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你有沒有在看《山海情》?

節奏明快、原汁原味、生動感人成為對《山海情》的普遍觀影體驗。這部由正午陽光出品,孔笙、孫墨龍導演,黃軒、張嘉譯、黃覺主演的脫貧題材電視劇豆瓣評分已經高達9.4分,一舉成為近年來不可多得的爆款口碑劇集。

主旋律、鄉土故事、脫貧攻堅看似高大上的題材,實則極難操作。因為此類題材容易過分拔高妄圖表現主題而脫離現實亦或是藉助輕喜劇的外衣造成對鄉土的虛假想象。《山海情》則完美的避開了雷區,為觀眾奉獻了一份歲末口碑劇集。

一定要去看方言版

《山海情》故事主要講述了上個世紀90年代,從寧夏貧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搬遷到玉泉營地區的移民們,隨後福建對寧夏進行了對口幫扶,建造了閩寧村。

寧夏方言成為凸顯影片接地氣的一大佐證。

影片主要演員中黃軒是甘肅蘭州人,閆妮、張嘉益是陝西西安人。這一批陝甘寧地區的演員所呈現出的地道方言將觀眾帶回到那個貧瘠、愚鈍但又對美好生活有所期待的移民生活的酸甜苦辣。

火車與大海

火車與大海都通向遠方,都是對現實存在的延展。

火車的意象出現在眾多的影視作品中,它象徵著未來、遠方和希望。《山海情》中得寶、尕娃、水旺以及逃避包辦婚姻的水花共同約定逃出大山前往外地打工,他們跨過重重山巒,準備跑到隔壁縣踏上火車遠離故鄉。

他們一行人在原野中奔跑,盪漾著青春的朝氣,他們向著火車招手閃爍著敢闖敢拼的魄力。

無獨有偶,時間向前回溯至千禧年,賈樟柯導演的影片《站臺》也有相似的情節。

賈導在回憶當時的創作時曾談到:“汾陽沒有鐵路,不通火車,我上初一學會腳踏車,頭一件事情就是約了同學,偷偷騎車去三十里外的另一座縣城孝義,去看火車。”

對於從西海固走出的人來說,大海意味著遠方,彰顯出了兩地地理風貌的差距。

當前往福建電子廠的汽車穿過隧道,白麥苗看到了車窗外的大海,不禁發出了“大海真大,看不到頭,海風溼溼的,吹到臉上軟軟的,吹到嘴邊鹹鹹的,跟咱戈壁灘的風一比,就是撓癢癢”的感嘆。

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

影片末尾字幕講到:“這是一副盪漾理想主義浪漫、蘊含現實主義真切的畫作”。

的確如此,影片演繹的是發生在玉泉營移民們白手起家,在荒蕪的平原上建立家園、種植菌菇,脫貧致富,完成了從無到有的歷史鉅變。

影片中人物情感飽滿真切,有著心繫村民的村幹部馬德福、堅韌勇敢的水花、認真負責的農業專家凌一農。環境越顯嚴峻,可歌可泣的故事越顯浪漫氣息。

農村題材電視劇在新世紀初期迎來複蘇,以《劉老根》《女人的村莊》《鄉村愛情》為代表的劇集逐漸走向輕喜劇化。

與此同時在人物刻畫上,內斂、堅韌的農民形象逐漸被自私、算計、陰險等負面形象所改寫。

在故事情節方面,農村與城市之間逐漸拉大的城鄉差距、農村人在面對時代變遷下的掙扎、無措在喜劇化外衣的包裹下往往被忽視。

從這個角度來審視《山海情》,我們就會發現《山海情》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現實主義的迴歸。

《山海情》表現時代鉅變,但又不避諱鉅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西海固地區的部分居民不願吃苦,前去吊莊的村民因為風沙逃回村裡;農村地區依舊存在的因為一頭驢、一口水窖就嫁閨女的陋習都直面地展現的銀幕之上。

《山海情》表現感情,但不惡俗。近年來來婚外情、三角戀等故事框架被廣泛地移植到農村題材電視劇中併成為故事情節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尤其是在影視劇《我的二哥二嫂》中推向極致。

《山海情》中同樣有得福與水花、得寶與麥苗等幾條感情線,但在具體表現時往往都是點到為止,多了幾分內斂與浪漫。

今晚大結局沖沖衝!

12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山海情:得福還有如此漂亮的妹妹,為何最後才出現?不是導演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