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小的時候,有沒有被爸媽要求過“做懂事的乖孩子”?或者,初為父母的你,有沒有對孩子說過,“你一定要當一個聽話的孩子”?
記得知乎上有過這樣的問題:“懂事的孩子快樂嗎?”
有個回答讓人感覺感同身受:做個懂事的孩子,成為他人眼裡的“完美”,是我滿滿的善意之下,隱藏著深深的自卑。
太過“完美”的孩子,大部分都帶著討好。而這些“完美”,往往不是自發形成的,而是來自外人的要求、來自外界的壓力。
對孩子來說,當一個“聽話的”孩子,已經不再是褒獎;對於一個女人而言,當一個“完美的”人,更像是一道枷鎖,禁錮了無限自由。
1、完美女孩,是誰眼中的完美?前段時間,#楊冪演繹完美女孩#的話題吸引了眾多網友的眼球。楊冪主演的短劇《完美女孩》,來自於趙薇的連載節目《聽見她說》。
在我看來,《聽見她說》不僅是聚焦於女性話題,對我們在情感上、育兒上的啟發也並不會少。
我們從中看到了無數“她們”講述的故事:原生家庭、容貌焦慮、家庭主婦、中年危機、重男輕女……
可以說,女人從一出生開始,面臨的問題永遠都複雜而艱難。
楊冪在《聽見她說》裡,飾演的是一個叫小愛的AI機器人。她有著婀娜的身材,姣好的容貌,雪白的面板,五官、體重、三圍都是完美無缺的,可以說是“男人的最愛”。
小愛不僅僅外表完美,她“內心”也是完美的:她24小時內隨叫隨到,永遠不會情緒化,能滿足你的一切需求,從不抱怨。小愛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給男性帶來愉悅。
短片裡,小愛被一位男客人買下後,負責幫客人打掃屋子做好飯。那個客戶卻是給變態家暴男,pua她,虐待她,把她當成一個物品一樣,隨意玩弄又暴力丟棄。
小愛成了完美受害人,不會壞,也不能罷工。
一次次被虐待、返廠維修,她從一個完美女孩,變成了一堆七零八碎的垃圾。
維修小愛的女工程師都忍不住問:
如果身體總能修復,就意味著傷害不存在嗎?
“我的誕生,是為了這個世界的愛與和平。”影片裡,小愛一直重複這句話。
她彷彿被洗腦了一樣,她沒有情緒,不懂疼痛,也不會反抗,因為她是被生產出的完美女人。
看到這裡,我感覺到震撼,而這影片裡平靜的痛苦,讓人感到分外熟悉。
小愛雖然是機器人,但她的“完美”卻是那麼的殘酷,就像社會對女性的許多“雙標要求”:
你必須要性格討喜,才有人愛;
你必須要符合我的想法,我才滿意……
而她的遭遇,就像許多婚姻裡那些不幸的女性。
男人需要時,她需要陪他們聊天吃飯;
男人不需要時,她就要適時閉嘴;
她們聰明、能力出眾,但只能在廚房裡打轉;
她遭遇了丈夫對她的性暴力、家暴,但最終被罵最多的還是她;
她成了家,但是如果要離婚卻由不得自己,還要去“冷靜一下”。
但正因為她太完美,她的人生沒有“拒絕”二字,只能被迫接受,才讓自己一次次地落入不幸之中,被傷害、被PUA、被家暴……
她努力去討好別人,最終對不起的是自己。
2、從普通女人到女明星,都面臨的道德審判有人說,楊冪演的這個短片,只是虛構的故事而已,哪有那麼嚴重?
這就好像網路上許多激進的網友說著:我們女性的地位已經很高了,還要怎樣?
很多對女性苛刻的要求與道德綁架,我們也許並不陌生。
這讓我想起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女士曾經遭受過的網路非議。去年夏天,楊麗萍女士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分享了自己吃火鍋的小影片。
楊麗萍,我國一級演員,“孔雀舞”驚豔四方,在國際享有盛譽,是我國第一個舉辦個人舞蹈晚會的藝術家。
這已經是我們眼裡的“完美女人”了吧?
事業上,造詣聞名,成就非凡;
生活中,經濟自由,無憂無慮;
外表上,氣質非凡、讓人仰慕。
比起身價過億,比起兒孫滿堂,這都不算什麼。楊麗萍所創下的藝術造詣,已經是最好的財富。
但是在那麼多人眼裡,就因為她是個女人,因為她沒有孩子,所以她是失敗的。
在社會上,「單一化」的價值觀是可怕的,尤其是在對人的要求上。
生育與否、生活如何度過,這都是個人選擇,當個人選擇成了社會壓在我們身上的壓力時,就已經是一種「道德審判」。
3、拒絕對女人的刻板印象生活裡,網路上,在探討到已婚女性話題時,相信你不止一次聽到過這些話:
“她要是上班了,孩子誰帶?”
“當女強人有什麼用,沒有男人就是失敗的。”
“她以後要生孩子,甚至暫不考慮她。”
“為什麼你一直單身到現在呢?”
“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啊,還不得回家伺候公婆?”
這些聽起來有些刺耳的話,卻發生在我們的每一天裡。
很多女孩子,從小到大,就被要求“聽話懂事”、“完美無缺”;後來成年了,結婚了,當了媽媽了,還總是活在他人的要求裡。
最新的《奇葩說》第七季裡,就有一個辯題叫“媽媽瘋狂追男明星不著家,我該不該阻攔?”。
很多人說應該阻攔,因為媽媽“不著家”,是對家庭、對孩子的忽視。
在我看來,這也是對媽媽“近乎完美”的要求。
反方不該阻攔派的小鹿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爸爸不著家,理所當然;孩子不著家,情有可原;媽媽不著家,就成了眾矢之的。
女人當了媽媽之後,好像就擁有了無數的刻板印象。
“偉大”、“為家奉獻”、“無私付出”……
這些看似讚美的詞語,實際上是讓人窒息的枷鎖。
社會對女人總是苛刻的。
“男人至死是少年”這句話,曾被許多一些粉絲拿來形容那些三四十歲的男明星,而女人只要年紀大了一些,穿粉紅色的衣服都會被指責“裝嫩”。
你是媽媽啊,怎麼能追星,怎麼能不著家。
這些對媽媽的各種評判,本身就是一種身份綁架,是社會加給女人們的壓力。
如果“媽媽”二字,預設是代表著付出和操勞,否則就是“不合格”,那是不公平的。
也許你曾因為他人的評價而不自在,但其實,你不需要每時每刻都反思自己:“我究竟哪裡不夠好”?
束縛我們的,有時候不一定是傳統觀念,更多的是我們對觀念的服從。
作為女性,我們不需要稱為他人眼裡的完美女人。
我們可以不分年齡的有愛好,可以選擇是否生育,可以不被身份束縛。
就像《無聲告白》裡說的那樣: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為了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願你不再做他人眼裡的“完美女人”,而是成為最滿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