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雖然翻拍了無數次,但觀眾心中最經典的,始終還是86版的《西遊記》。
當年的拍攝條件不比現在,只需一塊綠布,山水皆可後期製作。
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是導演楊潔嘔心瀝血,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又減少開支,才為大家創造出了經久不衰的《西遊記》。
楊潔曾在採訪中表示:不用誇讚我,《西遊記》的成功每個人都有功勞!
的確,獨木難成林,楊潔固然精益求精,但若沒有演員的竭力配合,以及其他工作人員的付出,少了哪一方面,《西遊記》都將難以問世。
但是除了演員和工作人員之外,許鏡清對《西遊記》的付出,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01、
提起許鏡清的名字,大多數人會覺得很陌生,他是國家一級作曲家,《西遊記》開篇熟悉的靈動旋律,都出自他的筆下。
1942年,許鏡清出生於山東煙臺,長大之後他報名參軍,成為了一名文藝兵,被分配到電影製片廠的音樂創作部。
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從對樂器一竅不通,到每一樣的都手到拈來,在音樂創作上,他總有著新鮮的想法,以及深厚的才華。
真正讓他的作品被大眾熟知的,是《西遊記》的正式播出,當時的楊潔找到許鏡清,希望他能為電視劇作曲。
02、第一次嘗試玄幻題材型別的創作,許鏡清可謂是下了一番功夫,整整用了4年的時間,他才將全部用於《西遊記》的詞曲創作完畢。
其中最為觀眾熟悉的,就是每到天宮必放的純音樂配曲,劇中繚繞的白煙,搭配上叮噹悅耳的伴奏,真正給人一種肅穆之感,猶如真正的到天宮走了一遭。
這首曲子雖然經典,卻沒有名字,直接以《西遊記序曲》命名,直到多年後,許鏡清才聽從網友的建議 ,改名為《雲宮迅音》。
不得不說,有了《女兒情》、《取經歸來》、《敢問路在何方》以及《雲宮訊音》這些作品,才讓《西遊記》變得更加經典,如若少了這些經典配樂,那麼再精彩的劇集,也將失了味道。
“有才”二字,已經難以形容許鏡清,他的音樂天賦難以用文字所形容,都藏在那靈動的旋律之中。
他曾在課堂之上說過:“歌曲,是表達心聲的一種方式。”
的確,用心做出的作品,更容易得到觀眾的共鳴。無論是導演楊潔,還是作曲家許鏡清,都曾對《西遊記》殫精竭慮,這才有了今日的《西遊記》。
結語:
如今,楊潔和許鏡清仍然在屬於自己的舞臺之上發光發熱,少有交集的兩個人卻有著相同的特點,就是不做則已,一做就要做到最好。
我們應該感謝這些老藝術家,正是有了他們的付出,才讓我們的童年變得多姿多彩,才讓我們看到更多優秀的作品。
最後,希望他們的事業之路,能夠越來越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