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偉大的藝術作品總是深刻的震撼著觀者。
肖申克的救贖就是這樣的一部片子,當年和阿甘正傳號稱“票房雙雄”。
《肖申克的救贖》又名《刺激1995》,是美國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的經典之作,故事精彩,吸引人心,意義深刻,有聲有色,飽含藝術而又彰顯大氣。這部電影不僅是對美國司法、監獄制度的一種批判,同時也在述說著人與人之間珍貴的友情,現實主義的外衣之下的是揭示人生之中必要的希望,自由,堅持,值得每個人去感受與學習。
進入監獄的每個人都是絕對有罪的,因此每一個也可以說是相對無罪的,他們進入這裡只因為命運的安排——是上帝給了我們原罪還是我們自己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反正我們進入社會國家的監獄,亦或是人世紅塵的“監獄”,全部是無期徒刑,當然在“頭昏眼花”的時候可以得到“假釋”。
“監獄”看似牢籠,其實是一種約束和體制,體制大可大到一個國家,猩小到一個公司、部門、科室。一定有人離不開它,是生活的唯一土壤,影片中“老布”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監獄了呆了大半輩子,正如瑞德說的:“開始你恨它,慢慢適應它,最後你離不開它,這就是體制化。”老布在行將就木之時,被假釋了,進入了監獄之外的世界,然而老布在這個世界一無所有,無法生存,反而在監獄裡面,他有朋友,他懂得規則,他有工作,他有一切,監獄才是他的“家”,老布是一個徹底被體制化了的人。
這種情況,我們是否可以稱之為一種人生的“淪陷”,因為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淪陷在一個體制裡,一個公司、部門、科室裡面,走出這裡沒有辦法生存,正如老布所說:“我恐懼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本想再次犯罪進入監獄,然而他已經老到了無法犯罪的地步了,於是在牆上寫下“老布到次一遊”,上吊走了。是的,我們身邊的人,大多數的人生都是“淪陷”於現有公司、部門、科室的體制中,進退維谷。
“救贖”本身具有強烈宗教色彩,然而宗教的本質之一是日常性的。從進入“監獄”的開始,肖申克就沉默了一個月,沒有和任何人說話,他就在這一個月決定了為自己開闢一條救贖一路,不在忍受“冤枉”之氣。他開口要的第一樣的東西是“鐵錘”,剛好能放在被掏空的聖經中那麼大小的鐵錘,一把決定命運的鐵錘。監獄長開玩笑地說“救贖之門”在聖經中,是的,最終應驗了。
“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才是我們的自我的救贖的唯一方法。
是的,肖申克憑藉知識催生希望,又憑藉知識利用了監獄的規則和制度的漏洞舒適地生活在監獄之中,最終憑藉知識打通了救贖之路,獲得了“救贖”與自由。
20年來,肖申克憑藉其銀行傢俱有的高超金融知識,為監獄裡上上下下的獄官避稅理財,以至於監獄長一天也離不開他,甚至設定重重障礙不讓他離開監獄。20年來,他以嗜好石刻為掩飾,一天一天悄悄將從隧道里面挖出的泥土,一虛一虛釋放出來。
20年來,他在監獄開設圖書館,幫助每一個囚犯學習知識,讓囚徒的生命也有那麼一點點價值。20年來,他無時無刻不在構建在太平洋裡盪舟的自由之夢,當他在離開監獄的頭一晚,他把夢想中的太平洋告訴瑞德,瑞德以為“他是不是神智不清了”,直到第二天肖申克一夜之間突然從監獄中消失,20年來用希望、知識和毅力構建起來的一個祕密“救贖”系統運作成功了,瑞德才知道這一切是真的。
自我救贖成功了,但是瑞德,肖申克在監獄裡最好的朋友。瑞德在蹲了40年監獄後獲得了“假釋”,不是自我救贖,是監獄“恩賜”他出來的,因此他所面臨的情況與老布是一樣的,瑞德說:“雖然我在監獄被人稱為有求必應,可以搞得任何物品,但是出去後我連電話本都不會翻”。
確實,瑞德出來了,他和老布一樣陷入了絕望。瑞德想起了肖申克告訴他在“假釋”後到一個標誌性的美麗的大樹下找出一個盒子,這是他唯一的希望。肖申克不僅自我救贖,也救贖了他的好朋友瑞德。
所謂救贖,想必看到影片末尾便也逐漸通透了,救贖,救贖,顧名思義,無非就是自由,希望,堅持的過程。
從最初的消極,到後來不放棄對生活的勇氣與信念。至始至終,它都在訴說著一個勵志磨人的故事。不能將心束縛,不能丟棄希望,無論身在何處。
正如後來所說:生命可以歸結於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去死,要麼忙於存活.這個盒子裡面有錢、有地址、有朋友和夢想,肖申克完成了強者的自我救贖,開設獄中圖書館度獄友,更在精神上度了瑞德,使他最終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