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魯迅說:“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中國人”。
這句話乍聽刺耳,但放在今天要聊的電影上,又格外精準。
在這部電影裡,人命是可以明碼標價的:一條人命三萬元。
不管是為富不仁的有錢人,還是為錢奔波的窮人,他們對人命的漠視,令人髮指。
這部電影就是《盲井》。
《盲井》由李揚執導,王寶強、王雙寶、李易祥主演。
彼時,這還是一個不知名導演加不知名演員的組合。
電影橫空出世後,他們的命運也隨之發生轉折。
《盲井》是導演李揚的處女作。豆瓣評分8.8。
2003年,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盲井》斬獲銀熊獎,讓初出茅廬的李揚一鳴驚人。
柏林電影節的主席評價該片:“這是一部好電影,它立體地展現了中國電影,除了張藝謀、陳凱歌以外,提供了另一個側面。”
在同年的金馬獎上,主演之一的王寶強則憑藉該片獲得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讓他開始受到關注。
之後,他被馮小剛選中,出演《天下無賊》,開始爆紅之路。
《盲井》講述了兩名普通人為了撈錢,騙老實的打工人和自己一起下井做礦工,然後將對方害死,並偽裝成逝者親屬找礦主私了訛詐錢的故事。
影片根據劉慶邦的小說《神木》改編而來,小說的題材源自中國1998年三大特大礦洞詐騙殺人團伙案:鄭吉寬團伙(致死110人),潘申寶團伙(致死28人),餘貴銀團夥(致死38人)。
民間將這一犯罪手段稱為“殺豬仔”,顧名思義:“豬仔”就是被拐騙的礦工;“殺豬仔”就是將“豬仔”在礦上殺死,偽裝成礦難,然後扮成親屬向礦工索賠。
“殺豬仔”是隨著礦難賠償興起的犯罪現象,隨著礦難賠償標準的提高而壯大,並一度形成一個分工明確、團伙作案的產業。
為什麼這樣的悲劇會屢屢發生?與當時的社會現實有密切關係。
首先,當時的煤礦管理並不健全,礦難時有發生,為犯罪提供了天然的條件。
其次,煤礦主自知管理有漏洞,煤礦出事後他們不敢公開,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們會選擇用錢擺平,讓犯罪份子有機可乘。
再者,在某些地方,這類犯罪已經形成一種社會風氣,屢禁不止。
電影《盲井》展露了這一犯罪現象的表徵。
透過這部影片你會看到,當弱者對更弱者施暴的時候,人性之惡暴露無疑。
02電影從一次觸目驚心的犯罪開始。
黑暗的礦井下,三個以兄弟相稱的男人正在嘮家常,其中兩人突然向另外一個人動手,“結果”了對方的性命。
一開始,你或許會莫名其妙:哥哥怎麼突然害了弟弟?
隨著故事的展開,其中暴露出來的人性之惡,令人脊背發涼。
原來,他們並沒有親屬關係,動手的兩個人甚至不知道被害者的姓名,那個稀裡糊塗去世的人,只不過是另外兩個人發財的獵物。
當“弟弟”去世之後,“哥哥”開始向礦主哭鬧,要求賠償。
另外一人則充當了“中間人”在“哥哥”和礦主之間調停,順便拿回扣。
而他們最終的獲利是多少呢?
賠款加回扣,一共三萬元。平均到每個人,收入不過一萬多。
一條人命三萬!多麼的卑賤!多麼可悲!
拿到錢之後,對於被害死的人,他們沒有任何愧疚,在講究入土為安的中國,他們竟然把被害人的骨灰盒隨意扔進了垃圾堆。
更讓人窒息的是,從兩名犯罪者之後的對話中,我們可以捕獲到駭人的資訊:這種操作,他們早已輕車熟路,甚至記不清自己害過多少人。
影片中的犯罪者一個叫唐朝陽(王雙寶 飾),一個叫宋金明(李易祥 飾)。他們說著一口地道的方言,看似都是實在的普通人。
拿到錢之後,他們對金錢的處理方式也與普通打工人無異,無非是寄回家給老婆孩子。
平日裡稍微揮霍一下,他們也會反思:這麼些錢,給孩子買點啥不好,要花在這上面。
他們希望自己的收入可以緩解家裡的經濟困難,讓孩子有錢讀大學。
同是生活在底層的不幸者,他們又怎麼忍心對比他們老實、比他們能吃苦的人動手?
