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國巴黎卡普辛路14號的一家咖啡館的地下室裡,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電影公映。盧米埃爾兄弟拍攝的《火車進站》(豆瓣8.9)中,當火車從遠處緩緩駛來,佔滿了整個螢幕,現場的觀眾失聲尖叫,甚至四處逃竄。在這場騷亂中,電影宣告了自己的誕生。

所以,電影從它誕生的那一刻,便讓人們又驚又喜。而對於我這樣的普通影迷來說,電影吸引我的地方之一便是這種驚奇的感覺。也許你看過我下邊要說的這些電影后,也會說一句:“哦,電影竟然還可以這樣拍”。

1.低俗小說(豆瓣8.7)

我以前的觀影量確實少得可憐,只有少量老港片和大陸片,外國電影也就那幾部推爛了的電影。2014年戛納國際電影節上,致敬了1994年勇奪金棕櫚的昆汀的《低俗小說》,當時其實是被那段舞吸引了,然後下了電影來看。我從來沒見過(之後也沒見過)敘事結構這麼奇怪的電影,而且人們看似說著一堆廢話卻毫不做作,黑色幽默隨處可見,當時確實是我看過最古怪的電影了,第一次看就特別喜歡,現在仍然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

2.一條安達魯狗(豆瓣8.1)

你能想象一部電影沒有情節,沒有情感,只有一系列匪夷所思的鏡頭毫無邏輯的連在一起嗎?1928年,踩著默片的尾聲,年輕的布努埃爾奉上了對自己今後風格影響至深的極具先鋒性的電影,這部電影也成為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作。這部電影我看了至少十幾遍,當時太喜歡這個電影了,記得當時下載到手機上,沒事了就看看

3.奇遇(豆瓣8.4)

相信每一個第一次看《奇遇》的人,都和我一樣,都在等失蹤的安娜的下落,不管是死是活,還是找不到屍體,總要有個結局吧,然而故事在尋找安娜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被另一個故事代替,這種“大膽的”做法在1960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展映當天,現場不斷出現噓聲。沒想到的是,放映後安東尼奧尼在大廳看到一紙宣告,上面籤滿了重要導演、影評人的名字,內容是:“《奇遇》將是本屆電影節上最好的一部電影。”

4.假面(豆瓣8.7)

時隔兩年,我依然記得我第一次看到《假面》時的激動的心情,影片開始那些看似與劇情無關的鏡頭,那個神祕的小男孩,女演員的突然失聲,兩張拼湊在一起的臉,還有從兩個角度拍攝的同一個鏡頭。如果讓我選五部最喜歡的電影,是假面,迷魂記,低俗小說,東京物語,花樣年華。如果是三部,就是假面,東京物語,花樣年華。如果是一部,毫無疑問,是英格瑪伯格曼的假面。

5.堤(豆瓣8.8)

1895年,人們震驚於運動的畫面,電影在法國誕生了。60多年後,人們震驚於電影的靜止,法國電影新浪潮影響了世界。不需要運動的畫面,一幅幅靜止的照片同樣可以去講一個故事,年輕就應該多去嘗試,多去實驗,探索無限的可能。

6.小城之春(豆瓣8.6)

這是我的一個個人喜好,我非常喜歡東方導演去拍那種屬於東方的內斂的感情,所以我會喜歡《花樣年華》,會喜歡《詩》。而《小城之春》驚豔我的地方在於,在六十多年前的中國,費穆拍出了如此有詩意,如此美的一部電影,電影中沒有人物的衝突,也沒有像默片時代《神女》那種為了批判社會去拍這樣一樣電影。《小城之春》誕生在1948年,既不像之前的老上海的默片,也不像新中國成立之初的那些電影,空前絕後。而費穆這種不刻意去營造衝突,對人物塑造的這種深度在中國無疑也是相當超前的,和日本的小津遙相呼應。

7.聖女貞德蒙難記(豆瓣8.7)

沒有人第一次看到《聖女貞德蒙難記》不會驚訝,因為全篇幾乎全部是特寫鏡頭,攝影機聚焦在貞德的臉上,她脫下了戰袍,不再是一個英勇的將軍,鏡頭給我們呈現的是另一面的貞德,一個可憐的女孩,一個被誣陷品德敗壞的少女。她的那些表情是電影史上最動人的表情。

8.讓娜迪爾曼(豆瓣8.5)

這是我介紹的這些影片中唯一一次都沒有看完的作品,在2012年《視與聽》評選的影史最偉大電影中排名35,是唯一進入前五十的女性導演的作品,從我看的那一部分來講,影片就像一個記錄儀一樣,記錄迪爾曼的一天,削土豆,做飯,吃飯,打掃衛生…鏡頭一直聚焦在這些瑣事上,彷彿沒有任何意義,到這恰恰說明了本片的存在主義的意義:生活本身是日復一日的重複,人生荒誕,沒有意義。

9.持攝影機的人(豆瓣8.9)

這部電影給人驚訝的原因自然是他的炫技,這部誕生在80多年前的蘇聯電影,首創了多個電影技法,即使這部電影沒有劇情,也沒有一個字幕卡,但你根本不會感覺無聊,因為那些眼花繚亂的特技鏡頭時刻刺激著你的神經,讓人驚訝:那個時代竟然就有這樣的技術了!

