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說“傻人有傻福”。
所謂“傻人”通常指的並不是真正存在智力問題的人,而是那些性格天真、單純的,或者做事一絲不苟、不肯投機取巧的,諸如此類在某些人眼中是“犯傻”的人。而這些人對待生活的態度使他們往往可以收穫內心的喜悅或者辛勤的回報,也就是所謂的“傻福”。
不過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真正意義上的“傻人”能夠收穫“傻福”,比如今天要講的這位劉玉書。
郭德綱曾經在某檔欄目中講述過這個故事,導致不少人以為這是老藝人們杜撰的故事之一,但事實並非如此。
這個故事收錄於《清朝野史大觀》一書的第十二卷中,原名《劉玉書巧遇》。
因此,劉玉書的故事存在著很高的真實性——雖然情節很荒唐。
劉玉書其人劉玉書的智力確實是有問題的。
啟蒙之時教他認字,十個字讀一天都念不流利,十四五歲也沒有將基本的漢字認全。因此其父對他的評價並不嚴苛,反而十分客觀:
“蠢成這樣,將來怎麼在社會上生存?”
好在家庭和體制救了他。父親花錢給他買了一個公務員候補——老爺子當然沒有望子成龍的心,只希望兒子將來可以混到一個職務,有口飯吃也不至於餓死。
捐官制度從戰國時代就開始出現,到了清代較為興盛,著名人物如李衛和嶽鍾琪等人都是捐官出身。因此劉家並沒有非法行賄,走的是正規程式。
既然是正規程式,花的錢自然是上交給國家的。而候補轉正這種事,不讓經辦人員有些額外收入的話,事情是不會很順利的。
大家都懂的。
但劉玉書不懂,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情況也越來越糟糕——不僅愈發愚笨,說話也口齒不清,好像嘴裡含著東西一樣。而且性格也異常迂腐,為了保持儀態莊重,他將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走路上, 每邁出一步都小心翼翼,規規矩矩,生怕出了差錯。
這種人自然不會知道正規程式裡還有隱藏規則,只會老老實實地等——真正意義上的傻等。
皇天不負傻等人,二十年後,終於有一個廣東某縣的巡檢職位落到了他的頭上。
巡檢是從九品,是清代官職裡的最低品級,相當於派出所所長。
於是三十四歲的劉玉書在餓死之前總算登上了仕途的末班車。但他沒想到的是,他上的這趟車,竟是一班高鐵。
謝恩奇遇朝廷有一個規定,下級官員如果是補缺上任的,需要到皇宮午門外謝恩。
然而皇帝既沒時間關心縣級領導幹部的上任情況,也沒工夫派人跑到皇宮外去檢查他是否謝恩——如果真的有人報告這種事情,反倒可能會捱罵。
皇上可是很忙的,彙報這種雞毛蒜皮的事做什麼。
因此午門謝恩只是一個原則性的要求,實際上很少有人照做。
但對迂腐的劉玉書來說,規定是一定要執行的。
於是第二天早晨,他將朝服衣冠穿戴整齊,天未亮便從家中出發,隻身來到午門外。
平常的日子也就算了,今天還下著瓢潑大雨。
劉玉書並沒有受到天氣的干擾,他畢恭畢敬地朝著宮門行三跪九叩大禮,每一個動作都十分標準。
任何人看到這一幕都會吃驚,王爺自然也不例外。
彼時他正準備進宮面聖,乘轎路過午門時撞見了雨中跪拜的劉玉書。
覺得奇怪的王爺派人前去詢問,結果詢問的人回來時都快笑哭了——或許他已經哭了,只是在大雨中看不出來而已。
“新選廣東某縣某司巡檢劉玉書叩謝天恩”。
王爺聽到後都要笑岔氣了。
帶著這份愉悅,王爺來到朝房候旨,恰好遇到了同樣在等候皇帝召見的兩廣總督。
兩廣總督是管轄廣東和廣西兩地的最高行政長官,不僅管理政務,還總領軍務,權力要遠超如今的省長。
見到總督后王爺馬上想起了他的快樂源泉,於是叫住這位總督,喜笑顏開地對他說:“你轄下某縣某司有個叫劉玉書的人……”
但此時皇上召見的旨意突然傳來,皇命不敢怠慢,王爺急忙轉身離開,留下總督在原地一臉懵圈。
劉玉書?王爺為何特地提起此人呢?
