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之前給大家聊了今年奧斯卡的熱門選手,趙婷導演的《無依之地》。

隨著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等獎項頒出,這部電影奪得小金人幾乎勢在必行。

值得一提的是,原著裡涉及到的超前消費、次貸危機等美國社會的深層矛盾,影片並未強調,而更多關注於個體的遭遇。

對於這部分沒拍出來的內容,最近有一部新出的臺劇,卻犀利地捕捉到了。

劇中女主飆出的臺詞,可以說是句句戳中人心:

沒錯,這部劇探討的問題正如片名所示——《大債時代》。

劇中的故事圍繞幾個“負債青年”展開。

女主角周詠晴是個資深銀行職員,在債權管理部負責為銀行“討債”,每天應對各種狀況百出的借貸人。

這份工作的薪水還算不錯,但女主平時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因為她要攢錢買一套二手房,給開洗衣店的母親一個真正的家。

為了儘快湊出首付,她還瞞著銀行找了份外賣員的兼職,休息日也是全天戰鬥狀態。

雖然過得辛苦,但女主堅信只要自己夠拼、夠努力,一定能和媽媽早早過上有房的生活。

相比之下,她的高中同學、男主楊大器則截然相反。

身為創業者,他四處為手頭的“AI咖啡機”專案拉投資,在金主面前把產品誇得天花亂墜,但實際上產品樣本都八字還沒一撇。

在網上,男主直播帶貨、開課,一副人生贏家的姿態。

但實際生活中,他是個拖欠房租的loser。

每募集到一筆創業資金,他就會全數投到期貨市場,妄想一夜之間發大財。

而所謂的創業專案,則遲遲不見進展,跟金主吹牛反而越來越自然。

他白手起家創辦公司,憑藉晶片技術穩紮穩打成了大老闆,早早過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幸福生活。

然而,在第一集開頭,阿良就因為無法償還欠債,跳樓自殺了。

留下孤苦無依的妻子和子女,應對深不見底的債款。

這個死亡事件,把多年不見的男主和女主繫結在了一起。

為了幫助阿良的妻子,兩人開始聯手調查阿良身上的債務。

最終發現罪魁禍首,竟是阿良最信賴的前老闆王尚興——他暗中掏空了阿良的公司,兩人還因此鬧上了法庭。

雖然法院判阿良勝訴,但本該賠錢的王尚興卻賴起了賬,沒有支付2500萬的賠償款。

眼看公司的現金漏洞無法填補,阿良不得不瞞著妻子抵押了房子,又向地下錢莊借錢,結果引來更多麻煩,最終在絕望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劇中三名主角的遭遇,可以說全面勾勒出了當代年輕人的債務困境。

