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娛樂圈出現了一個新的熱議詞:番位。
所謂番位,是指演員出現在宣傳資料中的排位次序,“一番”也就是排在第一位的演員,可大致類比群星拍照時的“C位”。
番位一詞來自日本,在日本影視圈,如何確定番位有嚴格的標準。當它來到中國,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咖位”的同義詞,是一種必須爭奪的虛榮。於是又有了一個新的中國式名詞——“撕番位”。藝人團隊和粉絲為了自家藝人的排位,頻頻上演鬧劇。
比如,9月中旬,剛經歷撤檔、改名風波,電影《小小的願望》又陷“撕番風波”。該劇組在籌備階段,與彭昱暢和王大陸兩位演員籤的均是“男一合同”。前期宣傳及海報設計以彭昱暢為“一番”,而到電影首映,王大陸的名字則排在前面,於是開撕。
彭昱暢工作室發表宣告,稱因片方模糊演員排序,損害了彭昱暢的合法署名權,已與片方解約。
彭昱暢工作室發表宣告,稱因片方模糊演員排序,損害了彭昱暢的合法署名權,已與片方解約
同時期,電視劇《我的莫格利男孩》開播,女主楊紫一反常態,在個人社交平臺未做絲毫宣傳。一眾網友猜測,是因其不滿被男主馬天宇壓了番位。事實究竟如何不得而知,但中國娛樂圈對名氣以及由名氣確定的位置之重視,有目共睹。
經驗告訴我們,不要心存幻想。過去一段時間,“流量”一詞從神壇跌落,甚至染上負面色彩,一段時間來演員們無不強調自己要爭做實力派、演技派。然而很多人的這種宣示,其實也是在表演。
在這個名利場中,“城頭變幻大王旗”,但其本質以及統治規則,從未改變。
爭奪尊嚴為什麼藝人們對浮於表面的“位置”如此看重?回答了這個問題,大致上就理解了這個娛樂圈的主流執行法則。
因為,那是商品的標價。一件品牌商品,實際成交價格可以私下商量,但絕對不能把市場標價降低。就像名酒,不是不能降價,而是不能宣佈降價。
而那個價格標籤,是浮華的支柱。娛樂圈,就是浮華的聚集,或者說,它就是這個社會的浮華本身。必須有某種機制,來確保人們一直嚮往它,否則浮華就無以為繼。不管背後多麼窘迫,總要拉一拉衣領,展現出一種明星應有的樣子。
2018年明星芭莎慈善夜晚會合照
所以我們看到,儘管影視行業已被寒冬席捲了近一年,但依舊有很多年輕人削尖了腦袋往娛樂圈裡鑽。娛樂圈向來不缺新鮮血液,也不缺苦等“伯樂”賞識的“千里馬”。
《南風窗》記者為了採訪,曾經體驗過成為一名演員的經歷,了解人們的心態。記者看到大大小小的劇組都會收到上萬份的藝人資料,摞成一摞能有7歲小孩那般高。機會微乎其微,但人們趨之若鶩,因為人們看到的,正是明星們的番位所反映的標價。
傳說一直都有。從未學過表演的周迅,穩穩地躋身於“四大花旦”之列,使得不少想當演員的素人認為,只要遇到伯樂,自己也能成為名角兒。群演出身的王寶強幾近家喻戶曉,更是給尚在影視行業最底層的群演們帶去了希望。
這些成功的案例使得福斯普遍認為,影視行業的門檻很低。娛樂報道中穿金戴銀的明星形象,八卦訊息中生活奢靡的明星日常,使得娛樂圈被看作是最易實現階層向上流動的行業,一朝成名,餘生無憂。
娛樂報道從來不會告訴人們真相,比如它不會說,你熟悉的名字,只是冰山一角。一將功成萬骨枯,無數的人一直擔當著墊腳石的角色。
趙麗穎在大紅之前,近十年無休地奔波於各大劇組,再小的角色她都接。李現在大紅前蟄伏多年,數次在《快樂大本營》上被當作背景板。紅了以後,他們的光鮮,成了唯一的標籤,沒有人會知道過去。
趙麗穎在大紅之前,近十年無休地奔波於各大劇組,再小的角色她都接
一個角色扔出來,那麼多人想要,最強大的競爭者應該具備什麼資質?不可替代性。一個藝人越是不可替代,拿到角色越容易,身價也越高。這就是娛樂圈的其中一個規則。
藝人是商品。用經濟學術語來形容,他們是中間產品,是資本品,被作為原料加入生產過程,其價值最終將轉移到消費品中去。他們又是特殊的資本品,因為其價值轉移不是消耗性的,而是反覆使用的,反覆使用是他們的生命的存在狀態。作為一種具有人格的、可以反覆出現的商品,從效率角度考慮,他們自身必然會追求使用頻率。
價值是內在的、難以描述的,價格才是外化而易感的。價格反映商業價值,所以他們要追求價格。商業價值高的,眾星拱之;商業價值低的,廣寒淒涼。而商業價值,過去是用“流量”來衡量的,現在不好這麼說了,換了個詞,叫“番位”。