意外順利的升遷之後總督沒能再見到王爺,面聖之後便回到了廣東。劉玉書也在隨後到達,前往總督府報到。
總督仍在思考王爺的話。
由於沒有機會問清原委,他只能憑藉自己多年的官場經驗進行分析。
堂堂的一位親王,為何會認識一個從九品的小官?只能解釋為他是王爺的舊識。
為何王爺會特地向自己提及此人?當然是希望他能夠獲得自己的照顧。
王爺的面子,怎麼可能不給?
得出結論後,總督十分親切地接待了劉玉書,並對他說:“王爺身體還好嗎?公事在身離京匆忙,也沒來得及拜會他老人家。”
劉玉書聽不懂總督的話,但他平日裡能聽懂的話也並不太多,因此早就學會了應付這種情況的方法——點頭稱是。
總督心想這下可算是與王爺有了聯絡,不能讓這層關係斷絕,於是在其授意下,劉玉書一年後便升任了縣令。
但總督並不滿意,王爺的重託不能如此敷衍。於是劉玉書一路升遷,幾年之內竟做到了監司——相當於省紀委書記的職務。
天知道他能監督些什麼,但總督滿意了,他覺得自己迴應了王爺的期待,是時候向他老人家彙報了。
於是他派遣劉玉書進京辦理公務,同時準備了禮物和書信,讓他捎給王爺。
劉玉書老老實實地帶著東西上路,如果他真的進了王府遞交了東西,事情可能就露餡了。
但他的愚笨再度救了他。
陽錯陰差京中的公務完畢後,劉玉書帶著禮物和書信到王爺府上求見。
他知道午門謝恩的規則,卻不知道府門求見的規矩。
想求王爺辦事或者拉攏關係的人每天絡繹不絕,為了能夠快速獲得王爺的接見,很多人都給守門的家丁一些好處。
天長日久便形成了一個潛規則,想要守門人傳話,是需要跑腿費的。
但這畢竟是潛規則,守門人也不好明說,於是面對企圖免費求見的劉玉書,他們便設法進行刁難。
守門人說,王爺的預約滿了,排到明早的四更天了。
換做一般人就該明白了。別說王爺,一般人也不可能在凌晨1到3點之間來接見客人。
但劉玉書並不是一般人,他說那好吧,我四更天再來。
於是他又像當年那樣,天未亮便從家中出發。
又像當年那樣,偶遇了王爺的小轎。
因為王爺又像當年那樣受到皇上的召見,又像當年那樣乘轎準備入宮。
這簡直是命運的安排。
於是劉玉書成功地將禮物和信件送給了王爺,而王爺也來不及問清原委,收下東西后便急匆匆地離開了。
在轎上,王爺拆開了信件。總督在信中除了常規的問候之外,還對劉玉書大加讚賞,稱讚他工作能力強,做事勤勤懇懇,是一個難得的優秀幹部。
王爺早已經將當年的午門之事忘得一乾二淨,對於總督在信中反覆提及的劉玉書,王爺感到十分懵逼。
劉玉書?總督為何特地提起此人呢?
朝堂之上。
皇帝未必會知道縣級官員的空缺,但對於道臺這種高階官員的空位,他還是比較關心的。
於是在議事完畢後,他便要王爺推薦合適的人選。
王爺很為難。他對那個級別的官員十分陌生,甚至連熟悉的名字都叫不出來,但說不出來恐怕會被皇帝責備,幹了這麼多年工作居然一個能辦事的人都找不到。
猛然間,王爺想到了總督的信。按照總督所說,這個劉玉書無疑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了。
這封信,簡直有如神助。
於是在王爺的力薦下,這個字都沒認識全的傻瓜劉玉書,最終成為了朝中的四品大員。
但收錄這個故事的《清朝野史大觀》作者則認為,雖然劉玉書沒有機巧迎合,但總督為其升官卻是為了迎合王爺,因此劉玉書的發跡仍舊是靠機巧迎合。
而我認為,這不過是一個關於傻瓜的故事——三個傻瓜之間的荒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