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2月17日在優酷、湖南衛視播出以來,《大明風華》熱度持續走高。其展現的明朝歷史畫卷,極大地激發了觀眾的民族自豪與文化認同,"明朝原來這麼厲害啊""願中華民族早日實現偉大復興""傳播文化而不是文化入侵,中國自古以來做的很好",優酷彈幕中,網友們紛紛留言。
"明王朝在早期的時候,是一個非常為中華民族提氣的時代。這個時代有昂揚的歷史精神。包括諸如鄭和下西洋等,是非常張揚的,折射出一種地理精神、一種大冒險時代的精神。"近日,《大明風華》導演張挺談論拍攝理念時表示。
據他透露,《大明風華》期間,根據需要,融入了很多話劇的拍攝理念。塑造人物時,則採取了對古人的現代性審視,以期"與當代人對話"。張挺認為,整部劇中的人物,都有一種"極為強烈的、光芒四射的生活力,不論'好人''壞人',絕不萎靡不振",這符合王朝早期的時代氣象。
話劇品格與現代性審視張挺告訴我們,在《大明風華》中,很多精彩的戲,並非是外景,而是在特定場景裡,個體層次的豐富呈現或者人與人之間矛盾的集中爆發;此外,還有大量的夢境,"都是話劇的玩法","自由自在的一塌糊塗"。
而在臺詞上,《大明風華》也會不時流露出話劇腔調,明白曉暢又觸動人心。孫若微為朱棣擋箭重傷昏迷,朱瞻基黯然神傷:"我第一次見你的時候,像在照鏡子,一樣的慌亂無措,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你的過去我不再問了,那是你的事情。你要是死了,你會後悔的 。"
"拍攝一些橋段的時候,我意識到我在用最極至的形式,去完成對人物一生的表達。而如果用傳統電視劇手段。是沒有辦法完成的。"張挺說。
"現代性審視"的視角也是如此,張挺認為,這能夠更好地呈現人物,去掉不必要的光環 "這個戲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完全沒有強權即合理的可能性:絕對不因為你是權貴,你就偉大,你就高尚,'大明'不會給權貴找很多折、很多辦法,很多借口。"
從這個角度,張挺表示,《大明風華》其實也是寫一個被詛咒的家庭的故事,在這個家庭之中,每個人都想抱團取暖,但是誰都做不到,"因為他們都被權力徹底異化了",張挺說,"朱家家族有宿命感,其實有點像是《百年孤獨》。"
"對未來負責"的角色形象談到《大明風華》的形象塑造,導演張挺曾表示,《大明風華》中的人物形象,是具備歷史感的,"他們活在歷史中,也很清醒知道自己活在歷史中"。這些人在意身後的評價,要"對未來負責"。
每個角色都在乎身後的評價:在劇中,朱棣的文治武功得到了充分肯定,但卻一直被自己將來的名聲所困擾 "心裡怕得要死啊,難道我一生的功績,洗不清我的罪名?"又如於謙,雖然在歷史上含冤遇害,卻留下"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千古詩篇。
而與朱家不同的是,張挺認為,像孫若微、于謙等人,他們"具備犧牲的勇氣,從而能夠突破自己的命運"。"我表現的是人。"張挺說,"我覺得看完整部戲的人都能感受到,《大明風華》裡的角色都有一種極為強烈的、光芒四射的生命力,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絕對不萎靡不振。"
12月3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點贊《大明風華》,認為《大明風華》通過英雄人物塑造、精神內涵挖掘,以及建築、服飾、飲食等方面的還原,"展中華文化之美"。文章表示,"無論是開篇引入的崑曲《單刀會》,還是精美還原的雞缸杯、宮廷畫、宣德爐,都從細微處撐起歷史底蘊。"
同樣地,如人民日報所言,觀眾還可以從《大明風華》中看到更巨集大的精神內涵:"《大明風華》深挖故事敘事背後的精神內涵。劇中,我們能從明代前中期盛世中看到修齊治平、治國安邦的政治理想;從鄭和下西洋中讀到中華民族合作共贏的外交思想;從封建朝代盛衰更替中獲得"載舟""覆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