10.著魔(豆瓣8.9)

《假面》和《著魔》是唯二的我大部分都沒看懂,卻非常非常喜歡的電影,從配樂到劇情到演員我都相當喜歡,雖然從配樂到劇情到演員都透漏著詭異。另外,看完從此戀上阿佳妮。

太喜歡著魔了,多貼幾張

11.大地之歌(豆瓣8.8)

我感覺驚訝是因為這部名貫影史的大作居然是雷伊的處女作。作為一個非專業普通影迷(不懂電影專業的一些專業知識),我最主要關注電影的兩個方面:一是我不在乎故事本身,而是講故事的方式,二是電影對人物的塑造,人物要真實,要有深度。我是看完《偷單車的人》之後看的《大地之歌》,說實話,我不太喜歡《偷單車的人》,主角的形象設計的太扁平了,有點臉譜化了。似乎除了憐憫,再沒有別的感覺。而《大地之歌》看完,真的被深深地被感動了,一個導演拍自己的民族,本來就值得鼓勵,而且雷伊通過一個小孩的視角,靜靜地觀察這個貧苦的世界,其中也有一些苦難的鏡頭,但並沒有表現得很刻意,甚至有些片段還相當歡樂,《偷單車的人》當中的主人公是這樣:社會對我不公,我好不容易找到工作,還丟了單車,人生太痛苦了。而對阿普來說:我們和鄰居都很窮,但也會有矛盾,也有自私自利,鄰居也會吵架,我們也有自己的快樂。阿普的姐姐在雨中起舞的片段是我最喜歡的電影片段之一,好電影就是有這種魔力,當duga(阿普的姐姐)在雨中披著長髮,光著腳丫翩翩起舞,我嗅到了死亡的氣息,彷彿是花在死亡之前的最美麗的綻放,又像是荊棘鳥找到了那根最長的刺,唱出了世間最美麗的歌曲,果然之後duga發燒死去,完成生命中最美麗的綻放後枯萎。

12.筋疲力盡(豆瓣8.1)

既然說到了處女作,就不得不說說戈達爾的筋疲力盡了,我看這個電影之前已經對存在主義有了一些了解,在薩特的戲劇《蒼蠅》中,俄瑞斯忒斯殺了自己的母親,為父親報仇,並說出了“我的責任確確實實由我承擔,這正是我活著的理由,我的驕傲。”薩特用這種“絕對自由”的存在主義觀念解決了哈姆雷特問題,而戈達爾絕對是我見過最自由的導演,想怎麼拍就怎麼拍,不搭建攝影棚,不啟用專業演員,零散化的剪輯…以往電影界定下的規矩在戈達爾這全都不好使了。我最敬佩的兩類導演,有一類就是戈達爾這樣的,勇於創新,打破規則,我看過的每部戈達爾電影中都有那些令我難忘的“點子”。還有一類導演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自己的電影美學,佈列鬆一生幾乎所有的電影都在賠錢,即使是在文藝片的黃金時代,觀眾普遍觀影水平都較高的時代。可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對電影的理解,就像小津臨死前死死拽住後輩的已經說“我的電影和你的格格不入。”他們是真正愛電影的人。

13.第三人(豆瓣8.2)

《第三人》和其他電影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的鏡頭的傾斜,幾乎所有的畫面都是歪的,我也很喜歡電影的配樂。另外,這部電影貢獻了我看過的所有電影中最精彩的人物出場:門口的貓叫聲,一雙大鞋,霍利的挑釁,窗子開啟,射出來的燈光打在哈里萊姆的臉上,鏡頭拉近,看清了他神祕莫測的表情。還有結尾那個長鏡頭,攝影機架在路中央,男主靠在車上吸菸,車停在離攝影機不遠處的路邊,秋天的樹葉嘩嘩的落下,女主從路的遠處慢慢走近,經過男主,然後徑直走出鏡頭。

14.群鳥(豆瓣8.1)

希區柯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群眾演員”,也是世界上辨識度最高的偉大導演,也是驚悚的代名詞。新浪潮小將們視他為技術的百寶箱,給了他最高的評價:“他就是電影”。他也在各大影史最偉大的導演中名列榜首,而且絕對是第二名難以撼動的。對!說了這麼多就是因為希胖是我最喜歡的導演之一。