02幹完上一票之後,他們開始尋找新的目標。
在車站,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進入了他們的視野。
他就是王寶強飾演的元鳳鳴。
當時的王寶強只有19歲,他是導演李揚從1000多個北漂中挖掘出來的。
見到導演的時候,王寶強怯怯地對李楊說:“我長得不好,臉上還有好多雀斑。”
李楊一聽樂了,拍著他的肩膀說:“我看中的就是這種原生態的味道。”
果然,王寶強憑藉著這份原生態,讓整個電影變得更加有說服力。
元鳳鳴是一個16歲的孩子,原本他正在上學,但因為父親打工半年未歸,家裡拿不出學費,他只好輟學出來打工,供妹妹唸書。
剛剛從農村出來的他對社會的險惡沒有任何認知,天真、老實又好騙,果斷成了唐朝陽和宋金明的下手目標。
唐朝陽以帶他打工掙錢為承諾,誘惑威脅他認宋金明為叔叔,涉世未深的元鳳鳴稀裡糊塗地和宋金明建立了叔侄關係。
建立親屬關係是他們作案的重要一步,這樣在“出事”後,他們才能以親屬的身份索賠,民間對這一步稱之為“養豬”。
在關於對元鳳鳴的選擇上,宋金明和唐朝陽產生了矛盾。
宋金明不忍對小孩子下手,但唐朝陽早就殺紅了眼,覺得能掙錢就行,這就為後來兩人矛盾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在宋金明和唐朝陽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利益對人性的衝擊。
宋金明對於自己走上犯罪道路,始終有一點遺憾,他曾表明:如果家裡有給孩子上學的錢,他是不會幹這種事情的。
而且,他的孩子學習成績好,將來是有可能擺脫貧窮和落後的。所以,他才會用違法的代價,為孩子爭取一條不一樣的路。
在他身上,有底層人的可憐,也有底層人的可恨。
唐朝陽則不一樣,他的孩子成績差,日後很可能成為與他相似的人,對於未來,他沒有那麼多的憧憬,在做事的時候,也更加絕情。
宋金明和唐朝陽帶著元鳳鳴到了礦上,事情在一步步按照他們的計劃發展。
可在實施過程中,宋金明被元鳳鳴的天真善良感動,動了惻隱之心。
更重要的是,宋金明發現,元鳳鳴竟然是他們上一次“搞死”的那個人的兒子。
整死了人家的父親,如果再把孩子“辦了”,這一家人可就絕後了。
宋金明於心不忍,開始找各種藉口推遲行動,但唐朝陽卻毫無人性地要按原計劃行事,兩人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大。
最終的結果是,因為宋金明多次阻撓,唐朝陽在“辦”元鳳鳴之前,先動手砸傷了宋金明,而宋金明又在朝唐朝陽下手的時候掙扎著“辦”了唐朝陽。
被眼前的景象嚇到的元鳳鳴得到了求生的機會,他拼命地往井外跑,就在他到井外之後,礦井內開始點炮爆破,唐朝陽與宋金明被埋葬在了礦井下。
元鳳鳴和宋金明在人前一直以叔侄相稱,所以礦難發生後,元鳳鳴被逼著在協議書上籤了字,代領了三萬元的賠償金。
這個數字,正是曾經宋金明與唐朝陽在元鳳鳴的父親身上獲得的。
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影片中的故事正是遵循了這一道理。
電影以戲劇化的結尾給了元鳳鳴活的機會和得到補償的機會,但電影外那些被算計的人有幾人能像他一樣幸運?細思極恐!
