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在40年代的第一年,誕生了電影史上最偉大的一部劃時代作品——《公民凱恩》。在AFI的此次評選中,《公民凱恩》幾乎是毫無懸念地當選為第一。

之所以說毫無懸念,是因為自從這部電影誕生以來,全世界無論是由電影人(協會、學會)還是專業的媒體,每當評選各種“最偉大電影”的榜單時,或許對於誰是第二或者第三存在嚴重的分歧,但是第一幾乎統統都授予了《公民凱恩》。

因此,到了後來,那些在幾十年後觀看這部電影的影迷總不免心生疑問——它憑什麼總是第一?

的確,對於許多普通影迷來說,幾十年後欣賞這部電影可能並不覺得它如何出類拔萃。但那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影響過於巨大,過於深遠。

正是因為它影響了此後的大多數電影,後來的影片大量借鑑效仿了本片的風格與技巧,使得後世的人們對於這些風格與技巧已經十分熟悉,自然難以察覺出這部影片在它所處的時代所帶來的巨大變革與意義。

30年代的好萊塢經過一段時間的飛速發展,各種型別片已經日臻成熟,但成熟也就意味著大多都落入俗套和窠臼,每部電影都像是在照搬過往人們所熟悉的一套模板。

從人物的塑造到敘事的發展,從立意和主題到攝影的技巧,都已經了無新意。正在此時,25歲的天才(或許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天才)奧森·威爾斯拍攝了這部處女作,不但在這部電影裡全面總結和概括了有聲電影誕生以來的所有成就,而且一舉打破了許多過往的陳規,推出了自己新的一套電影語言和技法。

影片的主人公凱恩是以美國報業大亨赫斯特為原型,講述了在他逝世之後,一位報社記者為了追尋凱恩死之前說出的最後一個詞“玫瑰花蕾”(Rosebud)的含義,開始逐一採訪凱恩身前的同僚、朋友和親人。然而,他最終也沒能了解這個詞的言中之意。

威爾斯用“玫瑰花蕾”這一神祕的單詞作為敘事的線索和指引,看起來故事的發展將像一部傳統的偵破懸疑電影那樣,一切以揭示這個謎底為目的。可是,影片最終卻打破了觀眾這一墨守陳規的預期,“玫瑰花蕾”並無特別的深意,在最後一個鏡頭裡交代了它是凱恩小時候玩的雪橇底部印的字母。

具體而言,影片的開始是一段新聞報道組接成的鏡頭,這一組鏡頭是為各大媒體在凱恩逝世後對他的生平進行的報道,簡明扼要地表現了凱恩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他的出版事業、他的政治生涯、他的兩次婚姻等等資訊都包含其中。

接著,記者通過查詢圖書館資料,對凱恩幼年的生平有了簡略的了解。再接下來,他採訪到凱恩生前的事業夥伴,了解到他創業初期的經歷,以及凱恩的第一次婚姻。下一個採訪物件,是凱恩的身前好友,他對凱恩十分熟悉和了解。

在他的眼裡,凱恩從一位曾經熱情洋溢年輕有為的報業人,逐步蛻變為狂妄自大的商人,他對凱恩的態度,也從最初的鼎力支援,到後來的帶有懷疑,再到最後的徹底決裂。

他不但把凱恩的生平交代得更為詳細,還透露了之前所不為人知的凱恩失意的政治生涯,以及他第一次婚姻失敗的內幕。

最終,凱恩的大管家幫助記者了解到凱恩最後一段日子裡的孤獨與淒涼。不難發現,威爾斯用了極為高明的由淺入深的手法,一層一層地去刻畫和完整凱恩這個核心人物的形象。從最早完全來自外界的媒體、圖書資料,一步步深入到身邊的同僚、朋友,再到親人,以及最接近他的管家。

可是,即便是如此層層深入的追索,凱恩的形象依然並不完整,他的一生仍然令人感覺撲朔迷離。而最後雪橇上的“玫瑰花蕾”,恰恰象徵了凱恩心底的祕密或許只有他自己才知曉,或許他最為珍視的,只是自己童年那簡單純粹的快樂。

在這樣富有創見的敘事技巧下,主人公凱恩成為一個與過往所有的銀幕形象不同的獨特人物。他不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被定義的“好人”或者“壞人”,也不像大多數銀幕形象一樣是臉譜化的單薄角色,而是一個多面且立體的層次豐富的“人”。

他既是一個滿腔豪情的報業新貴,又是一個流於庸俗炒作的逐利商人;他既是一個反對腐敗的公眾鬥士,又是一個自私自大的失意政客;他既是一個他人眼中家財萬貫影響巨大的成功人士,又是一個在婚姻中失敗得一塌糊塗的孤家寡人。

這樣一組對立矛盾的形象,卻並不違背客觀的邏輯和規律,恰恰相反,現實中更多的,往往是像凱恩這樣複雜如謎一般的人。凱恩這一人物,如果考慮到影片原本預定的片名《美國人》的話,毫無疑問是在指代美國。現實中的這個國家,就像凱恩一樣,既有光明與正直的一面,也有陰鬱與殘酷的一面。凱恩的發展史,恰如一部美國曆史。

在攝影技法上面,威爾斯在片中也突破性地使用了大量的景深鏡頭和不規則鏡頭。所謂的景深鏡頭,是指在一個鏡頭中,前中後三個層次的景別都非常清楚,同一時間往往有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景別中發展各自的故事。

這種拍攝手法不但對現場的場面排程要求極高,完成後所交代的資訊量也極大。片中大量使用了這一類鏡頭,例如當凱恩的母親在前景屋內與人商談財產委託事宜時,中景是一閃窗戶,透過窗戶又能看到後景是童年凱恩在雪地嬉戲。

而所謂的不規則鏡頭,則指的是攝影機採用了不同尋常的視角與構圖,例如片中大量視角極低的鏡頭,都是威爾斯把攝影機“埋”在地板中拍攝所得,一些魚眼鏡頭則表現了人物的扭曲和變化。可以說,威爾斯在片中嘗試了各種新鮮的方法讓鏡頭更有助於講故事,這些方法也被後來的電影人一再模仿。

要想在這樣一篇短短的文章當中把這部鉅作的方方面面一一講解出來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影片的每一個細節,都經得起反覆的琢磨與推敲,而且,後來許多成功的大導演都正是這麼做的。

許多導演表示他們反覆觀看次數最多的電影,就是《公民凱恩》。而身兼本片的導演與主演的奧森·威爾斯,卻在影片的字幕卡上顯示了自己的極度謙遜。在影片結尾出現的字幕當中,所有的演職人員的名字都出現之後,才在最後出現一行小字“凱恩——奧森·威爾斯”。

令人唏噓的是,拍攝了這部天才處女作的他,此後再也未能拍出一部成就如此之高的影片,好萊塢的製片商們一如既往地剝奪著導演的剪輯權,他們把威爾斯後來拍攝的許多影片剪得面目全非,以至於有一些讓威爾斯本人都否認那是他的作品。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中國機長》電影故事好看,現實事件更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