希胖最令我震驚的電影不是那部享譽世界的《驚魂記》,《驚魂記》結尾那段心理學家的自述,一直存在兩派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那段話是廢話(羅傑伊伯特就是這麼認為的),剪掉那段會使電影趨於完美,一派認為那多很有必要,剪掉會使結局突兀。不管怎樣,對於希胖來說,那段一定是要留下的,不管是希胖,還是比利懷爾德,亦或是約翰福特,這些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導演最關注的其實是電影的票房,假使剪掉那段,你確定普通觀眾看到最後諾曼貝茨的自述後能看懂?保留那段才能讓普通觀眾產生即時的驚訝。

所以,從《驚魂記》看《鳥》,就會明白我驚訝的原因了,當然電影本身也有一定的驚訝,但最令我驚訝的卻是希胖的改變,看電影的時候,我一直在等結尾給出一種解釋,但是沒有,這些鳥完全是無緣由的攻擊,所以《鳥》也成為希區柯克最神祕的作品。

15.羅生門(豆瓣8.7)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黑澤明的《羅生門》,並且試圖去解讀它,一件普通的謀殺案,在四個當事人中產生了不同的描述,最終成了一個謎。對於我來說,這部電影帶給我最大的興趣就是去探究人在什麼情況下會說謊,當然,黑澤明的本來興趣可能也不在這。

16.甜蜜的生活(豆瓣8.6)

這是一部如此歡樂的電影,這是一部如此悲傷的電影。只有費里尼能拍成這樣的電影。《甜蜜的生活》是費里尼作品的一個分水嶺,他之前所拍的影片是以德西卡和羅西里尼為代表的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旨在揭露二戰後人民的疾苦。主要代表人物還有維斯康蒂,現在一般認為,費里尼和維斯康蒂是不適合新現實主義的,因為維斯康蒂是個貴族,而費里尼也是因為他強烈的個人風格根本和新現實主義難以相容。他們也分別在拋棄新現實主義之後拍出了自己的代表作。《甜蜜的生活》是我看過的第一部費里尼的電影,那種強烈的費里尼風格真的很感染我,這種無休止的歡樂的場景也只有在費里尼的電影中才能看到,到這種狂歡的背後恰恰是人們心靈的枯萎,縱情享樂之後就給人的是無盡的空虛和落寞,費里尼高明的地方在於,他從頭到尾都沒有表現這種落寞,你卻感受得到。

17.霸王別姬(紀念張國榮)(豆瓣9.5)

《霸王別姬》應該是我最早看的那幾個經典電影之一,在看了十幾年“爛片”之後,看到一部如此偉大的中國產電影真的很激動。從開始霸王和虞姬出場,空蕩蕩的屋子裡能聽到回聲,這就很有藝術感。這個電影令我印象深刻的鏡頭數不勝數,蔣雯麗拉著小程蝶衣出去,把他的第六根手指剁了,如果一個垃圾導演開拍,小豆子會掙扎著大喊大叫,而電影中小豆子疼的發不出聲音,然後倒了下去,他一輩子也沒有忘掉這天,知道他長大也會說“娘,我冷。”然後就是那個戲班逃跑的那個小學徒,他和小豆子一塊逃跑被抓回來,在看到小豆子被師父打,有一個細節,他把所有的糖葫蘆都塞到了嘴裡,然後上了吊。然後就是那句“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父削去了頭髮,我本事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當小程蝶衣在師兄的逼迫下第一次說對了這句戲詞,事實上就已經註定了他的一生,他在認知上已經把自己當成了虞姬,他太入戲了,所以他的戲已經爐火純青,而葛優可以挑出段小樓步數的錯誤,段小樓沒有入戲。

而有一段戲是我所有觀看的影片中最令我動容的片段之一。國民黨來聽戲,最後打了起來,場面非常混亂,而程蝶衣依舊在臺上唱戲,彷彿所有的事與他無關。張國榮在電影中太過亮眼,以至於其他主演都不太有存在感,對於鞏俐,讓我印象深刻最深刻的是文革中段小樓說菊仙是妓女,他和菊仙斷絕關係,然後給了一個鞏俐的特寫,那個絕望的眼神讓我至今記憶深刻。還有以後,程蝶衣揮劍自刎,像虞姬對霸王那樣,只不過那不是唱戲,那是真劍,也許那是程蝶衣最好的結局,哀莫大於心死,他和菊仙一樣,心早就死了。

18.2001太空漫遊(豆瓣8.6)

估計很多人聽到片名都興致勃勃的帶著極大的好奇心去看,結果感覺自己走錯了片場,開啟的是動物世界吧?太空呢,漫遊呢?在美國,這部電影的第一批觀眾就是這種感受,開始長達30分鐘的對於原始人的描述讓很多人堅持不下去,即使堅持了下去也會發現這部電影臺詞少得可憐,讓人昏昏欲睡,我本人只看了一遍多一點,談不上多喜歡,只是在影片處理上庫布裡克確實很合我喂口,我喜歡這種弱化臺詞的設定,只要去看就好了,導演要做的就是把想給你看的拍給你,至於怎麼理解就看你自己了。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她是最讓人羨慕的女星,用真實的個性圈粉無數,現成功踏入演藝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