03原著的作者劉慶邦有9年礦區生活經驗,是中國煤礦文學的旗手。
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說明了他的影響力:到陝北,只要提路遙就有人管你飯吃;到礦區,只要提劉慶邦,就有人管你酒喝。
除了《神木》之外,他還有一部名為《紅煤》的反映礦工生活的長篇小說。
在《紅煤》後記中他寫了這樣一句話:“煤礦的現實就是中國的現實。”
他曾經看過一份礦工與礦主籤的合同,上面白紙黑字寫著:“若出現意外,一隻指頭賠償50元”。
正是因為親身經歷和感受,他對於以礦工為代表的底層人有了更加深刻的關懷。
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對人性之惡的揭露,也有對人性之善的守望,更有對中國發展轉型時期底層人命運的關注。
《盲井》中的唐朝陽代表著人性最惡劣黑暗的一面,宋金明有著殘存的善良,元鳳鳴則是善意的化身。
元鳳鳴之所以能逃脫被害的命運,是他自己修來的善果。
他輟學打工,是為了供成績優秀的妹妹唸書,他的舉動與宋金明為了讀書的孩子走上犯罪之路在目的上是暗合的,所以,他更容易與宋金明獲得感情的共鳴。
這種共鳴,在影片中有另外一個細節驗證。
元鳳鳴與唐朝陽、宋金明一起逛街,三人在街上遇到一個自稱考上高中沒有錢交學費的孩子,手裡沒有錢的元鳳鳴向宋金明借了幾塊錢對其資助。
宋金明看到後,即使懷疑對方是騙子,同樣資助了一些錢。
在生活中,天真的元鳳鳴也常常會給宋金明一抹感動。
發完工資後,就在宋金明和唐朝陽盤算著要趕快把元鳳鳴“辦”了的時候,元鳳鳴卻拿著來之不易錢為宋金明買了一隻雞。
當元鳳鳴天真無邪地把那隻雞舉到宋金明的面前的時候,對宋金明的衝擊力不言而喻。
元鳳鳴的善良在不經意間感動了殺人成習慣的宋金明,也為自己贏得了生的希望。
《盲井》並不僅僅是一部關於礦井的電影,更是一部關於底層生活的電影。
所以,影片中不乏呈現底層社會的細節。
在招工的車站,外地人成群地等著接活兒,反映的是農民工大量進城打工的現象。
唐朝陽和宋金明走在街上,擋住了後面一輛小轎車,雖然他們兩個是殺人不眨眼的兇手,但被轎車司機罵的時候也不敢還口,司機一發狠,他們立馬慫了。
可見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對人生活和心理的影響。
宋金明被鉅額數字震驚了,唐朝陽卻幽幽地說:“這跟俺村的支書一樣”。
在唐朝陽和宋金明計劃辦元鳳鳴之前,念及元鳳鳴還是個處男,要給他“開葷”,便給元鳳鳴找了一個小姐。
當元鳳鳴領完工資去寄錢的時候,恰巧遇到了那位小姐也在匯款。或許那位小姐出賣身體,不過是和他出門打工一樣,為了養家而已。
影片最大的社會矛盾在煤礦主和礦工之間。
煤礦主為了降低成本,安全措施不到位,導致礦難頻發。
但在礦主眼中,出人命不過是尋常事,因為你不幹有的是人幹。既然有豐富的廉價勞動力供消耗,也就沒有必要費勁整改了。
這就是部分底層人要面對的殘酷的生活邏輯,而這種殘酷,必然會激發更多的惡。
片中井下的戲都是在一個小煤礦裡拍的,因為地底下的小煤洞裡沒有任何支柱,一次,劇組在地下連續工作二十多個小時,上來兩個小時之後,煤洞就塌方了,令人後怕!
可想想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漆黑的井下用命換錢,這份恐懼又多了一份悲涼。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是圖銀碎幾兩,偏偏這銀碎幾兩,能解世間萬種慌張。
這是底層人的辛酸,也是底層人的不幸。
惟願他們身處漆黑的時候,有人能帶給他們一些光明,而不是把他們推向更黑暗的深淵。
(圖片源於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