所以,“撕番位”就很好理解了。
能拿到資源且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藝人,就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如何才能爬上去,如何才能不掉下來,都是學問。相比於成名前被人忽視、成名後被人高捧,在經歷過大紅大紫之後名氣稍有跌落便被人踩,更加令人明白什麼叫世態炎涼。
與其說藝人們在爭搶資源和番位,倒不如說他們在爭奪尊嚴——這是看不見的手對尊嚴的解釋。
爭奪的學問所有資源加在一起也就那麼多,有人得到就必然有人失去。因此,娛樂圈絕對稱得上是沒有硝煙的戰場。撕角色、撕番位、撕綜藝邀約、撕時尚資源,一個“撕”字,完美說明了娛樂圈絕不是一個“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和諧之地。
想贏得戰爭要靠什麼?實力、顏值、情商、觀眾緣,所有這些傳統因素都很重要。此外,隨著行業的發展,現在的娛樂圈早就不能單打獨鬥闖天下了,藝人團隊能力的高低,對藝人的成敗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甚至可以說,真正的較量,在團隊之間展開。人們看到的那些臺前的光鮮,一個藝人是處於C還是DEFG位,絕不僅僅由“演技”決定,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藝人有沒有一個深諳市場、八面玲瓏、長袖善舞,同時又給人一種態度真誠、道德無妨的印象的團隊。
很會經營藝人團隊,被飯圈稱為“營銷鬼才”的楊天真(中)
藝人團隊的大小,常常直接反映出藝人的咖位大小。
經紀人是標配,但大多數剛入行的新人,往往是多人共享一個經紀人。隨著藝人工作量的增加,會逐漸加配執行經紀、藝人宣傳、工作助理,咖位達到一定級別,還會有專用造型師、化妝師、攝影師,當藝人開始影視、綜藝、代言、時尚全面發展,又會將經紀工作細分給影視經紀、商務經紀等專人負責。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話糙理不糙,在娛樂圈中這句話時常被印證。不少正在上升期甚至正當紅的藝人突然糊掉,很多時候與“豬隊友”不無關係。
近期,吳謹言團隊因臨時變更採訪地點,強行壓縮採訪時間,導致採訪無法如期保質保量完成,被《中國電影報道》微博置頂點名批評,造成吳謹言的公眾形象一落千丈。無論吳謹言本人事先知情與否,團隊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中國電影報道》官博點名評批評吳謹言團隊並將此條微博置頂
該事件可謂是娛樂圈中典型的反面教材,事實上,此類事件並不少見。
曾有一次,某小花的宣傳和《南風窗》記者約了人物專訪,時間地點是按藝人的檔期和行程定的,記者唯一的要求是保證一個半小時以上的專訪時間。結果,採訪剛進行十分鐘,便因藝人需要補錄節目而被迫中斷,等待的過程中,其宣傳團隊態度強硬地要求採訪要在40分鐘內完成。在反覆強調保證採訪時間的重要性,卻依舊溝通無效後,記者當即取消了採訪。
關鍵問題在於:團隊的態度並不是藝人本身的態度,而且藝人對團隊的這種決定並不贊成。然而在現實中,什麼也彌補不了,這種矛盾深深地生長在娛樂圈的生態裡。
而藝人團隊的專業程度,決定了採訪的深入程度,進而決定了對其藝人報道內容的精彩程度。雖說一篇人物報道不會對藝人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但一次精彩的採訪,絕對會為藝人的發展錦上添花,甚至吸引到數量可觀的路人粉。
《女演員》劇照
記者在與藝人團隊的接觸過程中發現,仍處於上升期的藝人,團隊中經紀人為大,此時團隊的為人處事風格大體同經紀人一致。但成熟藝人,在團隊中會佔主導地位,此時團隊的為人處事風格大體同藝人一致。
這也是不少藝人在成名之後會更換團隊的原因。一方面,成熟藝人對自己的職業有著明確的規劃,已不再希望他人插手,需要的是為自己的職業目標服務的團隊。另一方面,只有當藝人和團隊擁有相同的價值觀和處事態度,團隊的力量才會被最大化。
