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 Chow。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
他當得起這句話。
很多人把周星馳簡單歸類於港式無厘頭。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誤解。
而除了誤解之外。
我們經常可以見到的一句話是:某某哪有演技?
而把演技換成唱功、票房號召力以及任何這些人想要否定的東西,也完全不會違和。
這種“一句話否定式”嘴炮黨。
多不勝數。
原因很簡單,嘴炮黨鍵盤俠最好當。
不用談什麼作品,做什麼分析,一噴到底、噴就完事。
但這種沒水準的事情,還是少做一點比較好。
除了惹出笑話,被當作腦子進水。
其實沒任何作用。
無厘頭風格。
其實源自軟硬天師的電臺播報。
而後於周星馳電影作品中插上翅膀,從而發揚光大。
比如:我Kao! I服了You!
近幾年沈騰電影《西虹市首富》中有一句中英文的夾雜。
I want 諮詢那個you虧得最慘的一次是what?
幾乎可算一脈相承。
而這種風格對香港電影有非常大的影響。
其後幾乎所有喜劇型別都自帶無厘頭屬性。
當然也出現過很多模仿者。
與為數不少的爛片。
但只要有周星馳,則絕不會爛。
這是事實。
而在以《賭聖》爆發登頂年冠並創造全新紀錄之前。
有一部《一本漫畫闖天涯》。
其實就表演風格而言。
就已完全成熟。
但為何是《賭聖》登頂?
這就是作品的重要性。
不管多好的演員,都一定是作品說話的。
有種“爛片不爛角色”的說法。
其實除了少數遺珠和被忽略的經典。
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周星馳自此開始勢不可擋。
而自1990年崛起之後。
即便成龍與周潤發不去往好萊塢。
以票房而言,在本土也絕打不過周星馳。
成龍的功夫喜劇,動作與取景成本愈加高昂。
周潤發的黑幫大片,也需要大場面支撐。
而周星馳則以表演和劇情取勝。
這是成本角度。
堪稱一種另類形式的“四兩撥千斤”。
再者從劇種而言。
喜劇幾乎算是通行全球的霸主劇種。
成龍畢竟有一多半在動作上。
而周潤發後期已不再想拿槍。
整個九十年代。
除了九八年,郭富城與鄭伊健攜手的《風雲之雄霸天下》之外。
所有香港演員都匍匐在“雙週一成”的火力之下。
而這其中,周星馳一人佔了五成。
星爺就這樣煉成。
而這還遠不是巔峰。
1994年,他首次拿起導筒。
在經過《國產凌凌漆》、《破壞之王》和《食神》等影片的探索。
他於1999年拍了《喜劇之王》。
從前散亂在作品中那些關於生活的思考開始集中而有力地呈現。
無厘頭不再是主打。
他試著和觀眾談人生。
兩年之後,《少林足球》橫空出世。
故事講得更加熟練。
但在幽默與故事底下,是夢想和執著的潛臺詞。
2004年,出現了劃時代的巔峰鉅製,《功夫》。
從編導演的任何環節而言,都無可挑剔。
更重要的是,這部影片開啟了關於價值的追尋。
經過層層鋪墊之後,周星馳終於臨高臺。
從這一刻起。
他就已經不再是個演員。
我們也應該知道。
因著思想認知層面的阻礙。
要從專職演員轉型為導演並取得極大成功。
難度非比一般,也絕非常人能及。
當然,巔峰的抵達。
通常也就意味著回落的開始。
此後的作品。
雖仍不乏精彩,但已逐漸行遠。
經過了《長江七號》和《西遊降魔》。
至《美人魚》時,達到其歷史情懷的最巔峰。
所以他憑著一個並無新意的作品。
仍豪取三十三億票房。
但此後無論是與徐克合作的《西遊·伏妖篇》。
還是急就章的《新喜劇之王》。
都不復當年之勇。
英雄白頭,美人遲暮。
無非就是不可更替的世象流轉。
是故,無須扼腕。
以無厘頭崛起。
以思想巔峰。
港影名琴之大師巨匠。
周星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