儘管在外人看來,他們是光鮮亮麗的白領、創業家、老闆,但因為身上的重重債務,過得也並不輕鬆。

女主從大學開始,就為了償還學貸四處打工。

好不容易找了份穩定的工作,又要為了房子首付四處賣命,一天的伙食費嚴格控制在200臺幣(46.3塊)。

成年後的每一天,她都沒有停下腳步享受過生活,而是在賺錢、花錢、算賬的壓力中度過。

但即便已經勒緊了褲腰帶,還是湊不出裝修費。

男主看著一副上流階層的姿態,但他最大的本事不過是些小伎倆。

每天只會油嘴滑舌地從金主那裡要投資,生活中則信奉超前消費,存款從不見漲。

至於做老闆的阿良,雖然一開始悶聲發大財,但他也沒有逃過貸款的陷阱,最終因為資金斷裂,走上了父親創業失敗、賣廠還債的老路。

十年前,還是高中生的三人,曾一起幻想今後的人生會如何飛黃騰達。

但最終他們發現,自己不過是一枚普通的螺絲釘,在各自的位置上苦苦掙扎,精力與財力被逐漸掏空。

正因如此,女主才會看著存摺絕望地感嘆——

為什麼明明每天那麼努力,卻還是在負債……

說到這裡不難發現,《大債時代》拍出了生活裡真實又慘烈的一面。

在這過程中,其實篩掉了不少本可以迅速吸睛的設定。

比如,女主原本設定為職場小白,以便最大限度地引發青年觀眾的共鳴。

但考慮到她在銀行債券管理部的職責,不可能由新人來承擔,編劇才把女主的設定,改為已經打拼多年、小有成就的32歲白領。

再比如,編劇還曾想過要不要給劇中的上班族,加入“因壓力過大尋求毒品慰藉”的情節。

但他們翻遍了涉毒案件的法院判決文書才發現,初次吸毒的人群年齡,遠低於劇中人物的設定,最終放棄了這個構思。

正是在這種精心打磨之下,《大債時代》在虛構的故事中呈現出了真實生活的質感。

劇集開場引用的狄更斯名句——“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更是穿越歷史道出了當代人的心酸。

在這個消費主義橫行的時代,錢似乎來得特別容易,上學、買房、租房、換數碼裝備,每一項都能透過各種貸款產品搞定,所有的“頂配”皆唾手可得。

但同樣是在這個時代,錢花得也特別快。

工資打到卡里還沒熱乎幾天,就頭也不回地奔向了X唄、X條,只剩下一點零頭維持賬戶裡“能量守恆”的體面。

也許你身邊的人,或者就是你自己,正在情不自禁地添置各種並不需要的物品,不惜瞞著家人借錢、貸款買買買。

在社交網路的轟炸和大資料的精心計算下,我們看到的永遠是北上廣的精緻生活、富二代的壕氣收藏、明星光鮮亮麗的奢侈品代言。

這讓很多人忘記,自己真實的消費水平與這種網路宣揚的精緻生活,其實並不匹配。

但為了“享受人生”,許多人放棄了對生活的獨立思考,如同機器一般買買買,用明天的錢為今天買單,並未察覺這種毫無節制的透支,已經讓自己深處潛在的危機中。

當下的這場新冠疫情,就讓無數人嚐到了超前消費的苦頭。

更不用說那些為了一時的物慾,落入了裸貸、套路貸、殺豬盤陷阱的年輕人,輕則背上鉅額債務,重則在壓力下草草尋短見。

這部基於現實的《大債時代》,無疑給眾多負債人敲響了一記警鐘,在劇中三個老同學的身上,你多少都能發現自己的影子。

英文劇名Who Killed the Good Man,既是故事的主線,也是在向每一個觀眾提問。

不過在我看來,劇中最值得一提的地方,是編劇把四兩撥千斤的功力,用在了一個配角身上——女主手下的富二代職員,何碩儀。

他原本可以仰仗家裡雄厚的財力享受人生,卻偏要搬出來過“獨立生活”,逼得母親為他添置了一套高檔公寓。

因為毫無生活經驗,他和寵物狗的一日三餐都靠外賣,洗衣機壞了都不知道怎麼搞定。

當女主吭哧吭哧地去送外賣,卻發現客戶是每天被自己罵個狗血臨頭的手下、外賣還是叫給寵物狗吃的時候,別提心有多稀碎了。

何碩儀擁有的,正是女主望眼欲穿、求而不得的精緻生活。

但實際上,物質的豐裕並沒有讓他感到富有。

由於母親總是把母愛換算成金錢砸到他身上,何碩儀越發渴望溫馨平淡的家庭生活。

當他誤打誤撞地成了女主家洗衣店的常客,並三番五次地被女主媽媽熱情招待後,才發現再大的房子、再多的存款,都敵不過旁人一句簡短的關心,以及一頓充滿人情味的晚餐。

可以說,這個配角的支線故事,甚至比劇中的主角幾人更加重要。

它讓每個被消費主義裹挾的人,看清在物慾之外,什麼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頂配”。

無節制的超前消費,不會讓別人高看你一眼;所謂的精緻生活,也無法緩解你內心的空虛。

與其讓自己變成被迫為社交網路打工的“氛圍組”,在洪流中迷失自我,不如在這個紙醉金迷的大債時代,真正審視自我——

你花錢買來的,真的是“幸福”嗎?

11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山海情》,一句臺詞見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