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於話題
##2021# 5
##100部電影計劃#
不知道為什麼會去看這部劇,自從瑞哥離開昆明以後,身邊聊電影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聽見她說》豆瓣評分8.4,挺好的。
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我就想看!看了以後太激動了!
昨天晚上還和小夥伴說,中國啊,真的不缺好的攝像啊,一個好的攝像是一定是有靈魂和想法的,並且有人性的。
先說“電影”本身吧!
為什麼我會加了引號呢?其實,這和我們認為的電影還是有差別的,一共有8集,每集20多分鐘,並且只有一個演員。
首先打動我的是編劇,20多分鐘的獨白,句句對映著這個社會,句句經典。第一部劇是《墨鏡》,女孩的外貌很重要嗎?討好別人的迎合很重要嗎?影片的最後,女主從浴缸裡出來,重新審視著自己。《完美女孩》,什麼是完美?其實這是講女性受虐的一個小故事,一個被創造出來的完美無瑕的女孩,沒有情感程式,被人們用機器編號稱呼著,最後被拯救出來,男孩喊了她的名字,她發現自己似乎啟動了情感程式,成了一個有感知的“人”,“完美女孩”流下了一滴眼淚。
“不要因為錯過了末班車,就要將就一生”。你會給自己制定《時間表》嗎?那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意外呢?大齡單身挺好的啊,結婚晚點,又怎樣呢?這樣再次分開的時候是“死別”,就不是“離婚”了。我們被太多的聲音所禁錮著,太多的人告訴我們,應該這樣,應該那樣,可想過自己要怎樣嗎?《重塑》裡的女主,擊碎了牆上的鏡子,奮力掙扎出自己的人生軌道,重塑是需要用勇氣的,也是痛苦的,但這才能活的像個人啊。
讓我再次驚歎的是攝影。本來就不長的內容,隨便一幀美的都像海報。《失眠人的夢》太美了。誰說影片就一定4:3或者16:9呢?這是誰說的?傳統的教條主義罷了。你去看看這樣的作品,很少有滿屏的畫面。其實現在很多影視作品都不是滿屏的了!矯情的說,影片是需要留白的。誰說人的頭就應該在畫面的中間?請懂得意境好嗎?《失眠人的夢》是左右留白,女主給自己挖了一個墳墓,走進去又出來 ,天空是灰色的,一棵樹是她的背景。《電影空間》裡說過,電影是需要建築和空間的,人們想看的不是你的頭,你的頭不稀奇,也不完美。(可以看看《電影空間》這本書,還有《山楂樹之戀》的那棵樹,或者《影》,最好看黑澤明的電影,還有一部驚悚片也是一棵樹,電影名字我忘記了,但是裡面有一個很經典的頭套,就是類似於獨角獸的頭套,等我想起來再說吧。)
鏡頭是需要呼吸的。還是《時間表》,一個長鏡頭,你怎麼呼吸 ,那個鏡頭就怎麼搖動,你的大腦在哪裡,你的眼睛就在了那裡,所以鏡頭也在那裡。有時,是她的腳,有時是鏡子裡的折射,這給觀看者一種輕鬆的感覺。這很好理解啊,你憋著氣不動,你難受嗎?那為什麼大多數人不接受鏡頭的晃動呢?刻板的教條好,還是有人性的真實好呢?算了,我們只是看一部電影。
還有燈光!哇,這部劇,把燈光也用到了極致。因為這所有的劇情都是一個固定空間,最多兩個場景 ,燈光的運用,讓畫面和情緒都推上了高潮。至今有很多客戶認為拍片就是一個攝影師拿著機器就可以了,這是沒有辦法溝通的事情,因為他們是土包子。在一個固定空間的電影,我覺得《來自地球的男人》也很牛皮~~在一個屋子裡,人們坐著講了將近2個小時,還讓觀眾沒有想關掉的感覺,超級好看。
然後演員也挺好的。要考表演的可以看看內心戲。
這個劇有8個故事,講的都是女性的故事:全職主婦、家庭暴力、容貌焦慮、大齡單身、重男輕女、原生家庭、中年危機、物化女性,並不是每一個劇我都有共鳴 ,但是我最喜歡《失眠人的夢》。“女權”在當下稍不留意就成了話題。因為女的也不得不面對職場上的壓力,生活的繁瑣,而且女性的職場壓力更大。
一點都不誇張的說,我看過《女德》《女經》,我還看過《幸福的女人》《女人如水》這些儒家文化很重的書,我也認為女人就是如水,水是最有力量的,陰陽平衡,以柔克剛……諸如此類,我都明白。但是,你試試你單槍匹馬的來到這個社會上,這個社會接納你嗎?!你沒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時候,你最好堅強的去面對這個社會!
《聽見她說》,你可以看看,但是要靜下來看,好好看看自己喜歡的地方就好了。沒有的共鳴的地方,就一閃而過就行了,畢竟我們的時間也很寶貴。絕地逢生的希望是你自己的內心。