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2021年開始不到一個月,接連不斷的爆料已經讓“吃瓜群眾”目不暇接了。先是鄭爽的代孕風波,接著是華晨宇於1月22日晚發微博稱“是的,我們是有一個孩子”,承認與歌手張碧晨的孩子已於前年出生。

隨著明星私下生子的秘密不斷被爆出,特別是鄭爽美國代孕一事還牽扯到了法律問題和倫理道德問題,讓眾多粉絲難以相信和接受。令他們感到震驚和失望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代孕”、“棄養”、“私下生子”這些名詞和平時他們平時所呈現出的“天真”、“直爽”、“害羞”“天才”這些完美人設毫不相關。

而這也從另一方面揭示了,完美人設的背後,皆是消費主義埋下的一個個陷阱

一、消費主義

不得不說,消費主義已經成功把魔爪伸向了很多年輕人,這些“受害者”大都集中在18-30歲左右,消費主義往往透過“洗腦”和“鼓吹”把並不合理的消費觀變成合理且必需的

比如雙十一被賦予的特殊意義,在這一天,即使不缺什麼,但不買點東西,就會覺得像虧了“一個億”一樣;比如一雙發行價不到兩千的球鞋,卻能被黃牛炒到五千,甚至5位數,好像穿上它們,就代表了自己獨特的潮流品味。

再比如,前幾年包括至今仍在流行的口紅熱,一隻只色彩相近的口紅,被賦予了“絕對要擁有的顏色”、“這麼美的顏色不買不是人”等特殊意義,相信到今天還有很多女生化妝臺裡仍擺放著一堆早已過期的各類口紅。

這就是消費主義帶來的改變,同樣也是消費主義佈下的陷阱。所以現在很少有人“花唄”不欠錢,特別是年輕人,他們已經忽略了消費最主要的本質是因為需要,我們是為物品的使用價值買單,而不是為它的“標籤”和“符號”買單。

消費主義還特別能把握年輕人的心理,比如近幾年大火的“輕奢”概念,讓很多人都趨之若鶩,彷彿購買了被標榜為“輕奢”的物品,自己就邁入了一個新的階層一樣。

但消費主義波及範圍巨大,絕不僅僅只是在賦予一件商品上面,明星人設的打造,同樣是消費主義拋下的巨大誘餌

二、完美人設也是消費主義的陷阱

以近兩年大火的偶像養成類節目為例,如《創造101》《偶像練習生》等,事實上,只用看前兩期就能看出,節目到底想打造誰,到底想培養誰。然後再透過剪輯,突出此人的特點,賦予獨特的標籤。

對於如今的流量明星來說也是如此,他們現在最在意的就是能否“出圈”,所謂出圈,意為某個明星或者某個事情的走紅程度不僅僅在自己原有的粉絲團體內,而是大範圍流傳,被粉絲圈以外的人熟知,進而吸引新粉絲,增強老粉絲的“使用者粘性”。

而如果想要快速出圈,最主要的就是確定人設。所謂人設,就好比給一個印著花朵的但本來很普通的盤子賦予“ins風”、“復古風”的概念,讓人們不以這個盤子是否能盛菜為標準買單,而是為那些所謂的“標籤”買單。

比如鄭爽近兩年以“真性情”、“敢說敢講”“直率”頻頻出圈,既在參加《這!就是鐵甲》中大聲斥責節目組的不公平行為宣揚正義,也在《追光吧!哥哥》裡毫不顧忌地評論各位哥哥的舞蹈唱歌水平。直率爽朗的性格著實讓其不斷出圈。但當代孕一事被爆出後,一切以前所賦予的人設也就煙消雲散了。

其實不只鄭爽,近幾年明星人設之風盛行,幾乎所有的流量明星,都開始熱衷於人設的打造。“毒舌”、“好爸爸”、“好丈夫”等人設標籤花樣百出,層出不窮。經紀公司在人設打造之路上把他們一個個拆開、重組,最後能在鏡頭中展現出來的,都是公司不知討論研究了多久才定好的標籤

熟悉嗎?熟悉就對了,這跟消費主義強加給一件物品本不該屬於它的“符號”誘惑別人買單的行為如出一轍。而粉絲們的確也這麼做了。

怎麼買單呢,買周邊這些都已經太落伍了,現在的一些年輕人,特別是零零後,都較為熱衷於打榜,刷資料,大量購買專輯等方式,甚至不惜花重金,也要幫自己的偶像做出漂亮的同時也是虛假的資料。

而這些粉絲在向別人“推銷”自己的偶像時,很少會提到他們本身的專業素養,而是介紹一個個被賦予的人設符號。

當然,存在即合理,但萬事萬物皆需有度,最重要的是不可本末倒置,消費主義就是把虛無縹緲的符號標籤放在了第一位,完美“人設”也是一樣,不分主次,甚至不惜用謊言來編織一個個看起來精緻完美的人設。

三、謊言終會崩塌

但虛假的完美人設既然是一種符號,是一個用謊話編制出的美麗謊言,就一定會有“崩塌”的那一天

吳秀波以前經常以“溫柔大叔”人設出圈,但最後被爆出出軌一事;翟天臨立的是“學霸人設”,卻在直播中詢問知網為何物?仝卓在中餐廳一直以“乖乖男”、“羞澀”示人,卻在直播中侃侃而談高考作弊行為;蔣勁夫在《真正的男子漢》中表現出色,男子氣概盡顯,卻被指嚴重家暴;周震南的“富二代”和“2G”網人設也在其父母被爆出是老賴後轟然崩塌。

明星人設崩塌後,只會留下謊言被擊破後的“一地雞毛”。而為所謂的“符號”和“標籤”買過的單、花過的錢也就隨著人設的崩塌“一去不復返”,只留下粉絲被人設欺騙後的一聲嘆息

孔子曾說“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眼見都不一定為實,更何況是虛構編織的謊言呢?

美國媒體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爾·波茲曼曾寫過一本《娛樂至死》,目的就是為了警告世人不要被泛娛樂化衝昏頭腦,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樣,在大眾媒介如此發達的今天,需要警惕的,還有消費主義無孔不入佈下的陷阱

4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張碧晨生女,華晨宇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