價值觀,就是如何看待價值,以及怎樣實現價值。前面說過,這很重要,關乎尊嚴。
但這是就成熟藝人而言,上升期的藝人,特別是新人,往往是沒有選擇團隊的餘地的。張含韻在事業最紅火的時候因合同問題銷聲匿跡了近十年,蔣勁夫和唐人解約之事鬧得沸沸揚揚後事業再無起色,那些尚未成名便再無成名可能的藝人就更多了。
2004年超級女聲季軍張含韻
要爭奪尊嚴,一個團隊首先得掌握爭奪的學問。各種烏龍、鬧劇、醜聞不斷上演,背後反映的,往往就是團隊的學問水準。
有資格說辛苦的人藝人是被神化的,所以,尊嚴就是神格。換句話說,市場上的神,價格就是神格。
如果最新款蘋果手機賣500元人民幣一部,一般消費者自然是歡欣鼓舞,但“果粉”們就會十分憤怒,感覺受到了侮辱。
所以,藝人的尊嚴(價格),不但他自己在乎,他的團隊在乎,還有很多粉絲在乎。粉絲成為了一種託舉力量,同時也是一種監督力量。原本藝人團隊是藏身於幕後的,但隨著高流量經紀人的出現,在綜藝節目和網路資訊的推動下,在藝人背後的團隊人員也逐步走到臺前,備受關注,這就相當程度上得益於粉絲監督之功。
資訊透明化,讓粉絲可以看到更多有關自家“愛豆”的新聞和物料,也讓粉絲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家“愛豆”與別家“愛豆”的差距——他們當然不會承認是實力差距,也不必承認,因為規則本身就不是關於實力的。差距是一種包裝、人氣的差距,同一個月餅,從紙盒到鐵盒,價格大不一樣。
包裝商是誰呢?對於明星而言,就是團隊。
因此,粉絲們往往從“差距”來判斷自己家“愛豆”的團隊是否夠專業,是否夠“用心”。不少藝人的粉絲都曾因“團隊不作為”而公開指責、抗議,甚至在公司門口示威。
別的人可以不在意,粉絲絕對不容怠慢。
一方面,粉絲開始介入到藝人的發展與規劃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藝人的發展。另一方面,粉絲意味著人氣和流量,是藝人及其團隊絕對不能忽視的因素。吸引粉絲不易,經營粉絲更不易。如果有某個方面做得不到位,路人粉會逐漸離去,鐵粉也會對團隊的能力產生質疑,抱怨連連。
做一個藝人,光會演不行,形象應該是立體的。或者說,決定價格的因素錯綜複雜,不是一個“匠心”這種詞彙能籠蓋的。
影視劇要拍,這是演員的本職工作,有了優秀的作品才有足夠的底氣。媒體採訪和雜誌拍攝要有,因為影視劇的製作週期較長,在兩部作品之間的空檔,需要靠適度的媒體曝光來維持在觀眾心中的印象。
時尚合作和產品代言也不能少,合作品牌的檔次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藝人的咖位,因為藝人的價格,很大程度上正取決於與之相關的物的價格。
人被物支配,是現代商業的執行規則,它能讓人風光無限,但同時,也必然讓人身不由己。今年七月,佟麗婭宣佈辭演電視劇《三十而已》,雖然給出的解釋是因檔期不合適,但在此之前,因該劇角色易使人聯想到佟麗婭本人的婚姻問題,同時存在被江疏影“壓番”的可能,不少粉絲揚言脫粉,或多或少都會對其選擇有所影響。畢竟藝人的很多工作要依靠好的流量才能獲取,為了一個角色而丟掉眾多粉絲,進而妨礙以後的發展,有些得不償失。
今年七月,佟麗婭(左五)宣佈辭演電視劇《三十而已》
從類似的事件中不難看出,有些時候藝人本人可能並不在乎番位等問題,但在整體環境的壓力下,也不得不作出相應考慮。很多懷抱著單純的表演夢進入演藝圈的藝人,最終也難免要為了單純的夢想,而做複雜的規劃。
這是很辛苦的,心理上的辛苦。然而,在一個冷冰冰利來利往的商業叢林世界,只有強者才配說辛苦。沒有人會理會一個小角色的辛苦,因為,你不辛苦誰來辛苦?
黃渤是個好演員,他是大咖,又跟流量無甚關聯,今天的他是超脫的。他曾在採訪中直言,成名前的他工作時不能講辛苦,別人會說:“誰讓你來吃這碗飯?”
成名之後,身邊的人突然都變成了“好人”,時不時問一句:“黃老師您累不累?有什麼需要嗎?”
每次收工時,也都會有人熱情地道一句:“辛苦黃老師了!”
排版 | STAN
南風窗新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