,也絕對不肯離婚。
其次,蔣媽在蔣家的生活算得上富裕,她沒有勇氣放棄這份富貴。
蔣媽在蔣家,所謂的苦,其實就是不被丈夫深愛,也不被婆婆理解而已。
其他的,她該吃吃,該玩玩,跳舞、逛街、購物、打麻將,她一樣沒少。
作為蔣家的兒媳婦,她偶爾伺候婆婆,但多數時候,她其實是被保姆伺候的少奶奶。
她不僅不用一邊帶娃一邊工作,也不用一邊工作一邊操心一日三餐。
她說過,女孩子打扮漂漂亮亮的就好了,女孩子的手不是拿來做事情的。
所以,她嫁到蔣家後,飯有保姆做,事情有婆婆擔著,她所關心的事情,只是該買什麼東西,該去哪裡打麻將。
她回到家後,一家人都吃完飯了,她也來理所當然地直接端起碗就坐一邊吃飯,吃完休息。
這樣的少奶奶,又有幾個人有福氣當?
何況,蔣奶奶從來沒有剋扣她的花銷,她無論買什麼、做什麼,都還是自由的。
哪怕是在蔣家開始敗落,她也還是照樣買東西、打麻將,雖然買不起紅寶石,但還可以買鑽石,也可以買金手鐲。
這對她來說,可能不上不足,但比下太有餘了。
這份富足的生活,她不可能離婚離開蔣家。
她知道,一旦離開,她失去的,一定不會再有。
所以,即便她對現狀有諸多抱怨,但依然相信,眼前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
再次,蔣媽一生都耽擱在麻將桌上,離婚後她沒能力謀生。
當年,蔣媽為擺脫父母,還沒參加工作就早早嫁到了蔣家。
嫁過來後,她不僅不管家裡的事,也從來沒有出去工作過,她不是天天耗在麻將桌上,就是去逛街、跳舞,壓根不知道工作是怎麼回事。
不僅如此,她連最基本的飯菜都燒不好,蔣爸死後,蔣家敗落,一家人搬到朱鎖鎖那裡住,她第一次燒菜做飯,婆婆吃不下去,無奈之下,婆婆讓她第二天跟她學燒菜,就像個小學生開始從零學寫字。
為什麼會這樣呢?還是因為她被豢養在蔣家,早就失去了謀生的基本能力。
這一點,在蔣爸死前,她其實很清楚,連她自己都感慨,她這一生,都被麻將給耽擱了,所以她不敢離婚,所以她只能希望蔣南孫不要像她一樣。
那麼,這樣的人,一輩子就只依附一個男人而活,再不轉身了嗎?
不是的,現在她不離婚,是因為眼前還有她能抓住的東西。一旦這東西沒了,她絕對不會有絲毫逗留。
比如蔣爸死後,蔣家所有財產全部變賣抵債,蔣媽轉身就和妹妹飛去國外了。
並且,一到國外,她遇見一個大學教授,很迅速地和對方結了婚,當然,這件事,她一直瞞著蔣奶奶。
很多人不喜歡蔣媽,不是因為不理解她在蔣家所受的委屈,也不是要讓她做聖母守著蔣爸的墓碑過一輩子。
而是,大家接受不了她大半輩子都依附蔣家而活,整天遊手好閒不管家裡的任何事,只知道拿蔣奶奶的錢去玩和消費就算了,蔣爸屍骨未寒,她融入另一個家庭,斷舍離得豪不猶豫。
不過,這恰恰就是這個社會交換理論中,最有趣也最深刻的發現之一:
只要有更好的替代選擇,再幸福再滿意的生活,也會失去平衡、走向終結;如果沒有更好的替代選擇,再痛苦再不滿意的生活也會長久地維持下去。
人的天性就是這樣涼薄,只要有更好的替換,就一定會捨得。
不止是蔣媽,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