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近日,鄭爽的“代孕風波”給娛樂圈投放了一顆大炸彈,四面八方的輿論抨擊像黃河之水一樣綿綿不絕。

當然,喧囂的同時也衍生出了輿論成果:1.頗有爭議的“代孕”行為,屬於違法行為;2.明星失德就是失業。

輿論對鄭爽的定義是:明星“代孕棄養”是嚴重踐踏道德底線的行為,應給予譴責和法律的制裁。

公眾人物如此,而普通民眾“代孕”的或未“代孕”的都會暗自慶幸:多虧沒當明星……當然,他們也一定會一邊慶幸,一邊持著輿論新規下的道德準繩暢懷大罵。

鄭爽的“代孕風波”未息,碧晨的“偷孕風波”又起,人們將視野很大程度地轉向了碧晨與花花,爽兒鬆了口氣。

碧晨發文稱:晨宇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自己貿然生育,然後計劃偷偷養大。而本質來講,這屬於“代孕偷養”或“未婚生育”,好像要比“代孕棄養”高明一步。

有“代孕棄養”做地墊,貌似“代孕偷養”就變得很“體面”,再加上碧晨的深情發文與花花的“光明磊落”,他們的行為,反卻成了一場浪漫的“恩愛秀”。

心裡學上,稱之為錨定效應,就是指當人們需要對某個事件做定量估測時,會將某些特定數值作為起始值,起始值像錨一樣制約著估測值。在做決策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給予最初獲得的資訊過多的重視。

起初人對於事物的好壞,並沒有絕對的判定基準,在大環境的影響下,一旦落定了基準,這個基準就像“錨”一樣牢牢地鑲嵌在人們的心裡,那麼評價體系也便隨之建立了,

接下來發生的任何事物,都會以既定的評價體系為核心,在核心的周圍打轉且做出判定。

在輿論的左右下,鄭爽的“代孕不育”做為“道德敗壞”的起始標準,像“錨”一樣定位在大眾的心裡,那麼稍微好一點的“偷孕生育”便略顯“高尚了”。

如果在更早之前,有明星製造了“棄嬰虐嬰”事件,更早地形成了“道德敗壞”的起始標準,那麼接下來鄭爽的“代孕不育”就襯托的沒那麼惡劣了,稍微“包裝”一下,就會被大眾所原諒,至少沒現在那麼強烈了吧。

就像魯迅筆下的《燈下漫筆》:民眾在戰爭年代,想做奴隸都不可能,而到了和平年代,便覺得能做上奴隸就很幸福啊。

而實際上民眾已經失去了自我的判定標準,一旦給出了“做奴隸都不可能”的初次標準,那麼接下來的判定體驗就會接近這個標準-“能做奴隸就會幸福”。這就是“錨定效應”。

其實“錨定效應”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服裝店的折扣活動,原價標一千,打折後八百,如果“巧舌如簧”地以五百元成交,那麼心裡便會沾沾自喜,覺得賺了大便宜。

再比如孩子考學,如果周圍孩子百分之九十考上重點學校,那麼自己孩子考上普通學校就會感到悲哀,如果周圍孩子百分之九十勉強考上技校,那麼自己孩子上了普通學校,也便感覺成了“人中龍鳳”。

生活中,我們遇事要細細推敲,要識別出“錨定效應”的怪圈,擺脫初始標準的心裡束縛,避免“先入為主”帶來的誤判,還實相以本貌,過一種“超脫”而理智的生活。

16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張曉龍:成名不忘本,官至中央戲劇學院副教授回村仍是下地好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