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伯樂電影,一起成為電影的伯樂!
今天聽到一首歌we are the champions,想起一部音樂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該片講述了皇后樂隊從成立到成名,再到大放異彩的傳奇故事,讓人再次感受到皇后樂隊主唱佛萊迪·摩克瑞的才華與魅力,也一窺其精彩人生背後的內心世界。
也許對皇后樂隊不甚熟悉,但肯定聽過”we will we will rock you”、“we are the champions”這些歌詞與旋律,甚至還會哼唱幾句。這兩首歌非常適合比賽場合,甚至大型集會也非常應景,傳唱度極高,都是皇后樂隊的經典名曲。
皇后樂隊最早於1968年在倫敦成立,當時都還是大學在校生,經過主唱離隊,貝斯手換人,於1971年固定下來,倫敦帝國學院天體物理學博士布賴恩·哈羅德·梅擔任吉他手,倫敦皇家醫學院學習牙醫的羅傑·泰勒擔任鼓手,伊令藝術學院讀設計專業的佛萊迪·摩克瑞擔任主唱,約翰·肯迪擔任貝斯手。
影片《波西米亞狂想曲》,正是以皇后樂隊的標誌性歌曲定名,其詞曲均出自佛萊迪之手,歌曲結構複雜,副歌不重複,由多個風格迥異的部分組成,有鄉謠、結他獨奏、歌劇、硬搖滾等,充滿著猛烈的意識流與噩夢色彩。
佛萊迪因一次偶爾機會,遇到布賴恩和羅傑,他兩正因原主唱離隊而發愁,佛萊迪毛遂自薦,因其”齙牙“而被羅傑嘲笑拒絕,但用自己橫跨四個八度的超廣音域,驚豔了兩人,而加入樂隊,後改名為”Queen“。(有人戲稱弗雷迪為牙叔)
樂隊成型穩定後,幾個人激情滿滿,盡顯才華,四處巡演,錄製唱片,發行專輯後,逐漸受到關注,直到第三張專輯才在歐洲獲得了高知名度,第四張專輯更是四周佔據冠軍,銷量飆升,收錄的《波西米亞狂想曲》更是唱響世界,接著《we are the champions》《we will rock you》更是讓Queen名聲大噪。
影片也側重講述了佛萊迪在樂隊巨大成功時的雙面人生,舞臺上霸氣風騷,生活中羞澀內向;外形健碩有力,男性荷爾蒙爆表,卻不愛美女愛帥哥。這種雙重反差緣於其從小經歷戰亂,顛沛流離,沒有安全感,加之作為坦尚尼亞人定居英國後,在社會和家庭中找不到歸屬感,對自我身份產生了不認同。
這種不認同讓其成為異類,陷入孤僻,唯有音樂才是情感的出口,也只有創作和歌詞時,才能獲得自信。往往樂隊籍籍無名時,能夠團結奮鬥,但取得輝煌時,都會產生分歧,皇后也不例外。四個才華橫溢的人呆在一起的時間一長,就會出現矛盾和疲憊,開始為了音樂吹毛求疵、爭吵、冷戰,甚至差點解散。
盛名之下,佛萊迪沒有了最初的激情,失去愛人,被人利用,越來越不快樂,越來越孤獨,越來越矛盾,開始放縱生活,自我疏離,飲食不規律,菸酒不離手,逃避現實,自我墮落,最後感染艾滋病,將他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影片中一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就是佛萊迪知道自己患上不治之症後的落寞與從容,反而認清自己,原諒自己,於是開始重振旗鼓,找回樂隊成員,要將最後的精力傾注到一生熱愛的音樂,奉獻了一場無與倫比的演唱會——拯救生命,用盡了生命最後的力氣,燃燒自己於音樂之中(現實中應該是舉辦演唱會2年後才患上艾滋病,但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佛萊迪也從未停止音樂事業)。
看完電影之後,對皇后樂隊及佛萊迪有了更深的瞭解,也被影片最後的高燃演唱會感動,但反過來,正是因為弗雷迪這樣的生活經歷,這樣的性格矛盾,才能創作如此引人共鳴的歌曲,看看那些歌詞,就是其人生的寫照。
這一切是真的嗎?亦或僅僅是幻覺?被困於山崩地裂,無法逃脫現實的牢籠,睜開你的雙眼,抬頭望望天空,我只是個窮小孩,我不需要同情,因為我總是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時而高亢,時而低沉,風往何處吹,對我來說已無關緊要……
最後說說影片的主演拉米·馬雷克,細緻地研究了佛萊迪的一生經歷,還原了其日常口音與風騷的演唱風格,奉獻了精彩的表演,最終獲得奧斯卡影帝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