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爾莎·羅南、艾瑪·沃森主演的《小婦人》,改編自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經典名著,也是該著作出版至今第七次被翻拍成電影。
由於大眾對原著已存在深刻的印象,加上先前已有好幾個電影版本,所以這次的翻拍難度比以往更有具挑戰。
沒想到該電影一上映便造成轟動,更是被許多外國媒體譽為「史上翻拍最成功的版本」。
而究竟這部電影為何如此吸引人?讓我們一窺《小婦人》背後的秘密。
不可或缺的導演這部電影是格蕾塔·葛韋格自編自導的作品,講述的是馬奇一家四姐妹的故事。
由二姐喬貫穿整部電影,並穿插其他三位姐妹,探討女性如何探索自我、突破傳統框架。
劇情的背景設定為1860年代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採用倒敘的方式敘述這四姐妹成長的故事。
以四姐妹成年後離家,各自所遭遇的人生經歷切入,並且穿插小婦人年少時的回憶。
為了讓觀眾能輕鬆瞭解故事的時間軸,導演巧妙地運用畫面的色調做區別。
過去的童年片段是飽和的暖色調,而成年後的畫面則是以灰階、冷色調呈現。
導演格蕾塔·葛韋格是著名的才女,同時擁有編劇、演員、導演多重身份的她,在各個領域都很成功。
2017年,她首部執導的電影《伯德小姐》獲得第90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提名,也讓她成為好萊塢史上第五位被提名的女導演。
電影的導演和演員們。
而在這部電影中,同樣能看見格蕾塔深厚的導演功力。
電影中多次出現四姐妹同時講話的橋段,然而透過導演專業的場面排程及鏡頭安排,在觀賞時不僅不會覺得眼花繚亂,反而能清楚地瞭解劇情的推演。
同時擔綱導演及編劇的格蕾塔,也在這部電影中展現改編的實力,不但將原著改編得令人耳目一新,也保留了原著原有的風采。
導演以現代的觀點修改劇情呈現的角度,適當地強化和弱化角色的性格及戲份,讓觀眾能輕鬆地理解原著。
即使故事的背景設定為19世紀,也不會感覺有時代落差。
誰說女人一定要結婚?電影的第一幕,是女主角喬坐立難安地等待出版社老闆的答覆。
在當時,女性揹負了太多的社會期待,而為了不要讓母親擔心,喬選擇以朋友的名義投稿並匿名刊登。
「如果主角是女生,結局一定要安排她結婚。」——出版社老闆。
出版社老闆的要求呈現出當時的社會觀念,同時也是喬想打破的社會框架。
談及婚姻對於女人的重要,馬奇姐妹都有自己的選擇。
大姐梅格不同於喬嚮往自由,更喜歡傳統家庭觀的她,是姐妹中第一位踏入婚姻的。
小妹艾米則是看透婚姻的真實面,當她被質問明明不喜歡未婚夫,卻因為他很有錢而打算嫁給他時,艾米答道:
「從結婚那一刻起,我的財富與未來的小孩都屬於丈夫。所以,婚姻就是一種經濟課題。」
這句話不僅道出當時性別不平等的狀況,更說出許多女人心中的無奈。
喬是一位嚮往自由、充滿想法的人,她討厭社會觀念將愛情視為女人的全部,在電影中可以看到她時常為找尋自我而衝撞體制和糾結。
因此,終身未嫁的馬奇姑姑便成為喬內心向往成為的偶像。然而她卻對喬說:
「沒有人能走自己的路,特別是女人,女人就要嫁得好。」——馬奇姑姑。
這同樣也呈現出當時社會對於女人的刻板印象。
儘管馬奇姑姑說出這番世俗的話,但我認為,這個角色的存在卻為電影增添不一樣的色彩,讓我們看見婚姻未必是女人的唯一選擇。
究竟女人是否一定要結婚,這部電影留給觀眾思考空間,讓觀眾尋找自己的答案。
失去也許是獲得電影中我認為有兩大轉折點。
一是喬在滿心歡喜地等待勞裡從歐洲回來,打算跟他告白,不料等到的卻是小妹艾米與勞裡結婚。
而第二個轉折是老三貝絲的過世。
勞裡是馬奇家的鄰居,在四姐妹中他與喬的感情最好。
而面對艾米與勞裡結婚,個性堅強且處處為他人著想的喬,為了不讓氣氛尷尬,只好在眾人面前將自己內心的失落掩蓋,再獨自療傷。
其實勞裡曾和喬告白過,卻被喬以「他們不適合」為由拒絕,勞裡傷心之餘遠赴歐洲,成為一個處處留情卻不留心的浪子。
然而,是什麼原因讓喬回心轉意,想要與勞裡在一起?
我想,並不是喬真的愛上了勞裡,而是因為當時家中的狀況太過艱辛,喬將她對勞裡的依賴錯認為是對他的喜歡。
雖然這突如其來的訊息,對於喬無疑是一大打擊,但她也因此明白,其實自己並不需要因為討厭女人被婚姻定義而否定愛情。
而我認為這也為最後的結局做了一個精彩的伏筆。
電影中有許多橋段展現四姐妹深厚的感情,而貝絲的離世,讓與她感情最好的喬,受到極大的傷痛。
喬曾一度在貝絲生重病時放棄寫作,但在貝絲過世後想起貝絲曾希望她繼續寫作,因而重新拾起羽毛筆,不眠不休地將他們四姐妹的故事完成。
表面上這兩個情節喬看似是失去了生命中重要的感情和親人,背後卻分別有其意義,喬也因此有所成長。
失去了與勞裡的愛情,讓喬正視自己的內心。
即使她恨透了當時大眾認為愛情是女人的一切,也不該為此將愛情拒於門外。
而失去貝絲,也讓她重新找回熱愛的創作,將作品完成,成就了一本經典劇作。
你,做自己了嗎?這部電影不僅僅是講述馬奇四姐妹的成長故事,更是呈現了每位女性在尋找自我的過程。
觀眾看到四姐妹面臨困難時的掙扎與選擇,同時也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電影的最後,喬成功出版她以自家四姐妹為原型的小說。
而電影特別將小說的製作過程完整呈現,從印刷、裝訂到上架,這個過程象徵著喬自我實現的程序。
除了談尋找自我,電影更重要的是呈現出當時的社會面貌——
女性被婚姻綁架,然而反觀現代社會,女性是否已經成功擺脫與婚姻畫上的等號?我想答案並不盡然。
即使到了21世紀,女性的價值仍時常被婚姻定義,已經長久存在於社會文化。
女性到了適婚年齡卻不結婚會被稱為「剩女」,反觀相同的情況發生在男性身上則被稱作「單身漢」。
而電影中透過主角遭遇的困難,讓觀眾反思現代女性在當代社會的類似處境,並理解婚姻不該是女性的唯一選擇。
不同於以往翻拍的版本,電影以現代觀點將《小婦人》翻拍的更加貼近當代社會,更獲得奧斯卡獎六項提名的肯定。
無論是劇情的編排、演員的演技,抑或電影背後的意義,《小婦人》都是一部值得你花兩個小時細細品味的經典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