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的熱播,讓觀眾再一次體會到了方言國產劇的魅力,在這之前的另外一部作品就是同為張嘉益主演的《裝臺》。不得不說,方言的魅力是普通話比不了的。
同樣是正午陽光製作的年代劇《大江大河2》剛剛迎來尾聲,《山海情》又再一次為正午陽光打響了這塊招牌。本是並不為多數觀眾所接受的扶貧正劇,沒想到卻得到了觀眾口口相傳的肯定。
不過,對於《山海情》質量已經有所預判的觀眾,對這部劇的高質量過於並不覺得意外,真正讓人驚喜的是這部作品選擇了用兩種形式的語言呈現。第一種是在衛視播出的普通話版本,第二種則是演員原聲,以寧夏,福建兩地的方言為主。
只有看過這部劇作才能體會,方言原聲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不得不用配音的過去大多數國產劇都選擇了以普通話版本呈現給觀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國地廣人多,方言型別多樣,但普通話是全國推廣通用的,因此普通話版本的影視作品,也成了大勢所趨。
《山海情》的方言版對於多數觀眾來說理解起來並不難,但換做是閩南語等方言則很難聽的懂。放在如今不少地區的方言還是不能讓多數觀眾聽的懂,那麼放在過去更是存在語言交流上的問題。
劇中前往閩寧村扶貧的幹部,與當地的村民就因為方言問題鬧了不少笑話,對於一些詞彙的發音更是相差很大。雖然這是劇中的一處笑點,但是早前扶貧工作開展的難點,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
時代不同,所面臨的問題不同,影視行業的發展一樣如此。
國產劇作之所以將配音當成了習慣,還要追溯到影視行業剛剛發展起來的時候。那時候的電視劇電影多是黑白畫面,觀眾多是以此作為消遣。而大多數觀眾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很多漢字並不認識,也不能輔以字幕的形式,如果沒有統一的普通話配音,觀眾很難理解演員在說什麼。
其次,演員來自全國各地,雖然普通話得以推廣但是不同地區的口音也有很大的差異。比如臺灣偶像劇演員的聲音,總是帶著嗲嗲的味道,如果這些演員在古裝劇中使用原聲,未免會讓觀眾感到齣戲。
即便是放在如今的時代,一些港臺明星的普通話還是不夠標準,比如《甄嬛傳》中飾演皇后的蔡少芬,一說普通話就被群嘲,如果不使用配音就很難做到統一。
而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科技的發展。早前拍攝長篇電視劇時,演員們要跟隨劇組輾轉多個地方取景,一部電視劇要耗費幾年的時間。很多劇組只有一臺錄影裝置,收音裝置更是很難做到沒有雜音錄入,尤其是在荒郊野外,自然中的聲音太多,原聲很難做到清晰。
綜合這些原因,過去的影視劇很難拋開普通話版本的後期配音。
試圖走捷徑,導致配音成亂象配音並不是一件壞事,放在過去的影視劇中來看,反倒是對作品的宣傳有很大的好處。然而如今配音卻被不少觀眾抨擊,究竟是為什麼呢?
從《金星秀》上我們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金星曾經提到某劇組在拍戲時有一位“數字小姐”,在拍攝前期不好好做準備,正式拍攝時卻用數字來代替臺詞。這就導致劇組不得不後續為這一角色的戲份重新配音。
而這種不敬業的行為,也讓別有用心的人看到了拍劇的“捷徑”。一些演員不在臺詞上下功夫,用數字或是字母代替,而一些劇組為了提高拍攝效率,也不給演員額外的時間來準備臺詞,一來避免臺詞出錯,二來省去更多準備工作,完全依賴配音。
這種投機取巧的方式就導致了配音逐漸變質。
除此之外,千篇一律的配音也是讓觀眾最難以接受的。如今《我是特優聲》集合了不少年輕的配音演員,他們出色的配音功底和對臺詞的把控令人驚歎,演員5分演,配音5分配,就足以保證一個角色的情緒飽滿。
然而,對於這些幕後的配音演員觀眾或許不太熟悉,但是臺上的導師邊江,卻是觀眾的老熟人了。
看臉不熟?那就看看這些角色的聲音熟不熟。爆款熱播劇《何以笙簫默》的男主何以琛,《老九門》的男主張啟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男主夜華,《楚喬傳》的男主宇文玥……這些知名角色的配音都來自於邊江,他還不是觀眾眼裡的老熟人嗎?
流水的男主角,鐵打的配音員,這些角色的配音對於情感的把控的確可圈可點,但是觀眾聽多了也會出現“聽力”疲勞,相比之下,演員的方言原聲不僅真實,也別具一格。
當然,除了一些聲音穿透力極強的配音演員以外,也有一些配音演員的聲音幾乎就是在毀角色。比如正在熱播的《有翡》,僅僅是前期釋出預告時,就因為配音而被吐槽。無論是什麼臺詞,語調都十分平淡,完全聽不出感情,這樣的配音自然就是減分項。
原聲的味道,更像中國的味道《裝臺》和《山海情》的大火,給國產劇提供了一條新的路,那就是方言劇同樣是有市場競爭力的。
對比早前國產劇不得不配音所面對的種種問題,如今幾乎都得以解決。
首先,技術的發展讓收音裝置越來越完善,即便是在複雜的環境中,收音也不再是問題。再加上如今畫質越來越清晰,演員的表演細節以及也都展露無遺,很難再用“作弊”的行為糊弄觀眾,反而越是原聲越真實。
其次,各類社交軟體的更迭,帶火了全國各地的網路達人,其中有一部分人說家鄉方言,也讓不少地區的方言像普通話一樣被普及。比如東北話,四川話等等,對於觀眾來說已經是再熟悉不過了。
觀眾的接受度逐漸變高,方言自然也就有更多人聽的懂。再加上教育逐漸普及,也很少會出現像過去一樣大部分觀眾不識字的情況,即便是晦澀難懂的方言,也可以搭配字幕來讓觀眾更好的理解。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影視劇作品的原聲呈現,更容易凸顯地方特色,以及鄉土風情。
《山海情》的原聲版就為觀眾製造了不少樂趣,比如開場得福帶著父親和王主任去村民家裡詢問情況,村民用本土方言編了一段繞口令,或是帶有髒字的罵人,都增添了幾分幽默感。包括方言的使用,也凸顯了兩個不同地域的幫扶工作在語言交流上的困難。
當郭京飛飾演的陳縣長開會時,村民們都非常安靜,並不是他的會議內容太壓抑,而是村民完全聽不懂。得福幫著陳縣長翻譯,村民們反而恍然大悟,前後的轉變自然而然的就觀眾帶來了笑點,這是普通話遠遠達不到的效果。
不過這也是《山海情》的劇情需要,導致其不得不使用方言,但是不可否認,普通話版本還是缺了幾分味道。
這就如同一些觀眾看國外的作品時,即便聽不懂外語也要看著字幕聽原聲,是因為原聲所能傳遞的情感是配音很難做到的。即便配音演員的技術再厲害,沒有處在演員表演的環境中,情緒也還是要弱上幾分。
方言同時也是中國不同地域的特色,方言的味道更加貼近中國的味道。《山海情》的原聲版本,再一次讓大家看到了中國特色,這樣的作品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