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2021年一經開篇,娛樂圈似乎就不再淡定。人民群眾吃瓜的心蠢蠢欲動,前有鄭小花被爆出棄養兩個無辜的孩子,後有華晨宇和張碧晨被爆出已育有一個孩子。大瓜來得猝不及防,讓我們不知道從何吃起。隨著這兩件事都被當事人承認實錘,我們對他們的瓜也可以放心吃下去。不料,這才是"吃瓜之夜"的開端罷了。有人在社交網路上發表了一系列的名單,表示這是娛樂圈隨後將會發布的大事件。一時間,微博等社交平臺都炸開了鍋,大家都在思考名單的真實性,一時間謠言滿天飛。緊接著,名單中的明星包括趙麗穎,馮紹峰,華晨宇,楊冪及張藝興等的所屬工作室緊急闢謠,紛紛釋出宣告訓斥不實訊息的傳播。吃瓜之夜如此開心,也不禁讓我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的造謠成本那麼低,為什麼大家又會如此相信謠言呢?

1

近日娛樂圈的瓜太過離譜,導致降低了人們的心理防線,也就提升吃瓜群眾的接受度。在鄭姓小花的事件被爆出來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這些所謂的爆料太假了,怎麼可能。這時候,大家的認知力和智力都在線上,都憑著自己的理智來理性吃瓜。但是隨後的實錘,驚碎了大家的三觀。從孩子的出生證明到錄音再到當事人的承認發文。人們已經開始動搖自己的三觀判斷,開始對自己的理智存在質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很快,有人在社交網路上釋出了華晨宇以及張碧晨的大瓜。這時候,理智仍然佔上風。大家紛紛表示不可信。但是事實再一次重重打在吃瓜群眾臉上。隨著昨天下午兩位當事人的承認發文,讓人們意識到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發生的。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在華晨宇承認的微博下,人們表示:"原來越是離譜的瓜,才更有可能是真的"。這個時候,那份名單一經發表,大家都再也沒有十足的底氣去反駁事件的真偽。臉上早已佈滿了手掌印,稚幼的臉蛋已經紅腫了起來。原來是我們太年輕了,原來是我們太幼稚了,原來是我們太井底之蛙了。這樣看來,在這種背景下人們的判斷力降低確是情有可原。

2

但是,靜下心來想想,撇開近日大環境的影響。你是否對這個世界感到一絲陌生和恐懼。因為如今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是個不需要證據的時代,是隻需要一張嘴,一部手機,就可以翻轉世界的社會。在所謂爆料發上社交平臺的時候,他們只需要開啟一個所謂的聊天記錄頁面,開啟一個空白文件,將想造謠的內容碼上去,這個時候就可以做到操縱社會輿論的效果。你說說,這可怕不可怕。在這些所謂戀情爆料也好,出軌花邊新聞也好,都沒有任何的證據進行支撐。連一張拍攝的照片都沒有,但大家卻依然選擇相信謠言。這讓我想起了上個月發生的一件事。一個女士出去去取快遞,結果被兩個無聊的人偷拍該名女士的照片並自導自演碼出一篇令人不適的微信聊天記錄來造謠這名女士出軌快遞員。對這名女士而言,簡直就是無妄之災。換位思考,如果你只是出門取個快遞就造成你社會性死亡。你會不會委屈,你會不會感到奔潰。總而言之,就是如今社會的造謠成本過低,所以才造成謠言滿天飛的可怕局面。在自媒體發展迅速的年代,超越了時間跨越了距離,讓每個人的言論都得以被發現及放大。有益的言論可以讓人醍醐灌頂,謠言可以讓人的一生毀於一旦。究竟要付出怎樣的成本,才能讓人記住網路不是法外之地。硬幣有兩面,你以為你是充當社會上帝的鍵盤俠,殊不知下一個受害者就是你。在網路暴力事件發生的一霎,沒有一個網路使用者是無辜的。你確定還要充當那一把扇子那一束火柴,為謠言煽風點火嗎?

3

人們人云亦云,群體智商低於個體智商,缺乏自己的判斷能力。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在其著作《烏合之眾》中首次提出“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人在群體中保持清醒地認知和獨立地思考卻是很不容易。而有些人恰恰是利用人的這個弱點把自己的思想借群體表達出來,使人難以拒絕。不僅是在群體中如此,即使只有兩個人面對面交流,心志不堅定的一方也可能被更強勢的那個人所影響。”是啊,在一面倒的社會事件發生時,沒有人敢提出截然相反的意見。即使這個想法是很有可能實現的。這種時候,要是某社交軟體達人表明自己的立場,就更加不能夠有反對意見。這就是為什麼公眾人物一定要謹言慎行,因為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大部分公眾的認知。在昨天的事件中,某些公眾人物的站隊也會導致社會輿論的進一步擴散。作為你公眾人物,你的轉發點贊就是一個絕佳的宣傳渠道。不透過你的渲染,大家又怎麼會知道得如此迅速。因此,人云亦云,也需要透過某個公眾的‘人’才能夠“亦云”。因此啊,要謹慎理智吃瓜,特別是對於公眾人物來說。瓜子得準備,但切忌提前站隊。

4

吃瓜的含義原本表示人的行為動作,泛指正在吃某種瓜,可以是西瓜,哈密瓜等。後被作為網路語引用,其含義為在網路環境中,用來表示一種不關己事、不發表意見僅圍觀的狀態。普通網友們常常戲稱自己為“吃瓜群眾”。而“瓜”則表示某個熱點八卦事件。既然網友熱衷於稱自己為吃瓜群眾,那麼說大家對某些熱點事件可謂是相當關注。原因主要還是人們壓抑不住膨脹已久的吃瓜心。既然事不關己,那樣當然得關注。這是自然界所有生命的天性使然。即使是動物也會有吃瓜的習慣。因此,既然是天性,對於這樣熱點事件,當然是“有殺錯沒放過”。無論真不真,得先去湊個熱鬧。只是網路的優勢讓全國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能夠圍在一起吃瓜。熱點事件的屬性本身就具有極大地吸引力,因此“吃瓜”才會讓我們覺得那麼的“香”。那“吃瓜之夜”的“成功舉辦”也不為奇了。

吃瓜之夜,大家收穫了“真瓜”(當事人發文承認的),也得到了不少“假瓜”(工作室立刻發聲明闢謠的),無論真假,這一晚都勾起了人類最大的誘惑——吃瓜誘惑。無論瓜好不好,最重要的還是得理性吃瓜,謹慎吃瓜。

43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跨過鴨綠江正在熱播,劇中出現了哪些催人淚下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