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年度大瓜,背景就不贅述了,網上到處都有。

談談女主本人。

由於對鄭爽本人並不瞭解,因此本文所談的,僅限於鄭爽在公眾面前呈現的樣子,不一定代表她本人的真實一面。

從公佈的錄音來看,有幾個點會讓聽者感到不適。

一是女方父親在提議不要孩子時,既急於撇清,又輕描淡寫的態度。

“這兩個孩子就一句話不要,要是他倆真不復合,這兩個孩子就不要。”

無論法律上是否構成遺棄,女方父親“不要”這兩個和自己血緣相近的外孫(女)的決定,感覺就像是網購完了想要退貨一樣。

二是女方母親的態度的決絕。

“(這兩個孩子)就永遠不要再見面了。”

之後解釋說是怕孩子長大了以後回來找親生父母,那樣的話養父母就白養了孩子,但聽的人大致能感覺得出來,女方母親擔心的是孩子以後回來找親生父母,又會給自家找麻煩,不如說好永遠不要見面。

三是女方本人的態度。

焦急的語氣,帶著憤怒、指責和不耐煩。

“這兩個孩子到底怎麼辦到底,我當時真的就是特別著急……”

“這兩個孩子七個月真的打不掉,TMD!”

和父母的淡定(冷漠)相比,女方飆出的這句髒話,感覺像是處於崩潰的邊緣。

這樣的鄭爽,對我們吃瓜群眾來說,毫不陌生。

幾個月前的抖音事件,鄭爽生日帶貨專場,中途發飆崩潰,單方面結束直播。

《這就是機甲!》綜藝節目,鄭爽崩潰,大罵節目組不公。

《花兒與少年》,鄭爽屢次大哭。

《青春鬥》釋出會上,鄭爽大扇自己耳光,旁邊的嘉賓一臉懵逼。

……

類似的”鄭爽迷惑行為“,屢次出現。

之前以為,這些可能是刻意立的人設,畢竟娛樂圈,頂流是一定需要人設的。

可在最近這個瓜的錄音裡,大約能感覺到,鄭爽的崩潰,是習慣性的,是她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她的宣發團隊和粉絲團們,不得不基於她的這種行為模式來打造她的人設,美化成“真性情、灑脫、不做作。”

這樣的人設,比起代孕、棄養來,危害可能更大。因為這種人設是長期的,會對粉絲和路人產生持續性的誤導。

什麼是所謂的”真性情“?

直播帶貨,我感覺搞不定了,不開心了,於是選擇崩潰,結束直播。

什麼客戶、助手、團隊、合作方,我不管了,我都已經崩潰了,你們去處理善後吧。

這種人設的潛臺詞是什麼?

一,我不用提前做好功課,到時候做成什麼樣就什麼樣。

二,我如果搞砸了,我不用承擔後果,我都崩潰了呀,你們還要我怎樣?我都那麼可憐了,你們還不體諒我嗎?

三,我想做什麼都可以,看心情,不用遵守規則。因為我是“真性情”,很率真,至於對別人是否造成了傷害,我管不著,因為我自己既“招黑”,又容易崩潰。

鄭爽在《吐槽大會》上說自己的一個段子,放在這兒很貼切:

“什麼是爽言爽語?——我說了,自己很爽,你們很無語。”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

全世界都要圍著我轉。

利益全是我該得的,委屈全是別人給的,痛苦都是自己被害的。

自己有沒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別人會不會因為我的行為受到傷害?對不起,別人在哪裡,我看不見。

鄭爽的人設,給自己的四周豎起高牆,裡面圍著的區域裡,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犯錯。

我就是招黑,我就是不會說話,但我有熱搜,有流量,我還會崩潰,你們不能怪我。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面臨壓力的時候,都會遇到事情的走向與預想的不符的時候,都會經歷事情即將搞砸的時候。

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去面對?

鄭爽選擇的崩潰的方式,是一種自我防衛機制,也是一種偽裝的逃避。

因為害怕搞砸,所以逃避。因為逃避,所以選擇崩潰。

問題是,害怕搞砸,可以有很多其它的方式,比如,提前做好功課,準備充分,做好預案。

但鄭爽選擇的是崩潰。當崩潰的後果,是可以被一次次地同情原諒,不僅沒有損失,反而能帶來又一個熱搜,這樣的結果,必然會讓鄭爽一次次地繼續崩潰。

有人兜底,有人背鍋,有人收拾爛攤子,粉絲沒少,片酬還會漲,何樂而不為。

直到有一天,當崩潰所捅下的簍子,再也沒有人能兜得住。

用崩潰的方式面對不如意的境況,再躲回自己的舒適區,讓別人來善後,這不是“真性情”。

這是既不負責任又想用虛偽來遮掩的自私。

前幾天《奇葩說》第七季的辯題,剛好是這個話題:“成年人的崩潰,要不要藏起來。”

正方傅媽說:“藏不住的崩潰只是傷痕,藏起來的崩潰才是勳章。”

反方熊浩說:“我們可以崩潰,我們需要崩潰,我們要做我們自己。”

在我看來,這兩個持方,都有可以成立的點。

成年人的崩潰,情有可原,值得同情,需要寬容。我們不能苛責任何人的崩潰。

如果身邊有親人或朋友崩潰,最殘酷的做法,是問TA:“你為什麼就崩潰了,你怎麼就這麼想不開呢?”

這樣的做法,是把TA往崩潰的深淵再踹上一腳。許多人的抑鬱,都是因為他們的訴求沒有人聽得到,他們的崩潰沒有人可以感同身受。

反過來,如果成年人在崩潰的時候,還有能力把崩潰隱藏起來,將它作為修行的對境,那何嘗不是勇氣的勳章,我們更沒有理由反對。

唯一需要慎重的,是鄭爽式的崩潰。把崩潰作為逃避的理由,作為不負責任的藉口,作為“我是全世界的中心”、“別人都不重要”的心態的遮羞布,這樣的崩潰,在傷到別人的同時,一定會反噬到自身。一旦嚐到了這種“崩潰”的甜頭,且不以為意,最後只會在崩潰的習慣裡,不能自拔,直到這個由“崩潰”所構築的舒適區,徹底崩塌。

不妨引以為戒。與君共勉。

22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滑天下之大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